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老舍笔下人物70年后仍鲜活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李俐 参加讨论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先生发表于1943年的一部短篇小说。70多年后,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梅峰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先后拿下国内外多个奖项,更让范伟获封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今天,《不成问题的问题》正式上映,抛开一年前领奖台上的鲜花和掌声,北京晚报记者和两位主创面对面,聊起了改编这部经典作品背后的点滴故事。
    淡化时代感加强故事性
    2016年是老舍先生去世50周年,当时恰逢电影学院启动“新学院派”创作项目,梅峰便选择将老舍的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拍成电影,以示纪念,“老舍先生很多作品都被改编过影视剧,我不想做翻拍片,便在《老舍全集》里一篇篇找。”当看完《不成问题的问题》时,梅峰马上拍板,“就是它了,不需要再看别的了”。
    虽然这部小说发表于1943年,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但书中的人物在梅峰看来仍有鲜明的当代性,“小说刻画得很生动,人物清晰可辨,读完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了,很适合做视觉还原。”
    曾凭借《春风沉醉的夜晚》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梅峰,这一次在改编剧本时颇下了一番工夫,“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电影性的层次感”。原著小说的故事从头到尾都发生在农场这个单一场景,戏剧冲突也是单线条的。为了让电影的线条丰富起来,梅峰设计了许家大宅这一新场景,也加入了丁务源和老板之间、老板夫妻之间、农场股东之间等多条线索。由殷桃饰演的尤太太和张超饰演的秦妙斋在电影中有了更多的展现空间,原本几句话带过的三太太和佟小姐也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
    虽然在故事上尽量忠于原著,但梅峰还是希望在改编时淡化一些时代感,“老舍在写小说时对人物的批判是相当狠的,不留情面,这是因为当时的时代性。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老舍先生看到农场里这些不好好做事的人,的确是怒其不争。但这些情绪对现代的观众来说有陌生感。”因此,梅峰在改编时放弃了原著中因时代产生的悲愤之情,着力增强了故事性。
    黑白片拍出民国老电影质感
    在视觉风格上,梅峰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把《不成问题的问题》拍成了一部黑白片。不过,他并不担心这对现代的观众会有挑战,“如何让这部电影跟铺天盖地的视觉轰炸拉开距离,我们用黑白片来给观众换个口味。”范伟对导演的这种表现方式也很认同,“黑白片很有时代感,和现代人拉开了距离,显得冷静、客观。”
    为了向民国老电影致敬,梅峰重温了很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最后决定放弃现在流行的商业电影语言,用最简单的单机拍摄,全片少特写,多用中远景,影像风格颇有舞台感。但这种拍摄方式显然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挑战。范伟一开始也不适应,“剧本里的人物写得很细腻,原以为导演会拍很多脸上的细微表演,没想到永远是中景。”不过,有过多年舞台表演经验的他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节奏,“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场戏,突然听说农场要换新主任了,但人物的内心变化却不能通过表情来呈现。我就设计成他有一点微醺,晃来晃去的,一听到换新主任了,马上人就凝固了,用这种动作上的戛然而止表现人物心头一震的感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