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艺术性与社会性的完美融合,做到意义与艺术的天衣无缝,往往就是令人震撼的艺术佳作。 讴歌英雄模范、描写重大历史和现实的主流价值内容,是文艺表现的重点,也往往是创作的难点。其中主要问题是艺术的形象性、审美本质特征与其社会性要求难以完美统一。而达到艺术性与社会性的完美融合,做到意义与艺术的天衣无缝,也往往就是令人震撼的艺术佳作。 最近看到的电影《十八洞村》,就是一部将主流价值内容进行艺术的创造性转化的成功之作。它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为表现内容,具有强大的国家和社会正面内涵;而更可贵的是,主创把主流价值内容成功转化成了一部艺术气息浓厚的文艺电影。 看似平淡的故事,偏远无奇的苗家山村,古旧的生活方式,艰难的扶贫工作,被表现得波澜起伏、意味醇厚。 《十八洞村》表现扶贫,但主要描写了农民改变贫困的心理提升,重点在扶贫过程中人的精神变化。叙事突出了现实主义内容、精神与现代感很强的镜头语言的结合。叙事风格注重表现的多样性,整体强调真实与文艺的叙述,又融入悬疑、惊悚等情节片形式和苗族说唱等文化元素,加上两位主演的出色表演,将看似平淡的故事,偏远无奇的苗家山村,古旧的生活方式,艰难的扶贫工作,表现得波澜起伏、意味醇厚。 影片开始不久即进入快节奏,正在集市闲转的贫困户杨懒突然飞跑起来,大喊“出大事啦!”慢进的变速镜头特写飞奔的两腿,加强了事态紧张的表现,由此开始故事的发展,介绍出家族纠纷导致村里青年外出,劳力不足加剧贫困的现状。之后,叙事进入白描为主的场面。苗村生活的老旧,主人公杨英俊夫妇辛勤劳作自给自足,但仍未达到小康,懒怠颓丧造成另一些人的贫困,工作队员挨户探访,彻夜商议……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在这里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村民矛盾、技能差距、人口外流,特别是人的精神状态,影响脱贫的矛盾问题一一被展现,而村民之间、家庭之间、干群之间的精神交锋,脱贫立志,凝心聚气,也逐一展开。 影片特别再现了火车站里,杨英俊夫妇险些被拥挤混乱的人潮吞没,杨妻在人潮中大喊“带我回家!”真实场面不动声色地反映了城乡区域发展经历过的不平衡阶段,折射出扶贫攻坚、建设新农村,对于提高人民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 影片对扶贫干部的描写也一点不简单化,不是单一的上对下的关怀视角,而是写出年轻干部在与农民、农村生活的交流中得到学习、心灵净化和精神提高。小龙坦言单位里的不正之风,王申则在与杨英俊的交往中看到父亲的身影,感受到一个老党员、老战士、老农民的朴实、耿直、坚强,从对自己“家境贫寒,人生的路走得很难”的感慨中走出,在人民的奋斗中感受到人生的正直无悔、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干部与农民的心灵交流深化了影片的故事内涵,表现出精准扶贫不仅帮扶了农民,也提升了年轻干部的成长。 正面价值艺术化,电影语言现代化,故事内容真实化,人物塑造性格化,取得了主流价值内容在电影艺术转化上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