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古典文学在通识教育中越来越受关注,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我希望不要忽视对20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传授。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描述的都是当时的社会状态,我们称之为文学经验。比如《红楼梦》,描述的就是18世纪的社会状态。而我们作为现代人,跟20世纪以来的文学经验天然有着更亲和的关系。当然20世纪文学经典不稳定,是在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当中。所以我们在传授现代文学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再经典化的过程,就是对这一百多年来的现代文学进行再筛选。所以我其实是很认同华师大开设的“20世纪中国爱情文学”“现代城市文学和电影经典”等等这样的课程,这些都是20世纪的文学经验。 除此之外,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以文学来打通各个学科领域?的确,文学不是唯一的。但是我觉得文学有它不可取代的独特位置。首先文学跟电影、电视剧这种图像文化的差别在于,尽管它们都是艺术,但是文学是用文字表达的,而文字是文明的密码。而且,它有敏感性、复杂性和个人性。同样讲一个故事,文学可以讲,电影也可以讲,但是文学有可读性,有不一样的意义。这是文学和其它艺术相比的位置和特质。而如果和历史、哲学相比,文学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它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是灵性、情绪、感性。这使得文学作品有一个效果——它在感性上打动了你。所以,相对于历史和哲学来说,文学的优势是它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它会极大激发人的感性。但是文学又不是一个纯粹的情感教育,比如说跟音乐和绘画比起来,文学还表达了价值观和思想,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文学事实上在重新想象和构造一个世界。 所以,我想我们可以以文学为基础,来通历史、哲学及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比如说爱情这个话题是一个社会学话题,也是一个心理学的话题,各种社会科学也都会触及。如果立足文学把其他学科都打开来谈就会极大,它不仅激活了文学,也把各种社会经验都激活了。再比如“城市”的主题,也同样有容纳不同学科的可能性。这种设计很有效,可以跟大众的经验发生关系,可以从感性出发到达各个层面。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