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树青青》 [美] 芭芭拉·金索沃著 杨向荣译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国“纯文学畅销女王”。她最负盛名的作品《毒木圣经》,磅礴锐利又清澈如诗,出版后雄踞各大图书畅销榜。 她的第一部小说《豆树青青》堪称一鸣惊人。写《豆树青青》时,金索沃和丈夫居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一处破败的居民区,家里仅一个房间,为了不打扰丈夫,狭窄的衣柜成了她的夜间书房。该书出版后被数百万人阅读,被选入美国高中和大学的文学课本。 在金索沃看来,这部小说意义非凡。它意味着把她此前若干年积累的一切所见所思倾倒出来,从中仔细挑选,构建起自己将要探索一生的主题。从《豆树青青》到《毒木圣经》,金索沃的小说有一个主题始终未变:人们如何发现自己在更广阔环境里的位置?如何与一个复杂的世界共处?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鼓励:一切要靠自己。金索沃认为,与过度依赖同样危险的,是过分强调人的独立,从而忽略人与人之间纽带的价值。《豆树青青》中,在“与世隔绝式的独立”和“盲目依赖”两个极端之间,金索沃探索着连结自我与他人的平衡点。 独立是一种美德。然而它可能不易觉察地跑偏:一个人死撑,坚信一切必须而且只能靠自己,以换得独行侠式的潇洒。 但这种潇洒有时很脆弱。《豆树青青》里的泰勒,独自驱车穿越大半个国家。她不愿失去对生活的掌握,所以与所有的人保持距离。但接连而来的意外,迫使她在身无分文的窘境下,带着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在陌生的城市扎下根来。 出于同情和责任感,泰勒收养了被虐待的小女孩,却迟疑着不知如何付出爱。她不承认自己成了母亲,生怕就此被“套牢”。室友露安帮她照料孩子,替她做饭,却让泰勒浑身不自在:“你不必为我做这么多事。我们没必要成为一家人,你有你自己的生活要过。” 但她渐渐发现,还有一种更舒展的生活方式。她的付出,改变了小女孩的人生。孩子回报给她的信任与爱意,也让她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她和露安作伴生活,彼此敞开心扉,把对方从自我怀疑与焦虑的漩涡中拉出来。 最重要的是,泰勒并未像她一度恐惧的那样失去自我。被别人支持,也支持别人,她的生活越发宽广。从只靠自己,到相信身边有一群互相扶持、甘愿为彼此冒险的朋友,生活也许总是比想象中的更艰难,但同时也像地下铁道般秘密运转、彼此扶持的网络,能让人更坚定、更勇敢。她终于对露安说,“我想你可以说我们是一家人。”她向小女孩作了有点矛盾的承诺:“我知道,承诺都是不算数的,但我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和你在一起。” 豆树,靠自己只能勉强求生。但在看不见的地方,根瘤菌与它共生,彼此传递养分,仿佛秘密的铁路网络。因此,在贫瘠的地方,豆树也能蓬勃生长。 泰勒的室友露安则处于另一个极端。 受到最亲近人的不断否定,露安一方面极度渴望得到他人认同,另一方面又自认一无是处,只能依赖他人。她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害怕惹人反感、被人抛弃。她惧怕真实的自己:“我感觉自己之所以还能交到朋友,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总是小心翼翼没有说傻话。如果我不小心露馅,那就完蛋了。” 但这并未改善她的处境。丈夫毫无征兆地离开了,露安却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对此,泰勒难以理解,她认为露安是一个优点还不少的正常人。 在泰勒一次次的鼓励下, 露安终于笨拙地勇敢起来,追求自己的生活。她遭遇了无数次拒绝,终于在新的工作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她发现真实的自己并没有那么可怕。关心她、支持她的人,渐渐地来到她的身边,露安一步一步地走近她真正想要的生活。 露安是一个让人心疼的人,她流露出的自卑和自我怀疑,像许多时候我们不愿承认的自己。她让我们看见,每个人都值得过最饱满的生活。只要自己不选择倒下,生活始终有另一种可能。 芭芭拉·金索沃的文字似有一种魔力。《豆树青青》蕴藏着生活的艰难面孔与深沉的情感,却像空气一样清澈。露安与家人之间的微妙情感,埃斯佩兰萨和小乌龟之间动人的纽带,沙漠中第一场雨鲜活而震撼人心的力量……金索沃创造了无数鲜明的场景,讲述人们如何与复杂的世界相处,讲述寻常生活中不平凡的坚定和勇气,讲述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主义。她探索女性在男性话语之外的独立生活,试图弥补文学传统中被忽略的“另一半人类”的经验,她说:“我想写那些让人看到光亮的故事。” 的确如此。《豆树青青》像一束安静的光芒,在读者陷入怀疑和忧虑时,提醒你有些温暖的东西一直存在:和爱你、关心你的人在一起,独立生长又相互依靠,就像肩并肩生长的树,在看不见的地方相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