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座城市而言,书店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心脏,即使在电子阅读如此便捷的当下,书店所代表的那种沉稳的文化气息仍吸引着都市中忙碌而疲惫的人,随时为他们提供精神的栖息地。一家书店的品格,往往也是城市文化品格的印证,城市的气质赋予了书店恒常且充满地方特色的底蕴,一座城市的某家书店,往往无法轻易被复制,充满着专属于这座城市的地缘文化特色。就好比谈及莎士比亚书店时,你没法想象它开设在巴黎以外的任何其他城市——格特鲁德·斯坦因、乔伊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那些一再流连于此的文学大师们,和来来往往未留姓名的读者,从无数次门外的彷徨犹豫,到无数场门内的欢畅倾谈,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家书店独一无二的气质。人们总说,这家门面不大的书店见证和记录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的文学黄金时代,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莎士比亚书店本身就塑造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学传奇。 在上海,也有这么一家书店,正由作家和读者共同书写专属于他们的“文学传奇”。11月初,思南书局概念店在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思南公馆揭开了神秘面纱。这是一家木结构与玻璃幕墙为主的小型书店,从上空俯瞰,书店形状恰似一颗钻石,或是一颗心脏。在仅仅30平方米的空间内,书店陈列了1046个书籍品种、3000余本书,均由来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选书师沈宇精心挑选、摆设。环形展柜中陈列着内容丰富的小型展览,展柜上摆放有介绍书局与书籍的“豆本”,以及当日驻店作家带来的作品、推荐图书和书房小物。 这家由思南公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市作协共同打造的概念书店仅仅在这里开设60天。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每天都有一位作家作为店长坐镇,至今已有三十多位作家于书店“亮相”:李欧梵、金宇澄、周克希、陈子善、汪涌豪、潘向黎、毛尖、小白、薛舒、姚鄂梅、滕肖澜、张定浩、周嘉宁、路内……每日的驻店作家与读者、学者进行长达四个小时的交流、沟通,放一张自己挑选的音乐碟片作为书店背景音乐,为读者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聊聊关于文学、写作、志趣乃至日常生活的有趣事情。撇去了聚光灯与舞台的浮光掠影之后,你所喜爱的作家此时只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带着微笑,穿着书店店长的特制围裙站在你面前,并经由这样零距离的接触和沟通,又成为了你生命中曾经交往的、切切实实的朋友。对于不少读者来说,这样的场景,似乎美好得有些不真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