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让我们以少年心体察世相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夜雨 参加讨论

    2017年11月,莫言的短篇小说《天下太平》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他以少年心体察社会世相,以童真之镜照出新时代乡村文明的形形色色。无论是魔幻现实主义还是超现实主义,作家们的双脚,无比坚实地站在坚硬的现实大地上。也正因为文学在当下无限逼近现实,并不断扩散,渗入思想和哲学之中,文学成为照进现实生活的一束光,让人们找到共鸣与力量,并不失去寻找桃花源的勇气。这便是文学的意义。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
    《收获》杂志60岁了。
    2017年12月8日,为庆祝《收获》杂志创刊60周年,莫言、黄永玉、谌容、贾平凹、余华、苏童、韩少功、迟子建、阿来、马原、格非、毕飞宇、欧阳江河、林白、须一瓜、李辉、张翎、叶弥、东西、李洱等30余位作家从全国各地陆续抵达上海,与王安忆、叶辛、陈村、孙顒、秦文君、王小鹰、孙甘露、陈丹燕等20余位在沪作家一起,共同参与《收获》纪念庆典活动。“文学家园”——纪念《收获》创刊60周年座谈会和作品朗读会分别在12月9日和10日在上海作协举办,《收获》60岁生日会可谓星光熠熠。
    “写作,就是回家。文学,就是家园。”《收获》主编程永新在文学座谈会的致辞中,将作家比为像亲人一样的、最好的朋友,把此次座谈会比作像家人团聚。因为作家总是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托付给《收获》,才能使这本杂志长盛不衰,活力永在。譬如余华评价自己和《收获》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苏童认为《收获》在关键时刻将自己推上了文学舞台;莫言将自己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5年来的新作:书写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记忆的短篇小说“故乡人事”系列《地主的眼神》《斗士》《左镰》,首发在今年《收获》创办60周年的纪念刊上。
    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的《收获》,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于1957年7月24日的第一份大型文学刊物,这份文学双月刊的主编是巴金和靳以。《收获》不趋时、不媚俗、不跟风,刊发过大量在当代文学史上引起重大反响的作品。早期刊发了《大波》《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业史》《山乡巨变》《艳阳天》《大墙下的红玉兰》《人到中年》《人生》等作品,也曾在1980年代以青年作家专号隆重推介余华、苏童、格非、马原、孙甘露等作家的先锋文学之作,构建了文学新景观。可以说,当代著名作家都在此发表过重要作品,譬如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蛙》、苏童的《黄雀记》、金宇澄的《繁花》、王安忆的《天香》、毕飞宇的《平原》等作品,这些后来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或其他重要奖项。
    程永新怀念了巴金、靳以、肖岱、吴强等一批前辈知识分子,认为他们身上所展示的接续“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良知、情怀和人格力量,不断增强和补充后辈身上的钙质。他认为,如果把《收获》比作一棵大树,赋予它灵魂的无疑是巴金。说出“讲真话”的巴老,还说过“把心交给读者”“作品是刊物的生命”,他给《收获》制定的办刊方针是“出人出作品”。可以说,一甲子以来,《收获》虽起伏跌宕,历经沧桑,但如今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就在一众作家与读者共庆《收获》60周年之际,上海九久读书人携手《收获》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这套纪念文存(珍藏版)限量发行,由《收获》编辑部主编,选收了《收获》杂志历年发表的优秀作品,遴选范围自1957年创刊号至2017年第2期,共29卷,按不同体裁编纂,其中长篇小说11卷,中篇小说9卷、短篇小说4卷、散文4卷、人生访谈1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