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异香”给古人生活带来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倪方六 参加讨论

    如同欧洲人对中国丝绸着迷一样,中国古人对海外输华的香料也十分着迷,有海外学者因此把丝绸之路说成是“香料之路”。在所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海外物品中,香料的输入量最大。这些来自海外的进口香料被古人称为“异香”,其种类包括阿拉伯沿岸的“乳香”、东非的“紫檀”、索马里的“没药”、印度的“苏合香”、西亚的“安息香”以及北非、大秦的“迷迭香”,东南亚、南亚的“爪哇香”、“沉香”、“紫藤香”、“鸡舌香”、“榄香”、“樟脑”……
    海外香料是何时开始进入中国的?
    汉东方朔《十洲记》:“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
    最早一次海外香料输华,出现在力主开辟“丝绸之路”的汉武帝时期。旧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聚窟洲》记载:“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
    征和三年为公元前90年,其时距张骞首次凿空西域已近半个世纪,月支国所献应该是聚窟洲特产“却死香”,聚窟洲与凤麟洲都处于“西海”。类似记载在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但香源产地有所不同:“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
    《十洲记》和《博物志》均被归入古代中国志怪小说类,所以有学者对于海外进香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笔者查《汉书·武帝纪》,征和三年已67岁高龄的汉武帝确实巡边了:“三年春正月,行幸雍,至安定、北地。”可见《十洲记》和《博物志》所述并非捕风捉影。《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编撰者、民国学者张星烺便认为所记可信,还推断“弱水西国”是欧洲国家。
    古罗马帝国即中国史书上所说的“大秦”国,因在地中海西,又称“海西国”,《十洲记》所指的“弱水西国”即指古罗马及西亚一带。对于汉武帝时海外向中国进献香料一事,古人笔记多有提及。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即称:“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时入贡。”《述异记》上说的丹丹国在哪里?根据《隋书·婆利传》所记,丹丹不应是欧洲国家:“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婆利国是南洋岛国文莱的古称,可见,“丹丹”国应该处于马来半岛。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向中国献香记载会这么“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曾先后向中国输入过香料。对此,中国二十四史上这方面的记载很丰富:从南洋诸国,到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亚、北非等,凡有香料的国家和地区,在古代均曾通过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向中国输入香料。如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八月,诃陵国遣使贡献“异香、名宝”, 诃陵国位于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他们便是乘大船从南海来到唐都长安的。
    据日本真人开元《唐大和上东征传》:当时的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因为包括香料在内的大宗海外物资输入中国量很大,“海船云集”,广州首设“市舶使”。据《旧唐书·玄宗本纪上》,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朝廷任命右威卫中郎同庆立为安南市舶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