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新时代,文艺如何塑造英雄形象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光明日报 马立新 洪文静 参加讨论

    英雄是时代的楷模,文艺是时代的先声。塑造英雄形象,彰显时代精神是中国文艺的一个优良传统。今日之中国已全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塑造与新时代相匹配、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英雄形象,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美学命题。
    从站起来到强起来:找准新时代英雄塑造的历史方位
    英雄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而存在。不同的时代必然产生与其相称、铭刻着鲜明时代烙印的英雄人物。检视当代中国文艺打造的英雄画廊,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英雄形象都是革命英雄或与中国革命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民族英雄。前者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红色经典”中的英雄形象,如《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红岩》中的江姐;二是新时期以来文艺作品中的平民英雄,如《闯关东》中的朱开山,《大染坊》中的陈寿亭。尽管他们的出身、身份和性格各有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精神标识——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希望,慷慨赴死,舍生取义——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从血泊中站起来年代的最鲜明、最集中的性格写照。
    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新时代必然会诞生无数新英雄。作为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新英雄身上必然更鲜明、更集中地彰显出新时代的精神特征。新时代的新英雄更多的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改革英雄、创业英雄、科技英雄、创新英雄。他们的精神标识不再是革命年代的慷慨赴死和舍生取义,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的攻坚克难和改革创新。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应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从中发现、挖掘和塑造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英雄形象。这才是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塑造英雄形象的主要历史方位。这样说绝不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就要放弃或弱化革命英雄性格的塑造,而是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顶层设计出发,努力填补现实英雄形象严重不足的短板,形成革命英雄、建设英雄、改革英雄、创新英雄等各类英雄形象百花齐放、相映生辉的当代英雄审美格局。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更高需要。
    从市场趣味到人民中心:找准新时代英雄塑造的价值坐标
    一段时间以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部分文艺作品开始偏离人民中心,走上了片面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率、高发行量或高票房的歧路,它们也塑造英雄人物,但这些英雄人物往往被刻意涂抹上匪气、痞气、流气等另类特征,如《民兵葛二蛋》中的葛二蛋、《红娘子》中的梅贤祖等;还有一类就是近年备受诟病的“抗日神剧”中的英雄。这两类英雄形象在性格特征上各有侧重,但在创作机理上都是按照商业美学和市场趣味进行的。这些另类英雄塑造打着艺术创新的幌子,解构了英雄的本质内涵,亵渎了英雄的光辉形象,严重误导了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历史观和英雄观。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这说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创作及其英雄塑造的正确方向。新时代恪守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英雄塑造的价值坐标,需要正确把握三个理念:第一,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英雄源于人民的唯物史观。英雄是从人民中间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而不是一类脱离人民生活的特殊群体。任何脱离人民、脱离人民生活的英雄塑造都是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第二,坚持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高度统一的新英雄理念。新时代的英雄绝大多数都是改革创新英雄,衡量他们的英雄本色不一定是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而更多是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多少贡献的创新本领,这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必须建构的新英雄观。第三,塑造更多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英雄形象。这就要求艺术家在符合生活逻辑和人性逻辑的典型行动中建构英雄性格,赋予每一个英雄行动强有力的社会动机和人性动机,充分展现英雄性格的多元性、丰富性和真实性,这样的英雄形象才会最大限度引发人民的共鸣,感召人民的灵魂,激励人民的奋斗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