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服务方式向多种载体、多种传播手段、多种体验变化,图书的出版发行模式越来越多样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进图书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融合。 辽教社重点数字转型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传播数字化出版工程”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该项目在2017年已完成项目主体的平台搭建和资源库建设。设计完成的“脉望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平台,即将在年底上线试运行,力求用辽教社多年积淀的大量文化资源优势,借助大数据技术、媒体融合技术、直播技术与社交互动模式等,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国学讲师、专家、国学机构以及全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互动、交流的平台。 该项目同时多渠道、多角度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学习与实践活动。包括与辽宁广播电视台瓢虫台、北方图书城联合主办的“向上向善,国学少年”活动在北方新生活正式启动,辽宁省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与辽宁省教育厅、辽宁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辽宁省首届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与辽宁大学联合主办“‘辽教社杯’辽宁大学第二届国学节”。 2017年,招聘和培训了一批编辑校对人员,优化编辑的年龄和专业学历背景结构。辽教社编辑校对不但人数少,年龄老化,近几年退休人员较多,同时编辑的专业学历背景单一,不足以满足文化社科、中小学文化教育类图书编辑出版的工作要求。在出版社快速发展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编校队伍对出版社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此,今年我们新招聘了12名编校人员补充到编校队伍中,同时也动员了20多名职工变动工作岗位,并结合未来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和板块特色制定了以编校人员为核心的出版人才培养计划。调动两个团队针对“研学旅行”、图书馆智能化改造+馆配阅读精品更新等教育类综合服务产业进行拓展性建设,向大教育服务多元产业创新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未来基于教育教学评价智能化服务业务也在展开合作论证。 图书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长期困扰着出版管理者,主要体现在内容编写质量和编校质量两方面。编校人力资源短缺和学科专业素养有限,人均审稿量过大,发稿品种过于集中,这些现实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书稿质量的提升。出版社必须要从编辑专业学科建设、编校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和出版社编校流程改造等多环节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质量问题。此外,纸张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0%以上,而教材教辅执行限价的政策瓶颈导致出版社利润水平大幅度下滑,也是业界共识,目前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