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中华民族”观念从何而来、如何而来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中华读书报 许小青 参加讨论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黄兴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59.00元
    黄兴涛教授新著《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近日出版。这是作者穷近二十年之功而写成的一部厚重的历史研究著作,甫一问世,年末不少媒体纷纷将其列入年度“十大好书”榜单。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缘何一出版就引起各方的关注?笔者连日展卷拜读,深深为其吸引,该著立意深远,视角新颖,卓见迭出,读来痛快淋漓,故不揣简陋特撰文向社会推介。
    “历史沉淀于概念”
    “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与认同,毫无疑问是近代中国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文化现象,它深刻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命运。《重塑中华》以“中华民族”概念符号为中心,系统而深入地叙述了清代至全面抗战时期“中华民族”观念的酝酿、确立、传播、强化与普及的历史。这一历史不仅强烈影响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还将继续影响未来中国的发展。因此,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事关现代中国人自身认同,更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走向。
    “历史沉淀于概念”(方维规教授语),“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才出现的新名词和新概念,亦是近代中国政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导概念”或“基本概念”。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10月于武汉东湖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作者所提交的《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与确立的历史考察》论文即引起学者们热烈的讨论。其后,概念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领域,至今方兴未艾,黄兴涛教授是该领域重要的先行探索者,创获颇多。受新文化史影响,《重塑中华》以观念符号为探究对象,与其说其旨趣在于揭示微观现象,不如说其志在洞悉微观问题背后的意义。该书批判继承德国科塞雷克为代表的概念史学派的做法,致力探讨“中华民族”这一影响民众的社会政治的“基本概念”的形成、内涵演变、实际运用及其社会文化功能问题。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单一概念本身,而是放宽视域,对平行的、相近的、对等的、颉颃的概念群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其中平行概念诸如:中国、中华、民族、国族、中国民族、中华国族、全民族、民族主义、国民、同胞、中国人、华人、华侨、少数民族、炎黄子孙、黄帝子孙、民族英雄、中华民族复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颉颃概念诸如:汉奸、华奸、民族败类、民族罪人、亡国奴等,均在作者考察和比较研究的范围内。在这些概念中,毫无疑问最为重要的是“中华”与“民族”这两个核心名词。
    “中华”一词亦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何时开始成为现代意义国家名号?中外过去通行看法认为在中华民国之后,作者认为这一说法不过是想当然耳。作者指出“中国”是历史上王朝国家通称,“中国”作为现代意义的国家名称在晚清就已得到重塑,绝不能忽视清王朝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华民国”仍称“中国”也是这一独特政治传统的历史延续。“中华民族”概念,虽然在二十世纪初即提出,但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确立,乃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才得以最终实现的。“中华民族”一词取代或超越“汉族”,并不只是一个民族称谓的问题,同时意味着一种观念的转变,那是历史地、连续地、融合地、开放地看待中国主体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对“中华民族”概念的研究中,作者充分注意语言中介的重要作用,努力探讨这一概念背后的各种象征、隐喻、想象、仪式和心态,从而揭示出近代国人民族自觉与民族认同这些价值观念的意义。“中华民族”概念本身的形成史,即显示出在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政治资源“中国”“中华”,与现代思想政治资源“民族”之间互摄、互鉴、互融,从而实现了传统的延续与现代转换。作者强调,不能只着眼于“中华”一词将国家与民族统一起来这一点上,还应该看到“民国”与“民族”这两个新生词和概念本身,就存在一种来自西方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它们恰好体现了英美法Nation概念一体两面的内涵。书中强调,“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与演进,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这直接影响到现代中国人民族认同方式的建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