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界打响文化扶贫攻坚战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中华读书报 舒晋瑜 参加讨论

    “马石山突围战”之后的“扶贫攻坚战”
    1958年,《苦菜花》出版后,作家冯德英曾将8000元稿费全部捐给家乡的烈属、军属。2008年,在冯德英文学馆开馆仪式上,冯德英捐出全部20万元奖金,在家乡15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书屋。
    “这座文学馆不是一个人的文学馆,不是作家个人成绩的展示,它应该是乳山人民、胶东人民革命精神的反映,它要坚持地域性、人民性和文学性,需要大家来丰富它。”冯德英说,“我是乳山人民的儿子,我是胶东人民的儿子,我与故乡的土地和人民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十年来,来自世界各地100多万人次参观冯德英文学馆,而它的功能和所肩负的使命仍在不断拓展。乳山市博物馆馆长兼冯德英文学馆馆长王仁浩向中华读书报记者介绍说,冯德英文学馆在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各阶段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出其他教育阵地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并长期配合机关、学校、企业、镇村组织的参观学习和特色教育活动,用文化引领了风尚、构建自信、凝聚力量。2017年5月,冯德英文学馆把胶东革命史搬到合肥等江淮地区进行展览(胶东抗战英雄于得水转业后生活工作在合肥,他是冯德英小说《苦菜花》中的于得海和《山菊花》中的于震海原型),并组织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暨胶东革命史料展”,期间,冯德英文学馆共发放宣传折页、冯德英文学馆馆刊《山花烂漫》、“三花”影视光盘等资料10000多份,滚动播放《苦菜花》《山菊花》电影20场次,接待参观群众5万多人。冯德英文学馆还将出版发行《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三花”书籍、编辑《冯德英艺术赏析》文集、制作“三花”系列DVD光盘等。既为了来参观旅游的人携带方便,也是为市直各部门外出宣传乳山所用的“礼品书”,打造与“三花”故里相匹配的文化氛围。
    乳山母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辛明路认为,冯德英和他的红色经典作品的影响力,为提高家乡乳山的知名度作出了很大贡献。国家提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冯德英文学馆就是乳山市最响亮的文化品牌。文学馆为宣传冯德英先生文学思想,弘扬先进文化,打造培养文学新秀的摇篮和文学创作基地,为发展文化事业构筑起新的平台。既加强了对文化名人的文化贡献、文学思想、优秀作品的研究赏析、传播与推介、也是一种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保护开发。
    37年前,电影《山菊花》在冯德英的家乡——乳山市冯家镇观上冯家村北山上开机;37年后,山菊花电影展览馆在电影《山菊花》拍摄场景之一的“桃子”家基础上打造竣工,全面展出了有关电影《山菊花》的一系列珍贵资料。
    乳山市是革命老区,是胶东抗战的重要根据地,是“马石山突围战”发生地,也是红色文学经典《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三花”故事的发生地。据乳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纪华艳介绍,乳山规划建设的46个村庄,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红色名片,都有自己的红色故事,他们充分利用村庄周边的生态环境,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凸显田园情趣,在建设过程中串联形成了“一个总后勤、一片山菊花、一首正气歌、一湾鱼水情”红色旅游特色片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乳山市通过保护、修缮、恢复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大力挖掘其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着力保护“红色记忆”,提升了红色文化氛围。自乳山乡村文化建设以来,乡村知名度与日俱增,丰富而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了广大群众,重走红色路线、聆听红色故事、体验红色文化,推动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仅2017年以来,共接待参观者和游客20多万人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