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国家宝藏》成“网红” 唤醒全民族共享记忆(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新华每日电讯 张漫子 参加讨论

    
    文物是什么?
    看完第一期《国家宝藏》,专栏作家李大力第二天就跑去故宫,见了在第一集出镜的梁金生老爷子一面。
    梁金生一家五代人在故宫工作。要论在故宫的工作时长,除了皇帝,没有谁家比他家更久了。
    她说,老爷子在故宫38年,干了一件事,管账。我去的时候,他右手拿一柄碗口大的望远镜,趴在办公桌上“翻旧账”。
    他的理想之一,是给故宫做一本清清爽爽的文物账。历时7年的文物大清理结束时,他写了十多万字的验收报告。做报告时,60多岁的他哭了一场。
    在梁家看来,文物是有生命的。文物的命运,在于它的流传。
    中国人将文物赋予了家国与血脉的感情,我们的根基在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内心还是朴素地企盼文物能够回归。如果我们的根四散别处,我们会心痛。”于蕾说。
    完成每一集国宝的拍摄后,于新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打开B站,一帧一帧阅读弹幕,感受观众的反应。
    前面的弹幕有人问,楚惠王是谁。后面弹幕中就有人回答,勾践的外孙。
    曾侯乙编钟的故事播出时,弹幕就会飘出,“有点战国策的感觉啊。”
    “大家对文物的热爱一点不少。”于新玲甚至还看到,前面的弹幕刚问完“文物到底是什么”,后面的弹幕就回答道,“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于新玲激动地把这句话写进了下一期的开场白里。
    网民还在弹幕里面讨论,《国家宝藏》节目打动人的是什么?
    节目组的实习生回答他们:我们找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找到了创造这件文物,或者被文物改变了命运的人,与他们建立了共情。
    27件文物中,有郁郁寡欢之作,有倾注心血之作,还有汇集各路匠人技术的结晶,但它们都是我们与历史的情感链接。
    “中国的骄傲散落在每件文物身上。”汤浩说。文物就像一个时空隧道,把你带到过去。然后你会更了解自己从哪里来,以及自己将到何处去。
    看着网民在弹幕上的留言“此生不悔入华夏”“我在博物馆发来贺电”“满屏都是文化”,汤浩开玩笑,“一不小心做了个网综”。
    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这档节目告诉了我们,历史,不只是上下五千年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人、事、物的构建。文物,不再是庙堂之高的陌生物件,而是携带我们文化基因的密码,它使我们相信,我们的历史刻度上已经有了上面这个五千年,我们还会有同样具有韧性的下一个五千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