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2018新书淘宝之社科

http://www.newdu.com 2018-07-04 中华读书报 陈菁霞 参加讨论
    “年年岁岁‘书’相似,岁岁年年‘书’不同”,同者在于其品质和思想,不同处是具体的作者和内容。2017年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2018年马克思诞辰纪念,出版界都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回应,出版了相关图书。这,也成为岁末年初的出版热点。2018图书订货会举行在即,本报从新近出版的社科图书中,遴选优秀之作,为读者奉上一场阅读盛宴。
    纪念南京大屠杀成时政热点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最广为人知的篇章之一。相较之下,发生在这场大屠杀之前的长达一个月的战争却从未被人完整地讲述。社科文献社《南京1937:血战危城》填补了这一空白。江苏人民社《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英国外交文件与英美海军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收集、整理英国驻南京两任领事发往英国驻上海大使馆的电报、通信、报告及其他文件等,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而在日本,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主张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至今还没有对此进行全面清理。上海交大社《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研读相关史料,对此作出了有力批判。《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人大社)研究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探究南京大屠杀创伤建构与记忆形塑的过程,揭示国家权力、地方记忆社群、大众传媒如何合力塑造出南京大屠杀在当代中国的记忆政治与记忆文化。
    华夏社《西方民主与文明危机——施特劳斯读本》为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讲演与论文选,涉及“现代性危机”“现代学术危机”“古典学问与现代”等方面。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由译林社推出,该书披露苏联解体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展现苏联解体背后的权力斗争,以及戈氏对俄罗斯命运的思索。相关图书还有还有天津人民社《来自下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社会民主运动》和《来自上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前者研究1985—1991年其改革时期的苏联社会民主运动;后者讲述1985—1991年的戈氏改革。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管理中美关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战略?资深外交官傅立民《有趣的时代:美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社科文献社)提出了这一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推动哲学主题出版
    值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人大社特邀国内知名马克思主义大家撰写四本理论小书《马克思与我们》《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与世界》,旨在让更多的读者走近马克思。相关著作还有,北师大社“杨耕作品系列”:《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和《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另外,该社“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围绕当代国外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不同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阐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四个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乃至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理论或哲学派别是厦大社《科学解释与社会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主旨。
    晚近半个世纪以来,“施特劳斯学派”和“剑桥学派”在西方学界最有影响,刘小枫新作《以美为鉴》(华夏社)将两派在解释美国立国原则的哲学基础时的尖锐对立作为观察点,展示双方在涉及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性质、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的对决。在原作出版60年后,华东师大社推出《国王的两个身体:中世纪政治神学研究》首个中译本,该著打破按年代叙事的史学方式,从身体史、纹章学、神学、艺术史、莎士比亚戏剧等角度,展示国王权力运作的神秘机制。
    华东师大社“杜威选集”收录了杜威在各个学术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即将出版最后一卷《超自然的自然——杜威宗教观与艺术论》。1966年,罗兰·巴尔特访问日本,在巴尔特看来,日本文化现象的精髓便是具有禅宗意味的空无性。在《符号帝国》(人大社)中,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巴尔特作品中鲜有的文学格调,也可以对日本社会及其背后的文化本质有崭新的认识。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得到?社科文献社《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回答了社会分层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自由与尊严在反抗许多形式的专制与暴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也使人们形成了假想的自由与自治,从而阻碍了更为有效的文化实践的发展,斯金纳经典作品《超越自由与尊严》(人大社)指出,人类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设计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文化与社会环境。
    写作思想史的大家彼得·沃森着迷的,不是帝王将相征服与统治的历史,而是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历史。在译林社《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中,沃森以一己之力梳理了人类从刀耕火种到微观物理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方面,世图公司推出了《童年与社会》,该书收入“大师彩虹书系”,是20世纪伟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成名作,标志着心理社会理论的初步成形。此外,“依恋三部曲”(《依恋》《分离》《丧失》)是“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的理论奠基之作,也是全面了解依恋理论的必读之作。
    复旦哲学系教授俞吾金生前曾应约撰稿,为中国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专题作文十篇,并名之曰“十批判书”。近来,其文稿正在陆续整理中,弟子们于其电脑中捡得四篇,即为“十批判书”的前四篇,此次商务出版的《新十批判书》不改其名,并附录若干其生前发表的相关文章。另外同期推出的《哲学起步》,邓晓芒探讨哲学的根本问题,并将自己多年的哲学研究融会其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