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还应从唐代算起。 唐代的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变文可以说是中国说唱音乐的始祖,变文讲唱在很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于长安的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变文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变文的文体是韵散间用的长篇叙事体,韵文部分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三”句式或五言等。这种文体与诗不同,它的文字通俗,平仄不严,用韵较宽,散文部分为通俗的白话。这些特点都为后世的弹词、宝卷和鼓词等形式所继承。变文的韵文是歌唱部分,唱本上常注有“平”、“吟”、“侧”、“断”这一类的唱法标记。变文的实地说唱情景,在唐代赵磷的《因话录·卷四》中有著名俗讲法师文溆僧讲唱变文的记载。变文讲唱的内容,有的是佛经故事,如《维摩经文》;有的是民间传说,如《舜子至孝变文》;还有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张义潮变文》等。 唐代的说唱音乐除了变文讲唱以外,还有民间的说书,如有的艺人说《一枝花》,还有的说《三国》故事。但是,这些只流行于民间的形式,不为士大夫们重视,因而所存资料极少,至于哪些只说不唱哪些是有说有唱的现今都不可考了。 宋金时期的说唱音乐 宋代的说唱音乐趋于成熟,其标志是有些城市中有了说唱艺人卖艺的场所-勾栏瓦肆,还有了文人加入的艺人组织-书会,专门为说书人撰写唱词。 北宋时期的主要的说唱音乐曲种有鼓子词、诸宫调,此外还有唱赚、陶真和涯词。 鼓子词完整的作品有,赵德麟在《候鲭录》中收录了自著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也是韵散间用的文体,韵文部分用了十二首〖蝶恋花〗词牌,第一首之前有“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在以后的每一首之前都有“奉劳歌伴,再和前声”的散白。 北宋的鼓子词与现存的鼓词类曲种完全不同,它是以词牌演唱,是牌子曲类曲种的最早形式。 南宋说书的风气也很盛行,人称有说书四家:“小说”、“说经”、“说公案铁骑儿”、“说史”。其中前三种常常是有说有唱的,如“小说”当时又名“银字儿” 是用银字笙或银字筚篥伴奏,按词调演唱。 金元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说唱曲种就是诸宫调,诸宫调最早由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后来又有许多文人拟作,使这种形式得到高度发展。诸宫调的文体也是韵散间用的,韵文用不同宫调的曲牌连缀而成,唱词为长短句,其篇幅都比较长大,现存最完整的作品是金章宗(公元1190-1208)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有长短套数188套。曲调400多个,曲谱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收录了一部分,计有148个曲调。诸宫调的演唱有鼓、笛、板和水盏伴奏,早期是单人说唱,到明代,也有十数人围坐轮唱的。 诸宫调从北宋到元发展成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曲种,它对元杂剧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元杂剧兴起后吸收了诸宫调的许多曲调,而诸宫调却渐渐被元杂剧取代而趋于消亡了。 元明时期的说唱音乐 元明时期主要的说唱音乐除金元时期的诸宫调外,还有词话、陶真和弹词。 元代的词话无完整资料保存,它的形式在元杂剧中被广泛应用,杂剧中大量的诗赞体唱词前面往往加上“词云”二字,即为词话形式。明代的词话是有作品和记载的,如明代《徐文长佚稿》中就记有《水浒传》的故事在当时以词话的形式在民间流传。 今见最早的完整词话唱本,就是1967年在上海郊区发掘古墓中得到的明代成化年间的唱本,共十一本。此外,还有明刊本诸圣邻著的《大唐秦王词话》和明代著名文人杨慎的《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 词话有七言的、十言的还有杂言的,七言文体与变文类似,而十言文体有“三四三”与“三三四”两种句式,其中“三三四”的句式很值得重视,它与“四三”结构的七字句加三字头而形成的“三四三”的十字句不同,它的字组结构和节奏都与前代的七字句有了根本的变化,它离“诗句”更远了,而更接近通俗的口语,因此叙述性加强了,这种“三三四”的句子结构为后来的北方鼓词和戏曲广泛应用。 陶真是从北宋到清代都有记载的名称,据考陶真与词话和弹词常常纠缠不清,有时就是指的同一曲种。陶真的文体是七言诗赞体,演唱形式为男女盲者抱着琵琶弹唱,与弹词相似,但陶真无单独作品流传。 弹词起于明代,发展至今成为江南诸类说唱音乐的总称。弹词的文体从明至今基本都是直接继承变文的形式,以七字句为主。弹词的作品有国音弹词与土音弹词两种,国音弹词为案头读物,一般无人演唱;土音弹词则是用吴语书写的实地演唱的弹词唱本。著名的国音弹词有以明代杨慎的《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改编的《二十一史弹词》,还有写赵匡胤一家兴衰的长篇弹词《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等。明代女弹词家的作品受到文学家的重视,如陶怀真的《天雨花》,陈端生的《再生缘》,邱心如的《笔生花》等。土音弹词流传至今的作品如《三笑姻缘》、《珍珠塔》、《玉蜻蜓》主要是清代的了。 清代的说唱音乐 清代是说唱音乐空前兴盛时期,首先是南方弹词的发展,弹词演化成不同地区的形式,并且已有各自的称谓.如在苏州一带流行的弹词称“苏州弹词”,苏北扬州一带流行的称“弦词”,在宁波的称“四明文书调”,广东、福建称“木鱼书”。木鱼书又分出“南音”、“龙舟说书”和“粤讴”三个支系。在广西的称作“摸鱼歌”。 与南方弹词并驾齐驱的是北方各类大鼓。清代的大鼓又称鼓词,它与宋代的“鼓子词”不同,它们不用词牌演唱,唱词是整齐的七字句或十字句,唱腔无曲牌,是正宗的鼓书类曲种。清代的大鼓主要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奉调大鼓等等。此外,北方还有在满族八旗子弟中盛行的“清音子弟书”,著名清代文人韩小窗、罗松窗等都写了大量子弟书唱词,被各种大鼓包括河南坠子等曲种谱唱,所以,子弟书对北方许多说唱音乐形式都有一定影响。 清代的其它说唱音乐品种,如各地的牌子曲、道情及各类琴书,都在清代至民国初年盛行,其大部分保留至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