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间文学 > 民歌民谣 >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胶东关于土地的习俗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自古以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春种秋收,辛勤耕耘。土地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
    在古代,土地被尊为神灵,旧时民间称其为“后土”、“土地神”。由于土地阔而不可尽祭,周代以后“二十五家为一社。每社立社坛一所,以祭本方土地”。因此,土地神又被称为“社神”。古人于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的日子就是“春社”、“秋社”,通称“社日”。如今胶东民间的社日节,指的是秋社。
    古时候祭土地只是在每块地里堆起一个土堆,以示土神所在,后来逐渐人神化,各地遂出现了有名有姓的土地神。明清时期,黄县地界里几乎村村都有土地庙,家家都敬土地神。土地庙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建筑也相当简陋。故民谣说:“土地老爷本姓张,有钱的住大屋,没钱的顶破缸。”土地庙前的楹联“庙前无僧风扫地,台前无烛月当灯”,便是旧时黄县土地庙的真实记录。
    古人祭祀土地的习俗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如今胶东民间依然流传着许多像“土地庙里求神,没人表态”、“土地老爷接城隍,慌了神”这一类的俗语、谚语、歇后语。
    古谚说:“土地延一延,多打二斗半”。庄户人播种到地边地角,不浪费土地。早年间在农村,哪一家因手脚不勤快而荒了地,便受到人们的讥笑。若是有的人家因生老病死或天灾人祸,家里的地一时种不过来,亲戚朋友们常常是主动帮助,鼎力相助。“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无荒田”。这支歌谣当是一位助耕者的自我写照。龙口地狭人稠,素以深耕细作、精种高产著称,土地谣“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门前没有三大堆,长好庄稼净是吹”、“庄稼不认爹和娘,深耕细作多打粮”就是人们多年来从事土地耕作的经验总结。
    在漫长的岁月里,先人惜土如金,视地若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土地依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愿世人以古为鉴,珍惜土地,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但存方寸地,留於子孙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