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新书: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http://www.newdu.com 2017-12-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全彩精装)
    陈海涛  陈琦 著
    248页  385图  内含拉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1月出版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完整保存了自北凉到元代绵延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艺术,至今仍有492座洞窟存留壁画及彩塑。本书旨在以一座曾令张大千、常书鸿、董希文等艺术家为之动容、潜心临摹的北魏经典洞窟为例,引领普通观众去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的两位作者陈海涛和陈琦,分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已有十余年。在以历史叙述的方式铺陈了254窟开凿的时代背景之后,他们从细读254窟南北两壁的三铺美术史上的经典壁画入手,有序地循着窟内空间展开,结合建筑形制与壁画、彩塑内容,对石窟的营建和构思做了整体解读。借助美术工作者的视角和新颖的数字动画阐释影片,读者得以更深入地去欣赏和观看,发掘一座石窟的精神内涵,体验敦煌艺术的永恒魅力。
     
     
    敦煌二五四窟
    敦煌254窟开凿于北魏时期,是莫高窟的经典代表之一。由于年代久远、保存完整、艺术价值珍贵,这座洞窟很少有机会对公众开放。作者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超越一般的常识性介绍,使读者和观众更深层地领会石窟艺术纷繁图像背后的精神与思想,更具体地体验到敦煌石窟的创建者构思每座石窟时的匠心和意图。他们相信,这些正是莫高窟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财富。
     
    推开窟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庄严伟岸的交脚佛像,他稳坐在中心塔柱正面的圆券龛下,面朝东方。清晨初升的阳光透过门楣上方的明窗,正好照落在他的身上,也使得整窟前室的光线比其他窟更明亮,而且散发出深邃的蓝紫色调。高敞的窟内空间布满各类图像:前室南北两壁的中下段,绘有四铺表现释迦本生、佛传故事的精彩壁画;中上部的阙形龛、列龛里塑有犍陀罗风格的禅修佛像;环绕四壁,绘满排列整齐、榜题名号的千佛形象;中心塔柱除了正面的主尊,其余三面都是双层龛,也塑有佛像及菩萨像;后室窟顶绘有平棋藻井,前室的人字披顶则利用竖条形的分割,绘制了三十四位天人菩萨,每人手中都持有一支曼妙的植株。其他还有天宫伎乐、地神、说法图、白衣佛等,几乎所有的空隙都填满图像,仿佛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下一个宇宙。
     
    敦煌壁画在现代印刷品中往往被单独截取,实际上它们当年都不是纯粹为了审美目的创作,而是与整窟的建筑、塑像和图像共同作用,构成一座佛教宣教修行的殿堂。本书主要解读的一铺壁画——《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就位于254窟南壁中段,它被公认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绝世佳作。不过很可惜,关于它的作者和具体的创作背景,都已随着大漠黄沙湮没在历史中,最多也只能根据目前有限的资料来冒昧揣测。但这并不妨碍艺术本身强大的感染力,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张大千、常书鸿、董希文等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曾在这幅作品前潜心临摹。一千五百年前的画师,是如何以他真挚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技艺,紧紧抓住观众的目光,进而深深地触动人心?他通过画面想要表现怎样的内容?这幅壁画与整窟其他的丰富图像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是在怎样的情境中被组织在一起?这些都是这本书将要探讨的话题。
    
     
     
    “势”之运行
    敦煌254窟南壁壁画《舍身饲虎》
     
     
     
    “势”之相合
    敦煌254窟北壁壁画《割肉贸鸽》
     
     
     
    “势”之抗衡
    敦煌254窟南壁壁画《降魔成道》
    
    ◆◆◆◆
    实 拍 书 影
     
     
     
     
     
    美编设计、拍照供图/李猛工作室
    
     
    扫一扫 浏览254窟全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