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小子戴安》(新版),杨红樱/著,明天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27.00元 儿童文学作家要考虑小读者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迷茫和烦恼中懂得自己的需要,获得前行的力量。 暑假陪开学要升三年级的儿子读书,无意中跟杨红樱的成长小说亲密接触,竟有意外的惊喜和感动。当儿子抱着《五·三班的坏小子》开心得哈哈大笑的时候,我这个陪读妈妈却抱着《假小子戴安》在抹眼泪。网上评论说这本2005年就出版的书一直到现在,还让很多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在成长中受到启迪和鼓励。透过此书,我们能够看到杨红樱的作品所展现出的生活不同侧面的意义和价值。 杨红樱在《假小子戴安》中截取了成长的一个横断面,就是青春期中关键的13岁,她用细腻而不乏温情的笔调写出了戴安在青春期成长的遭遇和自我探索,读者们可以从主人公的成长轨迹中发现自我,在阅读的共鸣中会心一笑。其实这样的写法很有治愈的功效,戴安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治愈系的特质。 “治愈系”是来自日本的词语,那些让人在悲伤时能看得到安慰,能治愈心灵创伤、修补心灵缺陷的文艺作品都可以称为“治愈系”。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很多作品都属于“治愈系”,主人公多是善良纯真的女孩儿,创作者通过展现她们的生活经历来描述成长中的欢喜和烦恼。这些作品反映出来的日本文化习俗与中国社会有很多差异,在情感处理上相对更自由一些。 比较而言,生活在中国的13岁女孩儿戴安和她的同学们可就没有那么的洒脱了,中国的妈妈们都在孩子交往异性的时候如临大敌,对早恋充满警惕。对戴安他们来说,“早恋”还是一顶令人恐惧的帽子,谁都不敢戴上,可是成长的脚步却阻挡不住。孩子们都在懵懂中体会着青春期的兴奋与不安,爱的初体验是青涩的,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特别需要呵护。杨红樱在作品中给予孩子们很多善意的理解和真诚的支持,戴安从一个很痞子气的假小子蜕变成青春美少女,一路走来充满了各种波折,有欢笑也有眼泪,这个善良勇敢、充满了青春朝气和正能量的姑娘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成长的陪伴,是温暖,也是鼓励。 儿童文学作家要考虑小读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学会抵挡成长过程中负面因素的阻挠,让他们在迷茫和烦恼中懂得自己的需要,获得前行的力量。 假小子戴安看起来很完美,家教良好,善良仗义,坦荡不羁。但是,戴安的世界有一个角是塌陷的,她是私生女,从未见过自己的爸爸。面对家里的三个女人,姥姥、妈妈和小姨,懂事的戴安从小就觉得自己应该保护她们,所以硬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无所畏惧的假小子。但是,当青春期猝不及防地到来,13岁的女孩儿戴安开始问题不断,烦恼不断,性别意识的觉醒与困惑,性别角色的定位,青涩的爱的初体验,假小子戴安该何去何从? 13岁的女生戴安和男生李小俊都陷入了性别角色困惑中,李小俊丧失了男生的阳刚,戴安拒绝了女生的柔美。但是李小俊遭到了大家的厌恶、嘲笑和欺凌,而戴安却有意无意获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欣赏。这是为什么?想想“李宇春现象”。我们社会心理中的性别不平等总是在有意无意左右着人们的评判标准,相对来说人们更尊重男性,更认可男性的阳刚强悍气质,所以才会对有女孩气的男生充满了厌恶,而对有阳刚气的女孩都充满了好感。在作品中,为了帮助李小俊,米兰老师教给他打拳,同桌戴安则用各种惩罚让他改掉女里女气的习惯。李小俊最终在打架中打赢了,同时也打出了自信,赢回了大家的尊重,有了强悍气质的李小俊甚至还被选为班长。而默默地喜欢李小俊的戴安,也开始向女性化转变,最终,这个总是表现强悍的女孩靠在归来的父亲胸前,放下一切的紧张和戒备,收敛一贯的放荡不羁,愿意学习做一个优雅的女生,一改自己假小子的形象。 虽然我们的社会一方面有着相对传统和保守的性别观念,另一方面也曾经很多年倡导“男女都一样”式的“男女平等”,实际是让女人向男人看齐,从而鼓励了更多的人也包括女生愿意表现出强悍张扬的一面,但这两种倾向都是需要反思的。真正的现代社会需要真正的性别平等与和谐的两性观念。杨红樱在她的作品中更愿意倡导让男生更阳刚,让女生更优雅,并寻求这样的两性性别角色的确认。她并不纵容小主人公们在性别角色错位的路上滑得太远,而是让他们在人生关键的青春期,各自恢复了性别角色的常态,这将会带给很多类似的迷茫期的小读者一种正向的引导。 优秀的作品都有多重解读性,我想,《假小子戴安》的最佳适读者绝不仅限于儿童和教育者,其实广大的家长读者都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很多的教益和启迪。家长必须对自己的家庭角色有良好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和守护。 戴安其实是很不幸的,爸爸的缺失是她别无选择的生活现实,尽管她从不表露出这种缺失对自己的影响,但正是这种缺失促使她产生了性别角色错位的倾向。这就凸显出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这么多年来,当她遇到了大挫折,那个能轻松地拍拍她的肩膀说“别怕,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能为她保驾护航,为她担当父亲角色的人在哪里?所以当我读到戴安的痛苦处会很心疼地为她流泪,因为她是硬撑着把自己变成一个假小子,就为了保护妈妈。李小俊女孩子气的形成也缘于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缺乏父爱给他的正影响,从而导致了他的懦弱胆小。 如果戴安一直把自己认同为男生长大,李小俊作为女孩儿长大,会怎样?我自己教的学生就有这样真实的例子,女孩出生后,妈妈差点被奶奶和爸爸赶出家门,一直生活在冷眼中,只因为她不是男孩儿。为了保护妈妈,女孩儿长成了女汉子,喜欢男性化打扮,大学成绩非常优秀,但抽烟喝酒的派头也不输男生,爱的是女朋友,不肯找男朋友。她已经走得太远,无法回头了。我常常想,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有人在她性别意识形成之初就发现这种性别角色错位倾向,并及时给她正确的引导,也许一切都将不同。相比而言,戴安这个假小子其实是很幸运的,她生活在一个宽容的家庭环境中,妈妈外柔内刚,充满智慧,给了戴安更多的理解和爱,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母亲。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的家庭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爸爸的孩子很难抵挡内心的脆弱,没有妈妈的孩子很难承受内心的荒凉。到了青春期,往往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危险的性格极端。《假小子戴安》通过戴安和她的朋友们的成长经历也给家长们提了个醒,我们期待更多的家长有准确的家庭角色定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广阔天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