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在文艺精品创造中彰显人民性(2)

http://www.newdu.com 2017-11-2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范玉刚 参加讨论

    
    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现实题材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显现。在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中所展示的人民性是实实在在的,它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史诗般实践的反映和再现。人民性表现为价值主体的人民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和价值标准的人民性,它显现于具有“当代性”的优秀作品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迈入新时代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他要求文艺要书写“具体的人”的情感、价值和诉求,描绘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人生出彩机会。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艺术初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价值引领,高扬“人民性”的书写就要在文艺作品中刻画出具体的人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写出新时代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当代英雄的风采和神韵。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强起来”的关键时期,需要文艺讴歌时代的大气魄、大气象,歌颂人民的英雄,文艺只有与人民的伟大实践同频共振,才能够烘托和张扬出时代之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旨在激励艺术家的文艺创作要扎根时代、扎根人民生活,在紧扣时代主题中使人民性得到不断彰显。
    今天,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中国进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被誉为世界史的“中国时刻”。当今天的中国再次汇聚起世界目光、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时候,作为当代中国和中国道路的参与者、实践者、记录者、反映者和思想者,当代文艺家不仅有责任让文艺在中国的前进道路上成就民族文学经典,更有责任让中华文化在自信中走向世界。
    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文艺汪洋纵情挥洒的时代。新时代的强大,需要文艺精神的大气魄,人民的文艺要歌颂人民的英雄,描写人民的伟大实践。人民是文艺的“剧中人”,就是把人民在创造历史、创造生活中的审美情感、审美情趣作为文艺创作的主要内容,使文艺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在扎根人民中成长为参天大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当代文艺发展就是要在精品创造中使人民性不断得到彰显,并以其艺术的卓越性追求迈向文化经典化。
    人民性是衡量文艺精品的重要尺度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是要创作不辜负时代的精品,创造一系列具有时代性的文艺精品,人民性是衡量文艺精品的尺度之一。文艺精品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有机统一之作,这样的作品往往以内容和价值诉求夺人,在艺术的卓越性追求中体现强烈的现实关怀,在讴歌伟大的时代中反映人民的心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根本上就是书写和记录亿万人民史诗般的实践的文艺,要在艺术繁荣中不断彰显人民性价值。
    艺术离不开人民,真正的文艺精品、艺术经典之作,无不与时代和人民息息相关,象牙塔里出不了文艺精品。只有真正扎根人民生活,文艺才能真正生动起来。回顾文艺史上那些彪炳千秋的文艺经典,无不闪耀着人民性的光辉,传达着人民的情感,在根本上反映着人民的喜怒哀乐。文艺要体现时代精神及其艺术卓越性追求,就要带着时代的体温和人民的真情实感,充分展示史诗般的实践中人民的丰富表情和多样化面貌。艺术家只有扎根当下生活,厚积薄发,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反映时代主题的精品力作,才能彰显“当代性”,才能紧紧抓住新时代,并以精品力作有效表达新时代。人民就是“当代性”的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家要创作更多彰显人民性的文艺精品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史诗般的复兴实践鼓与呼。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会失去生命力和创造力。现实经验表明,文艺一旦臣服于对金钱名利的追逐,追随资本狂舞,就会丧失人民性,而背离人民,也就失去人民的支持,最终必然沦落为社会的边缘。艺术家只有在与时代的紧密结合中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复兴的文艺精品,以文艺的经典化追求勇攀艺术高峰。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中使人民性得到不断彰显,从根本上增强做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