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批评理论化之使命及其策略(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7 《中外文论》 吴艳 参加讨论

    三、巴赫金的策略及其启示
    文本细读、持久跟踪当下作家或对某个作家的持久关注、将文学批评理论化,三者比较,当下文学批评界最弱的一项仍然是文学批评理论化的自觉意识及其“万死不辞”的决心与定力!巴赫金文学批评理论化的策略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我曾经在不同场合说过,巴赫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物理时间距离,就是我们1950年代人与鲁迅的物理时间距离。怎么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卒年月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巴赫金生卒年月1895年11月17日—1975年5月16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14年,巴赫金出生。鲁迅先生生卒年月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14年正是1950年。缘何巴赫金可以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批评而创立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我们却没有将对鲁迅的文学批评理论化?
    先看看巴赫金的文本细读及作家研究的经历。巴赫金“从十一、二岁”“就熟悉陀思妥耶夫斯基”,“稍大一些,十二、三岁时,已开始看严肃的古典哲学”;他“很早就开始读他(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0]如何将这些积累变成后来的判断是另外一个问题,留待今后探讨。长久而广泛地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细读其文本是关键,比如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所引用的陀氏作品就有17部(篇)之多,不包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政论性和文艺性散文的引用。
    巴赫金之前或与他同时代的学者已经注意到陀氏小说的价值,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里曾经用一个章节介绍别人的“评论著述”对陀氏小说的不同看法。比如维亚切斯拉夫·伊凡诺夫就“第一个摸索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的基本结构特点”[11],还有C.阿斯科尔多夫“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伦理观加以独白化”[12],在这个章节,巴赫金引用9位批评家对陀氏小说的断语,有说是悲剧小说的,有将宗教伦理观加以独白化的,有说是神秘剧的。有人看到了陀氏小说有“多个思想”,“材料驳杂”;其主人公是“思想的人”;有人称赞陀氏善于看到并表现“他人的心灵”;有的评论家甚至看到“复调问题”,可惜都只是把它等同于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似的复调;也有人注意到陀氏小说中的“不同声音”[13],却只是将它们视为形式基础和风格基础。一句话,这些批评家“是想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归结到熟知的艺术宗旨上去。”
    唯独巴赫金不是这样,他不让这些著述和旧有理论限制自己的感悟,他用新的名词去命名他的感悟,去阐释他的感悟。比如,复调小说、多声部、对话、狂欢理论、未完成性等等。这就是文学批评理论化的成功案例,也就是提升感悟创造了文学批评理论的新学语。
    香港中文大学著名比较文学专家李达三(JohnJ.Deeney)教授,作为一个西方学者,他曾设想,“如果亚洲内部自己能够产生一些批评术语和概念,而不完全借用西方创造的各种术语和概念,那么东方的文学传统将对世界比较文学界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应当经常地更多地应用中国的批评术语,如:赋、比、兴、诗话、气、情景等,而且还要用大量的例子和注释对这些术语进行详尽的说明,直至全世界的比较文学家都很熟悉为止”。因为“对某个重要术语的真正理解,有助于你更加接近、了解具有与众不同的中国的‘文心’。”[14]所谓从内部产生批评术语,就是如巴赫金一样,将具体的文学批评理论化,在特殊对象批评过程里提炼创造批评的新学语,也可以像王国维《人间词话》一样,如王国维的意境理论,借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术语,赋予她新内涵。不可否认,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具有非常优秀的文本细读基础,也不可否认,其意境说为代表的词话理论,已经超越《红楼梦评论》拿来本华哲学而阐释《红楼梦》的批评模式,进而实现了文学批评理论化的宏伟使命。
    仍然回到巴赫金的批评策略,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共时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唯有巴赫金能够跳出旧有理论藩篱,创造了新学语以命名他的阅读感悟,用他的实际批评证明新术语的普泛价值。不仅如此,巴赫金还从“历史诗学”角度探讨陀氏小说体裁的特点,寻找、梳理其小说体裁源头庄谐体以及它们的流变情状。古希腊索夫龙的歌舞剧、“苏格拉底对话”、早期的回忆文学、抨击文学、田园诗、“梅尼普的讽刺文学”以及其他一些体裁的源流发展史。巴赫金总结道:“它们尽管外表纷繁多样,却有个共同点:都同狂欢节民间文艺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或多或少都浸透着狂欢节所特有的那种对世界的感受。”“狂欢节的世界感受,具有强大的蓬勃的改造力量,具有无法摧毁的生命力。”[15]狂欢节的力量与狂欢的一般特点,成为巴赫金狂欢理论的重要基石!
    巴赫金说“直到今天,实际上它也还在发展”。“这个被狂欢化了的体裁,如盲螈那样异常灵活善变,还善于渗透到其他体裁中去,因此在欧洲文学的发展中,曾有过巨大的、至今还估计不足的作用。”[16]回到对陀氏小说与“梅尼普讽刺”、狂欢化文学的关系上。巴赫金说陀氏小说受到“梅尼普体”的影响。但他进一步强调,“是狂欢节世界感受本身的更为深刻的影响,亦即观察世界观察人的种种形式本身给予的影响,对待世界和人的那种确乎神圣的自由给予的影响。这种神圣的自由,不是表现在个别的思想、个别的形象和外在的结构手段上,而是体现在上述那些作家的整个创作之中。”[17]对“狂欢节世界感受本身”和“种种形式本身”的强调,是将影响研究深入到作家主体认知方式和作品形式本体特征的域界,这也是他同时代学者无可比肩的成果。
    不管是共时性的扬弃别人著述的成果,还是历时性地梳理庄谐体以及揭示其蕴含的狂欢节因子的独特价值,都促成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批评理论化进程。一边是基于文本的批评实践;一边是基于批评的术语提炼,只有当这两面产生互动,即凭借批评实践改变固有的判断并产生具有创新意味的术语和结论的时候,文学批评理论化才可能实现。
    改革开放30余年里,有学者已经将文学批评理论化视为终极目标,开始自觉实践并取得可喜成绩,比如王先霈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圆形批评”理论。与许多改革开放亲历者一样,王先生对我们当下的文学批评理论“不满意”、“不满足”,产生“一些惶惑和犹豫——既看到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中包含的人类的智慧,又厌烦几十年来过多地时而向西时而向北的文化借贷,跟在别人的阵阵潮流之后摹影画形,而不能揭举自己民族独立的文学批评学派的旗帜。”[18]于是,在《圆形批评论纲》里,王先生“倡导建设辩证的、感悟与理性融合的 、适合文学审美特征的文学批评”[19]即“圆形文学批评”。它是一种批评观念,也是一种批评境界,一种追求贯通自如、空明朗彻的批评境界。可惜像这样的成果并不多见。严格地说,圆形文学批评还没有完成文学批评理论化的最后使命,圆形文学批评是基于文本的批评实践,也是基于批评的术语提炼,只是在运用大量批评实践以证明其普泛价值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以致影响这个学语的流行和被更多的批评者所接受。
    完成文学批评理论化之使命,不仅要成为坚定的文学批评实践者,高度认同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融合发展之必要性,自觉承担如此之重任,还必须超越文学批评传统,克服时代病和体制带来的阻力。一方面坚持文本细读为前提的文学批评,一方面在特殊对象的文学批评基础上提炼一般问题,创造新学语描述和阐释它们,再以批评实践证明其普泛价值。这不失为文学批评理论化的可行策略,为了不辱使命,万死不辞方可完成,这大概也不是被夸大的一般说辞。
     
    文章来源:《中外文论》2016年第2期。
     
    注 释:
    [1]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7页。
    [2] [法] 蒂博代(Albert Thibaudet):《六说文学批评》,赵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
    [3] 王先霈:《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漫议》,《文艺报》2012年3月16日。
    [4] [法] 蒂博代(Albert Thibaudet):《六说文学批评》,赵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
    [5] 肖鹰:《今天的批评界欲望太多“投票实名制”绝杀茅盾文学奖——肖鹰谈批评家群体和茅盾文学奖》,《辽宁日报》2011年4月18日。
    [6] [比] 乔治·布莱:《批评意识》,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7] [比] 乔治·布莱:《批评意识》,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8] [英] TS·艾略特:《传统和个人的天赋》,陈映真主编《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24卷,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版,第107页。
    [9] 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 [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09页。
    [11] [俄]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12] [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13] [俄]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分别为第11页。
    [14] 转引自饶芃子:《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15] [俄]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页。
    [16] [俄]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9页。
    [17] [俄]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页。
    [18] 王先霈:《圆形批评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54—355页。
    [19] 王先霈:《圆形批评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3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