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信息结构研究综述之二:话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 参加讨论

    
    Russell S.Tomlin《焦点、语态和语序:一项实验性的跨语言考察》(Focal Attention, Voice, and Word Order: an Experimental, Cross-linguistic Study)认为,现在的语篇分析的方法存在局限性,人们想要找到语序变化的语篇动因,所使用的概念都是主题、话题、焦点等,但是这种分析方法的缺陷在于:首先,定义不清楚;其次,如何在真实语篇中判定主题(或者话题);第三,无法找到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联;第四,很难进行跨语言的比较。作者想要用实验的方法使得以上的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实验,可以得到语序变化与主动被动语态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之前,为使研究结果令人信服,作者把一些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句子层面的“主题”被认知概念“焦点”取代,因为焦点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有很好的研究,而且在实验中易于操作,还可以进行跨语言的比较。 
    作者比较了英语母语者以及其他语言的母语者(其中包括汉语)的数据,认为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同语言在编码焦点指称时所使用的不同手段。英语中,关注焦点被编码为句法主语,如果施事是焦点,则使用主动态;而受事为焦点时,使用被动态。很多语言类似英语,而汉语则不同。在汉语中,关注的焦点被编码为句首论元,当需要一个及物动词时,只有当焦点为施事时,汉语使用“把”字句;如果为受事,则使用“被”字句。另外还有Akan语,没有任何标记焦点的手段,使用的语序为SVO,不管是不是焦点。 
    综上所述,话题问题是国内外语法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的研究视野更为开阔一些,关注的语言比较多样化,对于话题的探讨向更深方向进行,涉及了话题的延续性问题、话题转移、话题化现象等。汉语作为“话题优先型”语言,话题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M].谢天蔚译.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曹逢甫.汉语的句子与子句结构[M].王静译.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3]陈  平.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J]徐赳赳译.国外语言学,1996(1) . 
    [4]方  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4(2). 
    [5]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4) . 
    [6]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徐烈炯、刘丹青.话题与焦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8]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9]许余龙.“把”字句新析—《从主题—评论的观点看‘把’字句》一文评介[J].国外语言学,1989(1). 
    [10]袁毓林.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中国语文,1996(4) . 
    [11]张伯江、方  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12] Li & Thompson.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M] . C.N. Li, ed, 1976. 
    [13] Li & Thompson.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M]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14] Doris L.Payne. Pragmatics of Word Order Flexibility [M] . John Benjamins B.V., 1992. 
    [15] Pamela Downing & Michael Noonan. Word Order In Discourse [M] . John Benjamins B.V., 199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