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在官网上公布了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浙江高校新增70个备案本科专业和7个审批本科专业,后者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其中,温州大学新增了5个专业,分别是小学教育、翻译、应用心理学、车辆工程和财务管理,新增专业数在浙江省高校中居首位。 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都增设了4个专业。 浙大的4个新专业是:体育教育(隶属教育学院)、西班牙语(隶属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隶属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安全(隶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昨天,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的负责人告诉钱报记者,教育部每年都会组织专业增选工作。这几年,浙江省高校上报的专业数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高校选择申报哪些专业,主要是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本校学科的建设情况。” “一带一路”发展 带动小语种的火爆 在新增西班牙语专业之前,浙大外语学院共有英语、德语、日语、俄语、法语、翻译6个专业。 昨天,外语学院副院长李媛告诉记者,西班牙语专业的设立和浙江与拉美的贸易往来密切相关。 浙江是中国第一大对拉美贸易省份,基本覆盖到拉美地区的全部国家和地区。同时,浙江对西班牙的贸易也在逐年增长。尤其是2014年12月10日,首趟“义新欧”中欧货运班列开通。班列从义乌直达西班牙马德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火车运输线之一,为浙江商品出口欧洲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近年来,中国与说西班牙语的拉美国家的关系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所以,中国,特别是浙江省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量不言而喻。”李媛说。 记者发现,除了浙大新增了西班牙语,很多高校也增加了小语种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口气增设了8个,还尽是一堆拗口的小语种——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塔吉克语……李媛说,这些非通用语种的增设,和国家的战略布局分不开。 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高校“一带一路”小语种数量不足——“一带一路”覆盖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数量超过40种,而我国2010年到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的20种。 为此,教育部发布意见,指出加强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是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迫切需要。意见要求,2015年开设非通用语种从56种增加到70种,2017年,达到94种,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