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老师上班还讲方言,小心被“扣分”!本周是全国第18个推普周,主题为“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江苏省教育厅表示,《江苏省县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情况监测指标体系》近期将下发。“监测指标”明确公务员普通话水平应达三级甲等,上班时必须讲普通话。 我认为,公务员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是好的。但是不能一刀切。面对本乡本土的群众前来办事,乡镇干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有可能会让办事群众产生距离感甚至反感。显然,公职人员即使会讲普通话,也应该分场合、分情况使用。人类语言最主要的作用是进行交流与沟通,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应该以方便交流与沟通为第一原则。就像有些工作岗位需要英语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如果和国内同事交流也讲英语,说得再标准也不招人待见。相反,一些外国政要来中国,却都爱秀两句我们的“方言”,用汉语说一两句并不标准的“你好”或“谢谢”,以显示自己的友好和亲善。 同理,在说惯、听惯了方言的基层,要求每位公职人员都必须说普通话,实在没多大必要。就算是外地交流来的官员,入乡随俗学几句当地的方言,反而更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只要有利于工作,更容易和群众沟通,讲群众最喜欢听、最听得懂的语言,远比讲最标准的“官话”更符合实际。 普通话作为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公务员、教师等行业当然应该掌握。有关部门要求他们的普通话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也没错。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做出硬性规定,要求他们必须时刻用普通话。如果因为语言的选择影响了工作,虽然貌似严格执行了国家语言文字法的规定,但实际上是在刻舟求剑。 无论你英语过了多少级,也应该见外国人说英语,见中国人说汉语。公务员在掌握一定水平的普通话基础上,是否讲方言应根据不同场合进行选择。面对外地客人或未知身份服务对象时说普通话,对听惯了本地方言的群众说方言,让沟通变得更顺畅、更让对方容易接受,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