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听听这“汉字听写”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文化报 王乾荣 参加讨论

    看了央视第二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有点儿小小的感慨。
    节目之题,没必要用“中国”这一限定词。汉字者,中国字也。当然,世上除中国创造了中国字,即汉字,日本、朝鲜、越南也曾引进汉字,日本现在还使用一定数量的汉字。这些国家使用的汉字,仍是汉字。日本人后来独创的“汉字”,称“日制汉字”,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汉字。所以今天一说“汉字”,即指中国字,犹如说“汉语”即中国语,即华语。咱们不说“中国汉语”,也没有必要说“中国汉字”。说“中国汉字”等于说“中国的中国字”,不通。语言知识类节目必须讲究语言。作为中国人主创主办、参与的关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节目,为什么要叠床架屋,在“汉字”之前,硬加上“中国”一词呢?如果说这里的“中国”指“在中国”,实无必要;如果指“全中国”,也不妥,它只是一家电视台的一个节目。
    节目用“汉字听写”总其意,也不大妥。我觉以“汉语词汇竞赛”为题较好。因为节目中“听写”的内容,就我看到的几期,并没有单独的“字”,而是清一色的“词”,尽管词包括了字。题里“大会”一词即使有“会合”之义,仍不如“比赛”或“竞赛”来得真实、恰切。“篮球”可以“竞赛”,“词汇”也可以“竞赛”。
    仅仅通过“听”把一个词写出来,不能说完全掌握了这个词,有时甚至能“蒙”对。词汇比赛是看参赛者对一个词是否会念、会听、会写、会解、会用,所以请选手用写出来的“词”造一个完整的“句子”,才能更加全面地考察他对这个词的理解。
    比赛规则设计不尽合理。王国维、章太炎、唐兰、郭沫若……哪怕天王老子,也不可能认识所有汉字。一个挺有实力的选手仅仅因为运气不佳,在某个环节恰遇“一个”他不理解也不会写的词,即遭淘汰,太可惜了。合理的章法,是采用百分制——出一百个词,让所有选手听写,对九十九个的是冠军,九十八个的是亚军,九十七个的是季军。
    本队老师和同学为上场选手大喊“加油”,有点儿添乱。激越的呐喊、沸腾的氛围,可以给肢体竞技者以莫大鼓舞,激增他的肾上腺素,激发他的潜能,令他跃跃欲试,无比兴奋,以达于更快、更高、更强,从而创造佳绩。识字和解词则不然,他须静下心来调动脑细胞,把他平素的积累发掘出来。他平时不会的,你此时即使嚷嚷得沸反盈天,他还是不会,只能叫他心烦意乱,恐怕连认识的字也会忘掉。一个肚子里并无胎儿的妇女,助产士在旁边跺脚呐喊“加油”也生不出婴儿。
    一味拿生僻词当考题有失偏颇。上次大赛,所考除“踆乌”等很少一些生僻词外,基本还算今天使用着的词。这一次,则大部分是如今不怎么用的生僻词。不能“为竞赛而竞赛”,还有个导向问题。社会不需要人人成为识字大王,但人人都应具备必要的常识。今天文字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常识,是很多常用字词的高频误读、误写、误用。一音一笔之差,谬以千里万里。如最常见、最常用的“乐”字,一般人都会写,可它的四个音lè、yuè、yào、lào,几个人能够读准?还有最常见、最常用的“和”字,大家也会写,可它的五个音hé、hè、huó、huò、hú,都能够区别和读准吗?常用字“乐”和“和”的多个义项,人们也都能解释清楚吗?所以这个大赛,如能在重视生僻字词的同时,让参赛者为那些常见而常常误读、误写、误用的字词来正音、正形和正义,或许更具有现实意义。
    正是:识生固可贵,辨俗大胸怀。汉字三千年,生俗两相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