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文老师的困惑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燕赵晚报 秦琰玲 参加讨论

    作为一位小学的语文教师,教学生认识多音字和形近字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汉字有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含义丰富,意蕴深远。我们常说“学英语易,学中文难”。中国汉字分四声,每一个声调又有多个不同含义的字,所以出现了很多形近字。而有的一个字又有两个、三个甚至多个读音,又形成了多音字。
    可作为一个专科毕业,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教师来说,我对其中的某些多音字也是困惑不已。最让人困惑的是“血、壳、露”这样的多音字。“血、露”都各有两个读音,都解释为“血液和显露、表现”。而且字典上解释口语中读“xiě、lòu”,如“出血、露马脚”;书面语中读“xuè、lù”,如“残阳如血、显露”。何谓口语?何谓书面语?两者又有什么严格的区别?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更让人费解的是“壳”字的读音,字典上都解释为“坚硬的外壳”。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表示大的东西读“qiào”,如“地壳”;表示小的东西读“ké”,如“贝壳、鸡蛋壳、蝉壳”。可为何又有“金蝉脱壳”之说呢?我迷惑不解,转而请教别的老师,他们也是一脸茫然。语文老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恐怕只有语言学家来解决了。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凿开”的“záo”,一个是“确凿”的“zuó”;“呆”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发呆”的“dāi”,一个是“呆板”的“ái”;“从”有两个读音,一个是“从来”的“cóng”,一个是“从容”的“cōng”。现在这些音都做了统一的规定,都读“záo、dāi、cóng”。是啊,字的含义没有什么大区别,甚至含义是相同的,为啥要区分读音呢?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决策是很明智的。
    那对“血、露、壳”这样的多音字是否也应该有一些改革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