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方言说得不好也不能丢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金华新闻网 琚红征 张佩娜 参加讨论

    大学生考方言“四六级”
    金华卷:“弄木宁结阿伐个拉”是什么意思?温州卷:“鸡舞腰”是哪个明星的名字?宁波卷:蛳螺、移螺、割香螺,“阿里种东西阿拉宁波宁伐缺”……近日,一份各地的方言等级测试卷在微信朋友圈上疯转。推出不到10天,测试人数突破100万。截至8月5日中午,宁波卷已有161万人参与测试,温州卷197万人,东北卷则达到了947万人……
    庞大的“考生”团里,大学生不少。在浙师大,我们随机采访了20名大学生,其中有16人考过方言“四六级”,拿到“六级证书”的占了50%。
    大学生考方言“四六级”分数高水平不高
    “哈哈,我考了5级。”最近,在温州人吴江洁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少同学都秀出了“方言等级证明书”,吴江洁觉得挺有趣,随即也通过“测试那些事”公众号找了套“温州卷”练练手。
    “答得慢一些,题目多读几遍,就能和记忆里的方言词对上号。”用了几分钟时间细致地答完题,吴江洁就拿了个“温州话六级”,系统还跳出了“你就是温州人民的最爱”。
    “我的室友是萧山人,听她说话很有趣。”家乡话轻轻松松领了证,吴江洁还挑战了一下萧山卷。吴江洁凭着排除大法,又拿了一个“萧山话五级”。“比如‘木老老’的意思,选项有‘看林者’、‘森林公园’以及‘非常多’,前两个答案一看就是字面意思,错误答案分分钟就可以排除掉了。”
    来自宁波的小方就在做题时给妈妈打了通求助电话,让妈妈帮了忙;家在衢州的小鲁做了好多份测试题,得分都在80到100之间,每套都有那么几题让他拿不准,最后干脆“凭感觉”。
    虽然测试拿了满分,吴江洁坦言,自己“说方言”这门课还没及格,“对于方言,我只是听得懂,会讲一点点”。
    宁波人小方听得懂家乡话,也能用方言和父母日常交流,可惜“词汇量”不太够,“有些时候用方言聊着聊着就‘死机’了,只能临时搬出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缺用武之地方言被“雪藏”
    “妈妈江西人,爸爸浙江人,我们用什么方言讲话都不合适,干脆就全讲普通话了。”吴江洁解释了自己方言“短板”的原因,生活中要用到方言的地方很少。
    小姜的父母虽然都是湖南人,由于家庭原因,从小到大她都在“到处跑”。频繁地更换居住地,小姜能听懂许多地方的方言,要她自己开腔,却说不了几句,又切换回了普通话模式。
    说普通话,对于许多青年人而言,已是一种习惯与自觉。家住学校不远处的金华当地大学生小高在和家人对话时,总觉得自己“很多话用方言说不来。”就常常把普通话和方言“掺”着说。
    “上世纪,在普通话的推广过程中,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无可避免地被忽略了,这就催生了许多青少年的‘半吊子’方言。”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民俗专家宣炳善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再加之普适性的外语学习潮的冲击,又一次挤压了方言的生存空间。”
    八成人赞同“方言不能丢”
    方言缺少用武之地,平常说得少,是不是意味着方言没用?意味着应该退出人类语言舞台了?
    无论会不会说方言,说得溜不溜,在采访中,有八成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赞同了“方言不能丢”的想法。
    “方言就像根,像情感纽带。在他乡忽然听到乡音的感觉,是亲切而且激动的。”小宋介绍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刚上大学时,我跟谁都不算太熟,又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上学,总觉得有点孤单。但有一次在路上,我听到身后有人打电话,说的是绍兴话,那一刻,我就有种找到家人的感觉,激动得快跳起来了。”小宋笑着描述这段“他乡遇同乡”的故事时,眼里闪着光,显然很愉快。
    后来,她上前和那位同学交流,两人都有种“找到组织”、“找到亲人”的感觉,很快结识,学校放假时,还结伴回家。
    小石也坚信方言不可或缺,他觉得,中国的方言不像英语,英语就算有英式、美式或是“伦敦郊区腔”的区别,但“美国人说话,英国人也能懂。但就在浙江,村与村之间的地方话甚至都是不同的。”在他看来,方言是一种地方文化,遗失实在可惜,“高中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用方言念过古诗,别有一番韵味。现在网上也有很多方言版的歌曲,电视剧配音,特别好玩,不失为一种娱乐方式。”
    “你回家了,要是跟爸妈说英语,看你爸妈会不会理你。”宣炳善打了个比方并解释,“方言才是人真正的母语,是血脉相承的文化元素,是‘非遗’。抛弃方言也就是抛弃了重要的地方文化。”
    宣炳善认为文化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传承,而地方文化,自然就需要地方语言来传承。不仅如此,还有地方历史、情感、记忆都能通过方言传递,例如金华婺剧和绍兴越剧,都要用地方话来演绎,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它们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学习普通话、英语、法语这些‘强势’语言并没错,但方言也需要抢救、传承。我们应摒除对方言的偏见,从口头到书面记载全方位保留传承,让方言代代相传。”宣炳善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