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哲学论辩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华读书报 林可济 参加讨论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7日刊载了黄铁军先生《人类能制造出“超级大脑”吗?》(以下简称《超级大脑》)。人类是否能够制造出“超级大脑”,问题很大,本文仅谈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哲学论辩问题。
    电脑是否能够代替人脑 
    黄先生在《超级大脑》一文的开头说:
    人类能够制造出具有自主意识的“超级大脑”吗?这方面的哲学论辩已经持续上百年,再喋喋不休已经意义不大。行胜于言,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是制造出“超级大脑”。六十多年来,计算机性能按照摩尔定律持续提升,新型微纳电子器件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证象表明,仿照人类大脑结构和机理,制造出逼近乃至超越人脑的“超级大脑”,不仅在技术上是可能的,而且它的性能会远远超人脑,还很有可能会涌现出自主意识。
    黄先生还认为,技术按指数速度持续增长,“机器能否超越人类”这主要取决于技术。“按照各种预测,只需要十年左右就能见分晓”。相比之下,一百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哲学思辨没有多大改观。黄先生说,他对制造“超级大脑”的估计,也许过于乐观,而且迎来的是天使还是魔鬼都还未可知,但踯躅不前决非上策。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问题的提出与论辩,是与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现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ENIAC。就在那一年,阿希贝就提出“能否设计一个脑”的问题。此后,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发展后,进入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五代的研制,从而出现计算机人工智能化的新阶段。由于电子计算机与人脑的某些功能存在着类比的可能性,并对后者的功能进行模拟与放大。现有的计算机基本上还是冯·诺伊曼型的,即按照冯·诺伊曼提出的EDVAC原则设计的。而人脑不完全是冯·诺伊曼型的计算机,它具有多维功能,不仅能进行数字计算,传统逻辑思维,还能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考等等。它的工作方式是自编程序、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结合的并行处理。人脑与电脑相比较,其结构极端复杂,是由千亿个神经元组成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人们至今对它知之甚少,所以,电脑对人的模拟是先从功能模拟入手,收效显著。它无疑可以、而且早就已经,代替并大大超过了人脑的部分功能,这个客观事实,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识。
    但是,问题在于:电脑是否能够完全代替并超过人脑的全部功能?或者,换一种说法,人类是否能够制造出超过人脑全部功能的所谓“超级大脑”?这正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所有哲学论辩的焦点和关键所在。《超级大脑》一文的作者根据现代技术发展的状况进行预测,对此持乐观的看法,当然无可厚非。笔者认为,目前就作此断言,其根据尚且不足。几十年来围绕此问题而发生的哲学论辩,也并未“过时”;即使有些看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显得过时,但从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来说,作为其中的必要环节,只要我们不割断历史,似乎不能说是“意义不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