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鸡同鸭讲学日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新闻晨报 管弢(日本) 参加讨论

    曾在日本生活三年有余——随夫。儿子到日本留学,时不时打“飞的”赶去当“免费保姆”——从子。喜好绘画、茶艺、香道,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悟。
    丈夫来日本工作,我拿了“家属签证”追随而来。刚到日本,没有一丁点日语基础,心里难免有些抓狂,好在日文方块字多,虽然读音不同,但大概意思还能“猜”,或者直接用中文的读音来“混”。到日本的第二天,一句日文不会的我就“创造”了凭日汉字独立乘三部车、去朋友家的“奇迹”,被大家笑称为“日本文盲”。
    在日本生活,学习日文还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机会进专业的语言学校,那就在家自学吧。
    日文和中文有相通的地方,对中国人来讲,日文可能是最好学的外语了,有些日汉字和中文的意思完全相同,只是读音不同。而有些汉字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读音更不同了。如日汉字“手纸”,凭自己的“小聪明”,我一看立刻想到这不就是厕所专用的草纸嘛;结果大跌眼镜,竟然是“书信”的意思。日本人把书信和厕所的草纸等同,真是不可思议,让我这种“望字思义”的“日盲”吃尽苦头,出了“大洋相”。
    一个月自学后,借助字幕中的日汉字,我在家居然可以“看”日剧了。几部剧“看”下来,日文听力、会话有了极大进步,不免沾沾自喜。可要摘除“日盲”的帽子,除了听说之外,还有一个“硬功”是写。原想写日汉字更难不倒中国人,不就是中文字么,可真正拿起笔却发现原来只看不觉得,很多日汉字是中文的“错别字”,多一点少一点是常有的事,如,日汉字“減、歩、況、宮”,比汉字多了一“点”;日汉字“収、抜、兎”,又少了一“点”;日汉字“黒、墨”,更是引入了汉字的草体,把两“点”直接连成了一“横”……真正伤透了脑筋。难怪日文中“学习”的日汉字是“勉强”,日本祖先来中国学习汉字可见很“勉强”,出现了这么多似是而非的汉字,对我这种粗心的中国人来讲,成了学习日语的一道坎。
    半年学习下来,日语能力有了飞速发展,不仅日常生活没有问题,还敢和日本人“聊天吹牛侃大山”,当然还需要“连说带比划”,加上肢体语言、画画和笔谈……好在这些日本大妈肯教,我这个学生好学,日语水平很快上了一个台阶,当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天,我要去买鸡蛋,但“鸡蛋”这个单词忘记了,想了半天没有结果,纸上画个“圈”,日本人看了搞不明白,我一急,加了个注释“就是……就是鸡的儿子。”“鸡蛋,是鸡蛋!”哈哈,一秒钟可以说清的问题,我们却绕圈“说”了一刻钟,虽然表述不确切,但还能猜到意思,而且这样学来的单词记忆深刻,这种“绕圈说”成了我学日语的独门“秘籍”。
    还有一次,我和几位日本大妈“侃大山”。我想表示自己打工的辛苦,把中文成语“腰酸背痛”直接用日本的读音表示了出来,正暗暗得意,抬头只见几位大妈满脸疑惑地看着我,怎么了?没错啊——成语没错、发音也没错。我正在疑惑,“哈哈哈……”,旁边传来了一阵阵笑声,有两位日本大妈更是把眼泪都笑了出来。我一头雾水,直到其中一位大妈好不容易停止了大笑,向我解释:“腰不能说‘酸’,只能用‘痛’来形容。”
    哎,“腰痛”和“腰酸”明明是两码事,可怜的日本腰还只能“痛”不能“酸”。我为自己是中国人庆幸,中文词汇丰富,我这个中国腰有时“痛”,有时“酸”,有时还会“又痛又酸”。语言是媒介,意思是根本,表述方法只是一种手段,文化才是最基本的底蕴。
    一年之后,我总算是摘除了“日盲”的帽子,不过,还只是学了些皮毛,离精华尚远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