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吴晓东]盘瓠神话的起源、传播与接纳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民族文学网 吴晓东 参加讨论

    内容摘要:盘瓠神话具有明显的汉文化元素,是在汉族文化中心的中原一带形成后,由南迁的汉族先民带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并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接纳。接纳的关键是盘瓠神话曾与兄妹婚神话结合,具有人类起源神话的性质,之后才演变为阐释姓氏来源或多族起源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汉传民间信仰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盘瓠、盘古、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
    一、盘瓠神话的分布与起源关系
    在盘瓠神话的研究中,其起源演变问题一直是热点和难点。主流观点认为盘瓠神话起源于苗瑶语族,是一则图腾神话或族源神话。讨论盘瓠神话的起源问题,我们需要考察它的分布地域与民族,这对起源的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民族来说,盘瓠神话在苗瑶语族中流传最盛,学者们多认为盘瓠神话是他们的图腾神话或者族源神话,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盘瓠(犬)是他们的祖先。除了苗瑶语族,日本冲绳宫古岛也流传盘瓠神话,而且是一则族源神话,《宫古人犬之子》的故事情节与盘瓠神话故事相似,其结尾说犬与人女结合漂流到宫古岛后,所生子女成为宫古人的祖先。[①] 在台湾,布农族也有盘瓠神话流传,并认为狗是他们的祖先。布农族的盘瓠神话讲的是“头目的女儿患了皮肤病,于是在大道衢道岔路上公开通告,说只要是能治好公主皮肤病的人,即使是乞丐,公主一定许配给他。结果一只狗把公主的病只好了,头目见状说,你们可以结合,但是必须马上离开这里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要再让我看见你们。他们开始整理行装准备到远方去,便离开了。不料后有追兵想杀狗先生,他们拼命逃走,最后逃到海边,海边有一条船,他们乘坐小船,逃到了台湾的鹿港,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后来他们生下了孩子,后代子孙也越来越多了,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布农族的祖先是从大陆来到台湾。”[②] 除此之外,盘瓠神话同时也在壮侗语族的黎族、仡佬族里流传。
    就分布地域来说,盘瓠神话的分布范围基本和以上这些族群的分布相吻合,但也有一些差异,在瑶族中,有盘瓠传说与信仰的,局限于说勉金方言优勉土语的人,这些人被称为过山瑶、盘瑶、盘古瑶、红头瑶、顶板瑶、大板瑶、土瑶、坳瑶等等,说苗语支优诺方言的红瑶也有存在,这些支系在中国,东南亚的越南、老挝都有分布。不过,说其他语言的瑶族,比如布努瑶,则没有盘瓠神话与信仰。另外,在苗族中,也只有湘西方言区发现有较为普遍的流传,黔东方言区曾经搜集到一篇文本,所以其流传程度不清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川黔滇方言区与黔东与黔东方言区都没有盘瓠神话流传。如果我们认为盘瓠神话起源于苗瑶语族,是他们的图腾神话或族源神话,那么我们必须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瑶族中属于同一方言的人并不都有盘瓠神话与信仰?另一个是属于不同语族的族群为什么会拥有同样的图腾神话?由此可见,将盘瓠神话视为苗瑶畲的图腾神话或族源神话并不十分符合逻辑。
    关于盘瓠神话的起源,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苑利认为盘瓠神话起源于古代北方的犬戎,由原来居住于北方的苗瑶语族带到了南方,苗瑶语族之所以接纳盘瓠神话,是因为苗瑶语族与犬戎族有血缘交融。[③] 王明珂认为盘瓠神话是汉人编造出来带有侮辱性的故事,苗瑶畲接纳盘瓠神话是为了避税。[④]
    认为苗瑶语族先民原来居住在中原,后来才南迁的观点是以苗族为蚩尤后裔为前提的,蚩尤为九黎之首,为北方民族。这一观点虽然很有市场,却缺乏足够的根据。首先,汉文献没有可靠的证据,伍新福的《中国苗族通史》分上、下两册,但在如此厚重的书中,论证三苗与蚩尤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时,其文献资料只运用了两句语焉不详的话,一句是《尚书》里的“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苗民弗用灵,制于刑。”“遏绝苗民,无世在下。”另一句是《国语》的“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⑤] 仅从这两句话本身是看不出苗族与蚩尤九黎的关系的。其次,苗族民间本来也不存在关于蚩尤的传说。凌纯声、芮逸夫20世纪早期在湘西调查写就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以及他们的助手石启贵后来长年的深入调查所写就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都没有搜集到关于蚩尤的资料,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贵州调查写就的《苗族调查报告》也没有提及蚩尤。再次,近年来基因学的研究参与到苗族的研究中来,也证明了苗瑶群体是不断北迁的,而不是相反。[⑥]我们能确认的是,苗瑶语族曾经在洞庭湖四周一带生活,后来由于汉族先民的南下,被迫沿着注入洞庭的湘江、资江、沅江逆流而上,形成目前的苗瑶畲等民族的居住格局。另外,避税说显然没有注意到盘瓠神话分布的广泛性,无法解释为什么其他非苗瑶语族的民族也有盘瓠神话。
    二、盘瓠神话中的汉文化
    笔者也写了一篇名为《盘瓠神话源于中原考》[⑦]的文章,论证了盘瓠神话源于中原的汉族先民,盘瓠神话带有很多中原的元素。典型盘瓠神话的故事情节讲述的是盘瓠立战功后娶了公主为妻。敌我双方作战,“我方”是往往被说是帝喾高辛,而帝喾高辛是中原一带传说的历史人物,目前在河南商丘、淮阳等地依然有帝喾陵墓。盘瓠神话中的“皇帝”“公主”等等,都是汉族文化的名称。张榜与揭榜,也是汉族文化的特色。那么,是否可以认为盘瓠神话是一则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通婚故事呢?也不是的,考察汉文献对盘瓠神话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盘瓠神话被记录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况,一种将盘瓠与南方少数民族关联起来,一种没有关联。
    与南方少数民族有关联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也是盘瓠神话最早见于汉文献的。这本书早已不传于世,目前见到的是后人的辑本。在辑本里见不到盘瓠传说的记载,只是从别的书里知道这本书原来曾经有过。从宋代罗泌《路史》中的引述以及评论应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应劭当时是将盘瓠与南蛮关联了起来:“按经有言,卞明生白犬,白犬有二,自相牝牡,郭氏以为自相配合盖若今之婆罗门半释迦者,而应劭书遂以为高辛氏之犬名曰盘瓠,妻帝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妇,是为南蛮。则知其说原衍于此。”[⑧]东晋干宝《搜神记》里面的盘瓠神话也将盘瓠与南蛮联系了起来:“盘瓠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著独力之衣,随盘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妇。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后母归,以语王,王遣使迎诸男女,天不复雨。衣服褊裢,言语侏謧,饮食蹲踞,好山恶都。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侍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官繻,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取其游食于水。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⑨]
    另一类汉文献没有将盘瓠与南方少数民族联系起来。东晋郭璞(276年-324年)写了一本《玄中记》,中有盘瓠神话的记载,可惜书已遗失,清代茆泮林所辑的版本有引述,是这样的:“狗封氏者,高辛氏有美女,未嫁。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以三百户。’帝之狗名槃瓠,亡三月而杀女(犬)戎之首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妻以女,流之会稽东南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百里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女。封为狗民国。”[⑩]郭璞在《山海经传》里注释《山海经》的“犬封国”这样说:“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南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民也。”[11] 从这两处的盘瓠神话看,郭璞的记录没有很多变化。敌对双方是高辛与犬戎,立功的是盘瓠,高辛嫁给盘瓠美女,在会稽一带封地三百里。郭璞这两处的记录与应劭版盘瓠神话最大的差异就是盘瓠没有与南蛮产生联系。
    那么,郭璞版与应劭版盘瓠神话为什么有这一差异呢?应劭(约153-196年)是东汉学者,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项城今属于淮阳,正好是目前发现盘瓠神话的地区。应劭父亲名奉,曾经任武陵太守,从事中郎、司隶校尉。在武陵任命期间,应奉不会没听说武陵地区的盘瓠神话,因此,应劭极可能从父亲嘴里了解到盘瓠神话,因此将本地的盘瓠神话与武陵的盘瓠神话合为一体。干宝是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和应劭也可以算是老乡,应劭的文章他应该很容易看到,便秉承了应劭将盘瓠与南蛮关联的说法。而郭璞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好古文、精天文历算。他应该也看过应劭的《风俗通义》,但郭璞写过《山海经传》,更倾向于《山海经》记录的犬封国的说法,或许犬封国的地理位置与南蛮的不符,故没有秉承应劭的说法,只是记录了当地民间的说法。可见,中原流传的盘瓠神话原来并非与南方少数民族有关联,只是应劭理解到武陵地区也有盘瓠型神话,才将两者关联起来。
    认为盘瓠神话出自中原汉族先民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原汉族地区也发现了盘瓠神话,而且这些文本都没有与南方少数民族产生关联。在河南的商丘,帝喾陵附近的村民有这样的传说:
    帝喾都商丘时,遭到了火山国和开荒国两个‘国家’的侵略。帝喾想尽办法也无法战胜这两个强大的敌人。危难之际,一只五彩天狗降临,它吞没了火山国发出的火焰,用吼声驱散了开荒国驱使的野兽,最终帮助帝喾战胜了敌人。于是,帝喾将女儿许配给了这只天狗,以感谢它的帮助。[12]
    另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帝喾不能胜敌,就贴出皇榜,以授之高官厚禄,封许为驸马为奖赏,悬赏贤者助战。皇榜贴出后无人敢揭,只有他饲养的一条名叫盘瓠的狗用嘴揭了皇榜。盘瓠接皇榜的第二天,就衔着敌方主要将领的人头回来了。帝喾大喜,既想对其封赏,却又不愿将女儿许配给一只狗。帝喾女儿这时站了出来,劝帝喾不可戏言,主动要求嫁给盘瓠。帝喾最终履行了承诺。[13]
    离商丘不远的淮阳也有类似的传说:
    远古时,淮阳有个宛丘国,一次,宛丘被敌方重兵包围,国王召集众臣求退兵之计,并以许嫁公主为条件。这时从蔡河上来了一条狗,站在白龟背上,冲着敌兵叫了两声,顷刻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敌兵被打得大败而退。事后,狗要国王兑现诺言,国王十分为难。有位大臣献计:这狗既能退兵,一定是天神下凡,只要把它扣在缸里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变为人形。国王照办,但到三九二十七天时,公主放心不下,打开来看,缸里闪出一道金光,只看到一个人头狗身的神人,还没有完全变成人形,于是就叫他“伏羲”。[14]
    这三则盘瓠神话不仅证明了中原汉族地区也存在盘瓠神话,为盘瓠神话起源于中原汉族地区提供了证据,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三则盘瓠神话没有提及南方少数民族,完全只是出于自己的系统之中。
    三、 由人祖神话到族源神话
    如果盘瓠神话起源于中原汉族先民的假说成立的话,那么南方少数民族为什么会接纳一个说狗是自己祖先的神话呢?
    笔者曾写过一篇名为《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15]的文章,论证了盘瓠神话的故事结构来源于蚕马神话。蚕马神话的故事情节与盘瓠神话极为相似,说的是高辛时候,一女子的父亲被人掠去,便对马说,你能帮我把父亲找回,我便嫁给你。马真的把她的父亲找了回来,可是父亲却不让女儿嫁给马,并把马杀了,马皮晾晒在一根绳上。有一次,女儿从马皮旁边走过,马皮突然裹住女子飞走了。几天后,人们在一棵桑树上找到马皮,女子已经变成了桑蚕。除了故事结构相似之外,盘瓠神话依然留有蚕马神话的一些痕迹,比如盘瓠是由一只如蚕茧般的虫子变来的,盘瓠死时是挂在树上的,等等。
    蚕马神话中的马演变为犬之后,成为蚕犬神话,也就是早期的盘瓠神话。蚕犬神话与中原兄妹婚神话结合,形成一类特殊的人祖神话。这首先表现在“盘瓠”名称的形成,在中原,兄妹婚神话一般主角是伏羲女娲,或盘古兄妹。以前很多学者都认为“盘瓠”是“盘古”的音转,只是由于盘古神话属于创世神话,与盘瓠神话性质不一样,否认盘古与盘瓠关系的观点逐渐占了主导地位。现在回过头来看,“盘瓠”是“盘古”音转的观点是正确的,蚕犬神话与兄妹婚神话结合后,其中的主角(犬)使用了“盘古”之名,并演变为“盘瓠”。以下这则在苗族地区搜集到的盘瓠神话显然是与洪水兄妹婚神话结合后的结果:
    洪水泛滥之后,仅有兄妹二人幸免。兄妹诉诸天意,哥哥持盘,妹妹持瓠,在两边山头同时滚下,盘、瓠在山下重合,结果盘哥瓠妹婚配生下六男六女,后又自相夫妻,滋蔓繁殖。[16]
    我们知道,兄妹婚神话的结尾往往是两者结婚之后生下了一个怪胎,或者肉团,切开之后,分化为不同的人群。湖南湘西苗族的盘瓠神话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立战功型,一种是取稻种型,《狗父神母》属于取稻种型,这类盘瓠神话依然保留了怪胎繁衍人类的情节,说翼洛去恩国咬死恩国国王,并取得谷种之后,与神农的女儿结婚,婚后他们生下血团,神农怒剖,血球里跑出了七男七女。[17]另外,唐人樊绰《蛮书》卷十引王通明《广异记》里所记述的盘瓠神话也同样显露了兄妹婚后产下怪胎或血肉一类的东西:
    高辛时,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主怪之,弃于道下。七日不死,禽兽乳之,其形继日而大,主人复收之。当初弃道下之时,以盘盛叶复之,因以为瑞,遂献于帝,以盘瓠为名也。后立功,啮得戎寇吴将军头。帝妻以公主,封盘瓠为定边侯。公主分娩七块肉,割之有七男。长大各认一姓,今巴东田、雷、再、向、蒙、旻、叔孙氏也。其后苗裔炽盛,从黔南逾昆湘高丽之地,自为一国。幽王为犬戎所杀,即其后也。盘瓠皮骨今见在黔中,田、雷等家时祀之。[18]
    蚕犬神话与兄妹婚神话结合的另一个证据,就是目前在河南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要出售一种叫泥泥狗的玩具,祭祀伏羲女娲,请的却是泥泥狗,而且当地流传的盘瓠神话其主角犬的名称就叫伏羲。
    由此可见,蚕犬神话与兄妹婚神话结合之后,演变成了一则人祖神话。人祖神话与族源神话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是针对所有的人而言的,可以包括所有的民族,这便是很多民族都可以接纳盘瓠神话的根本原因。既然盘瓠神话被不同语族的族群所接纳,那就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而不是只能解释部分民族接纳的原因,比如避税说。笔者认为,盘瓠神话之所以能被不同语族的民族接纳,它一开始是作为一则人祖神话出现的,后来才逐渐转变为所谓的族源神话。
    朝鲜族流传的盘瓠神话便是一则人祖神话,其故事在后半部是说狗变人的过程中被媳妇提早去看了,所以,狗毛尚留在头顶上没有完全褪掉,成了现在人们的头发:
    可是,媳妇这一瞅可坏了事儿了。被媳妇瞧见的头部那一块毛,就再也褪不掉了。那一块毛,就是现在人们脑瓜顶上的头发。据传,现在的人们就是他们的后代。[19]
    在瑶族、畲族中,盘瓠神话的族源性质并不是很明显,它强调的是姓氏的来源。瑶族的盘瓠神话强调十二姓的来源,比如广泛流传于瑶族的《过山榜》文中写到: “(盘瓠夫妻)所生六男六女。评皇闻知喜之,即刻传下敕旨,敕封盘护(瓠)为始祖盘王,敕赐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为人道初,许皆自称为瑶人,乃瑶子瑶孙也。就安十二姓,长男盘姓,其余沈、郑、黄、李、邓、周、赵、胡、冯、包、浦。敕令六男六女婚娶外姓子孙为妻(婚),以传其一十二姓之源也。如后[男]婚女配,分(婚)后各居,永奉一十二姓香火,开发一十二姓宗支,必有绵远之裔,皆不可忘其盘护(瓠)之根源也。”[20] 畲族的盘瓠神话则强调盘、蓝、雷、钟四姓的来源:“高辛王的三公主与盘瓠结婚,次年便生小孩。小孩落地时孜孜地取来了一个盘子,将婴孩盛在里面,于是三公主赐这孩子姓盘。第三年,三公主又生了个男孩。婴儿落地时,盘瓠又奔又跳地取来了一只篮子,把婴儿盛在里面,于是三公主赐这孩子姓篮(现在写作蓝)。第四年,三公主又生了个男孩,这孩子落地时,恰好天上想起了隆隆的雷声。在三公主的眼里,这是雷公喜欢孩子的表示,于是赐这孩子姓雷。后来,三公主又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落地时,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殷殷的钟声,三公主赐这孩子姓钟。这就是畲族四姓的来由。”[21]“选日成亲。二十年,生三子一女,带见帝,帝賜盘、蓝、雷、钟,男女自相嫁娶。”[22]
    我们知道,目前少数民族的姓氏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的,只不过是用汉字音译、记录而已,另一种是统治者赐的汉姓,这是出于户籍制度的需求。从瑶族与畲族盘瓠神话里的这些姓氏看,全部都是汉姓,都不是民族语的音译,即不是瑶族、畲族原生的姓氏。所以说,瑶族、畲族盘瓠神话里关于姓氏起源的说法,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被赐姓之后才产生的,另一种则是融入了汉族先民的成分。瑶族、畲族盘瓠神话强调姓氏来源的特征,可以看出其族源神话性质不强,是汉族人祖神话演变过来的。
    湘西苗族盘瓠神话同样不能视为典型的族源神话,其故事里认为盘瓠是苗族与汉族的共同祖先,《奶夔玛媾》这样唱道:“豆莱生奶夔,王姬养玛媾。奶夔生七个代雄代鬻,王姬养七个代乍代恺……你们的生父是玛媾,你们的养母是奶夔”[23]“奶夔玛媾”是苗语音译,“奶”是母亲,“夔”有两种翻译,一种认为是神、鬼,另一种认为是官,前一种认为将“奶夔”译为神母,后一种译为官母,意思是指嫁给盘瓠的那位女子是官的女儿。“玛”是父亲,“媾”是狗,合起来指犬父。从“奶夔生七个代雄代鬻,王姬养七个代乍代恺”这一句可以看出,文中认为犬是苗族与汉族的共同祖先。“代雄代鬻”是苗族的意思,而“代乍代恺”是汉族的意思。由此可见,湘西苗族认为狗是苗族与汉族共同的祖先,而不仅仅是苗族的祖先。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盘瓠神话一开始是人类起源神话,是针对所有人而言的。
    苗瑶畲的先民曾经居住在长江中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主体民族。最先南迁到这一地区的汉族先民,是楚国的建立者,他们从今河南洛阳一带首先迁去的。《楚居》记载楚人迁徙路线是从河南新郑出发,向豫西南和陕东南方向走,于西周初年到达丹水和淅水交汇处,即丹淅流域。湖南湖北是楚国的主要居住区域,这里的土著正好是苗瑶畲的先民。春秋时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在这种长期的交融中,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可能是纯净的,盘瓠神话也会在这种交融中逐渐演变为苗瑶语族的人祖神话,之后再演变成目前所见到的状态。
    四、汉传民间信仰在接纳中的作用
    考察苗瑶畲三族,盘瓠神话在传播与接纳的过程中,汉传民间信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湖南湘西,苗族的民间信仰有两套体系,一套是苗巫,苗语称之为巴岱雄,另一套是汉巫,苗语称之为巴岱扎。“巴岱”指巫师、法师,“雄”指苗族,“扎”指汉族。这两套系统同时在湘西苗族地区存在,不仅做巴代雄的人是苗族,而且做巴岱扎的人也是苗族人。虽然做巴岱扎的人苗族,但在做仪式的时候,是用汉语来吟诵的,也有用汉字书写的经文,记不住的时候可以照经文念。
    通过巴岱扎系统的渗入,苗族逐渐接纳这一系统里的神话故事以及相关的信仰,外人也逐渐认为其为原生的,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关于伏羲女娲的族属问题。巴岱扎有一堂法事叫还傩愿,其祭祀的主要神灵为傩公傩母,也就是伏羲女娲。芮逸夫在湖南湘西做田野调查的时候,就发现了苗族祭祀伏羲女娲,于是1938年发表了《苗族的洪水神话与伏羲女娲的传说》一文。他在文中推断,女娲伏羲出自南方的苗族,傩公傩母在《傩公傩母歌》中被说成是伏羲女娲。[24]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汉传民间信仰渗入到苗族的一些神灵、故事,虽然明显带有一些汉文化的痕迹,但也非常容易被认为是当地民族原生的文化。
    与苗族相似,瑶族、畲族的师公虽然也带有某些本民族文化的元素,但深受汉族民间信仰的影响。就瑶族而言,其师公崇奉唐、葛、周三人为最高神,还信奉玉帝、雷王、神农、伏羲、盘王、社王、土地、城隍、鲁班、功曹等,尊老君、张天师为祖师和教主。从瑶族师公所崇奉的这些神灵,很容易看出其汉文化元素,在道教形成之前估计已经渗入到了瑶族民间,所以,这种渗入对盘瓠神话的传播不可忽视。
    正因为汉传民间信仰的渗入,苗瑶畲对盘瓠文化的接纳相对来说比其他民族更为彻底,不仅有盘瓠神话流传,更有相应的信仰、民俗,比如瑶族的盘王节。当然,这种渗入只局限于于接近汉族的地区,这也是苗族、瑶族中接受盘瓠文化不均匀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用图腾神话或族源神话难以解释盘瓠神话为什么在不同语族的民族中流传,它应是原产于汉族文化中心的中原一带,之后由南迁的汉族先民带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并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接纳。接纳的关键是盘瓠神话一开始具有人类起源神话的性质,之后才演变为姓氏起源色彩浓厚的所谓“族源神话”。在这个过程中,汉传民间信仰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原载《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第3期)
    --------------------------------------------------------------------------------
    [①] 郎樱:《盘瓠神话与日本犬婿型故事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3期。
    [②] [俄]李福清:《神话与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351-353页。
    [③] 苑利:《盘瓠神话源出北方考》,《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
    [④]王明珂于2016年10月1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了题为“神话与历史——毒药猫与盘瓠神话
    及相关历史”的讲座,提及此观点。
    [⑤] 伍新福:《中国苗族通史》,第26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
    [⑥] 李辉:《苗族上古起源基因与文化综合解析》,“2016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会议论文。
    [⑦] 吴晓东:《盘瓠神话源于中原考》,2017年“中国各族盘瓠型神话高层论坛”会议论文。
    [⑧] (宋)罗泌:《路史》卷三十三,第473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 (晋)干宝:《搜神记》,第52页,明津逮秘书本。
    [⑩] (清)茆泮林辑:《玄中记》,第2页,清十种古逸书本。
    [11] (晋)郭璞:《山海经传》,第58、59页,四部丛书景明成化本。
    [12]贾若晨:《从商丘走出的盘瓠》 ,《京九晚报》,2016年7月1日。
    [13]贾若晨:《从商丘走出的盘瓠》 ,《京九晚报》,2016年7月1日。
    [14] 王爱平:《淮阳“泥泥狗”:远古文化的“活化石”》,《寻根》,1994年第1期。
    [15] 吴晓东:《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16] 石光树:《从盘瓤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
    [17] 谷德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西北民族研究所印。转引自农学冠《岭南神话解读》,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0年,第102页。
    [18] (唐)樊绰:《蛮书》卷十,第30页,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19] 金德顺讲,裴永镇整理:《金德顺故事集》(朝鲜族),第7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
    [20] 农学冠:《槃瓠神话新探》,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页。
    [21] 《畲族民间故事选•三公主的故事》,转引自农学冠《槃瓠神话新探》,第78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朱洪、李疲文编:《广东會族古籍资料汇编——图腾文化及其他》,第1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23] 龙炳文、龙秀祥等整理译注:《古老话》,第16、21页,岳麓书社,1990。
    [24] 凌纯声、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第89页,民族出版社,2003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