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冯骥才:文学是苦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文懿 参加讨论

    “秋天的前一半衔接着夏天,后一半融入冬天。它本身又是大自然最丰饶的成熟期。故此,秋的本质是矛盾又斑斓,无望与超逸,繁华而短促,伤感而自足。” 冯骥才这样描写秋天。所以,初秋,我们在繁华中怀念过往。在“为未来记录历史”的会议上,冯骥才写下“文学是苦的”,这或许是他对生活、事业的体悟吧。
    近年来,冯骥才转身一半回到文学,接连推出了几部非虚构新作,格外引人瞩目。这些非虚构作品与他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一脉相承,更有突破。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文学评论家周立民对冯骥才非虚构写作的文学观、历史观阐述尤为准确,他说:“从写作之初,冯骥才的动机和目的就很明确:记录,如实记录,并且,让这些记录化为历史记忆留给未来。”冯骥才曾总结自己的文学观是“记录心灵的历史和历史的心灵,挖掘人性和创造属于自己个性的语言与文本”。尽管他的创作已从最初起步时走出很远很远,越来越纷繁多彩,可是,他的文学初心始终未变,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周立民认为,很多作家的文学创作,源自对文学的热爱、内心情感的宣泄,冯骥才除此之外,还是为数不多的,一开始就有着历史敏感性和自觉的历史意识的作家。
    《俗世奇人》系列收录了冯骥才以清末民初天津卫社会生活文化为背景,融合民间传说描写奇人趣事的全部短篇小说,共两部,各十八篇。这部经典作品在两个出版社出版过,其中多篇已经成为中小学的语文课文。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由于时间更早,销量更加惊人。从2000年的首版,到2008年的新版,再到2015年出版《俗世奇人·贰》,作家出版社的《俗世奇人》系列至今累计销量已近300万册,其中第一部200多万册,第二部70多万册。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对《俗世奇人》这样评价:“如果说语言文字对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来说只是一种表达的工具,是作者必须具备的艺术本领之一的话,那么《俗世奇人》以此勾勒出的每一个故事内容,以及从文化视角所传达出的时代、地域、民族等文化信息,是将两者高超结合的文学艺术典范。作品看似着力于表达清末民初天津卫这一特定年代的地域文化,更是来源于民间流传,但是当读者细细品读这部作品的时候,看到的不只是近代天津卫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更多更深刻的是处在近代天津卫的各色人等在世俗生活中的入世精神,是囿于生存的人性特点,是人性的光辉在黯淡处闪耀发光的景象。” 吴义勤认为,冯骥才简练精准的文字极富神韵,刻画的人物鲜活灵动,呼之欲出,极具画面感。这些故事略带幽默诙谐,情节出人意料,引人入胜,故事里的人物形象鲜明独特又蕴含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读后让人意犹未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