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与宗白华并称为20世纪中国美学名家的“双峰”。从使用频率、理论建构和学术影响来说,比较法堪称宗白华美学的第一研究方法,是宗白华理论创新的方法“金钥匙”和言说“表征物”。因此,对宗白华美学的比较研究法加以探讨,挖掘、梳理并凸显宗白华美学思想建构的独特机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面比较凸显差异 在宗白华的美学著作中,比较研究法随处可见,并且运用极富变化,既有宏观层面对中西美学精神、风貌和特征的整体把脉和对深层规律的综合比较,如挖掘西方绘画与希腊雕刻、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强调技法对艺术特征的重要影响等;又有中观层面对中西美学流派及其呈现的精当概括,对艺术范式的注重和对审美实践的纵横比较,如将思想解放与艺术繁荣的魏晋南北朝和西欧的“文艺复兴”比较,将中国艺术意境划分为“情”、“气”、“格”三个层次,强调其与印象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西方艺术流派的对应关系;还有微观层面对中西美学命题、范畴和现象的具体比较,由此凸显二者的关联性及其差异,如借用中国古典诗歌诠释西方美学的“心理距离”、“静观”说,强调中国美学“离不开生命的表现”,更注重和谐与节奏,认为伯牙学琴的“移情说”比立普斯的“情感移入论”更深刻,用莱辛的“诗画”理论检视中国古典诗歌,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般事实,但也存在“诗全是诗”、“诗全是画”的特殊情况,诗画分界并非如莱辛所言都是抵触性的,而是扩张、补充性的,强调“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诗和画的圆满结合”有利于生成“艺术意境”,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宗白华致力于“追求美学上最普遍的原理而不轻忽各个性的特殊风格”,希冀“在这东西两种文化总汇基础之上建造一种更高尚更灿烂的新精神文化”,主张“在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强调中西美学的“差异性”远大于“同质性”,求“异”而不寻“同”是宗白华美学比较的核心倾向。坚持“中国的艺术与美学理论也自有它伟大独立的精神意义”,“对将来的世界美学自有它特殊重要的贡献”,突出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致力于挖掘中国美学的世界意义,“以寻出新文化建设的真道路来”,宗白华美学比较这种基调一生未变。正是基于此,宗白华倾心打造中国艺术独有的“意境”王国,强调中国画对“深深的静寂”、“华贵而简”、“生命的律动”、“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等的追求,细致挖掘中国书法中的生命美学思想,深刻分析中国艺术的虚与实问题,推崇晋人“简约玄澹”、“超然绝俗”之美,区别于西方文艺复兴“浓郁华贵壮硕”之美。宗白华的上述论断见诸《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等美学名篇当中,挖掘和凸显中国美学的独特价值,影响广泛而深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