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儿童文学作家新锐创作心经(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孙珏 参加讨论

    探秘儿童故事改编
    ■罗益民
    我所做的工作是对名著进行改编,对象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已经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在英美社会和教育中,莎士比亚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作品通过演出、各种形式的改编,阅读原著等,进入了寻常巷陌。早在200多年前,莎士比亚本土的散文作家兰姆姐弟,就改编了莎士比亚20个剧本,成为20个生动、传神的儿童故事。
    我曾在北京大学攻读莎士比亚的博士学位,潜心研习了莎士比亚的诗歌、戏剧、翻译、演出和教学等内容,感觉“莎士比亚”在国内的儿童文学天地里,仍大有可为,于是,产生了做“儿童版莎士比亚故事丛书”的想法。早在2013年,我就带着“画说莎士比亚”丛书的选题,走访出版界。这个愿望终于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季萌策划的2016年选题中得以实现。
    不足半年,“给孩子讲莎士比亚”成为了印刷6次、印数逾3万套的图画音频合一的故事丛书。除开策划人以外,包括改写初稿人1人、画手2人、录音棚音频制作多人——可以说,这个套系的打磨是团队合作,统筹为先,各司其职的一个项目。除了集体领会莎士比亚剧作的精神,这支队伍由画风特色明显,文字功夫过硬,录音专业的三路人马构成。其中,画质直接关系到儿童直观、感性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故事中形象化为图画的人物,必须活灵活现、画龙点睛。最后,绘者确实做到了线条为主、形似为辅、神形兼备的审美原则。故事丛书虽然与音频血肉相连,文字却是该书的魅力根基。故事初始作者,在控制字数和规模的前提下,穷形尽相,要言不烦,但又尽力体现莎翁风采、精神、智慧。
    作为主编,在此基础上,我特别注意以下几条原则。首先,努力从情节吸引人,故事打动人,美德感动人,优美的文字悦人心智等特点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跟着故事走,一起设置情节,做到紧凑而不繁琐,简明而不单调,在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波动与徘徊中,抓住孩子的心。
    其次,也是一个最大的关键问题:语言的风格和质量。眼下,不少作家往往随性,不顾及语法,语句冗长,欧化现象严重,频频使用不成熟的网络用语、流行句式,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成熟而经典的写作方法,更能切合少儿读者的阅读期待。我们抓住这一点,尽力使莎士比亚的文字,表现出中国的特色和味道,使其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比如,在写朱丽叶处在相思状态时,我们用了“暖暖的夜,月光如水,照着楼下的果园……她趴在阳台围墙上,手托着腮帮子,愁容满面,不禁轻轻自叹”这样的行文风格。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心灵相通,我们使用了中国话“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家常比方。在这样改写的时候,我们遵循清澈明晰的叙事特点,把故事写清楚,文字写得有味道,文采写得有美感。
    除开正文表述,我们还对人物列表进行了独具特色的处理。国内已有的一些莎士比亚故事丛书,没有交代人物的身份、关系和在故事中的使命,我们在这上面用心用力,为故事发展做了铺垫。小读者在进入正文前,就有了大致的情节梗概成竹在胸,对后面正文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丛书不同于以往的地方还在于,书前每册都编入篇幅适当的莎士比亚小传,尾缀精选名言警句,为孩子留下空间,也为成人读者留下了耐读且值得品味的点滴。
    相比来说,新锐作家尚新,工于奇异之美,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儿童的猎奇心理。但孩子需要智慧、尚美、颂德、辨明是非、伸张正义等方面的启迪,文字语句晓畅,意思表达明晰,这些传统的因素,往往是容易忽视的方面。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论是原创,还是改编,都应该在文字方面多花力气。在选题方面,名家名著是市场重点,外国的童话、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独立生活的外国故事,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历险记、魔幻等特色的外国好书,也都是引进的重点。如果能够做原创插图,图文并茂,也是一条创作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