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作家印象 >

董仁威:我国科幻人才处在大爆发阶段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网 范恩正 参加讨论


    读科幻,梦未来。科幻是对未来的写照,正因为科幻的前瞻性,我们许许多多的梦想才变为了现实。由科幻文汇编辑部与博峰文化联合出版的科幻新书《超新星》新书,是与新一代科幻作者合作推出“新作者”系列图书。为推广该作品,打造一个作者良性成长平台生产优秀作品供幻迷欣赏,科幻文汇编辑部将进行一系列科幻作家专访活动,通过老作家对新人新作品点评的形式,同时提出自己对科幻现状的看法与总结,为新作者站台,“以老带新”,带领新人科幻作者发展。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著名科普科幻作家董仁威的专访。
    董仁威,男,1942年农历4月27日生,重庆市人,1968年于四川大学细胞学研究生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个“杂家”,他既是中国知名科普作家,又是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科幻文学及主流文学作家,科幻评论家,科普科幻活动家,还是中国知名食品发酵专家、医药专家、营养专家、兰花专家、收藏专家。董仁威一直被中国科普科幻圈称为“拼命三郎”。在从事繁重的本职工作之余,他坚持科普科幻写作及其他各类读物的创作活动,出书97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多类大奖,成为中国影响力较大的科普科幻作家之一。他还是影响力很大的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


    范恩正:董仁威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这次采访。本次采访是《超新星》作品的推广活动,同时希望通过让像您这样的老科幻作家站台的形式,支持、引导作者,打造一个作者良性成长平台生产优秀作品供幻迷欣赏。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范恩正:用刘慈欣的话说,科幻是一个大广场,每个人都是从不同的道路来到这里。您可以简单讲一下,您与科幻结缘的经历吗?
    董仁威:我是一个资深科幻迷,读科幻的历史有整整60年。从高中(1957年)起,我就喜欢上了凡尔纳、威尔斯的科幻小说。
    1979年,我在《科学文艺》(《科幻世界》前身)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分子手术刀》。此后,又陆续在《世界科幻博览》等杂志上发表了七八篇科幻小说(今年将由北京出版社编成一小书出版)。我写的科幻小说不多,水平也不高,不足挂齿。但是,我作为一个科幻迷却是有资格了。
    我爱科幻小说,更爱科幻作家。想要为中国科幻作家树碑立传,宣传推广科幻作家也有60年多年。60年前,我趁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多次到郑文光家中釆访他。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不间断地采访了中国科幻老一辈科幻大家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王晓达;中国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中国当代科幻的领军人物:吴岩、姚海军;中国当代科幻的圣母:杨潇;釆访了中国科幻更新代旗手陈楸帆、江波、夏笳,写作出版了《穿越2012-中国科幻名家评传》;在学术刊物和网络上发表了介绍中国科幻史、介绍科幻作家的长篇文章。
    由于1983年批评科幻为"精神污染"的影响,我转为写科普读物、技术书籍、长篇小说等杂书,淡出了科幻界。但是,我一直支持《科幻世界》的各种活动,包括为银河奖提供奖品,从未脱离过科幻。
    2009年,在我创办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后,与吴岩、姚海军一起,创建了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开始是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的一个分会,后设法在香港注册,建立了独立的世界华人科幻协会。
    2010年,由姚海军提议,我与吴岩、姚海军共同创建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并由我为首建立了纯公益性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实体支撑单位-时光幻象公司。这个公司,唯一的任务就是保证华语科幻星云奖的顺利进行。星云奖克服了局外人难以理解的困难,将这一没有政府背景,没有财政支持的纯民间奖项,在科幻人、科幻志愿者的支持下,连续举办了八届。
    我和吴岩、姚海军有信心,将这个得到80%以上科幻人支持的奖项办下去,越办越好,越办影响力越大,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幻大奖之一。
    范恩正:在中国科幻的发展史中,曾有过关于科幻文学是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科幻是一种文学体裁,还是科普创作的一部分。您是如何看待科幻和科普的关系,中国科幻是依存科普而存活的吗?
    董仁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科幻作家发生了一场科幻"姓文还是姓科"的争论,最后,大多数人统一了意见: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是文学,其次再讲它的科普性。
    我赞成科幻小说是文学的定位。所以,科幻小说没有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但是,也可以说科幻小说同时是科普作品。科幻小说是文学中的一种与科普关联极为密切的类型文学。须知,科普的任务不仅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还要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研究科技对社会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所谓"五科"是也!而科幻小说也对"五科"的涉猎很多、很深。脱离了"五科",根本就写不出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通过"五科"传播科学,使人们热爱科学,理解科技,建立科学世界观,启迪科学想象力,是传播"五科"最有力的工具,在肯定它是文学作品的前提下,承认它也是科普作品的一种类型,有何不可呢?
    当然,科普与科幻想比在对科技的关注点上是有差异的。科普关注的是已有定论的科技知识普及,以及在现有科学原理上对未来科技的预测。科幻则不受现有科技知识的约束,想象各种未来可能的科技,天马行空。但是,这种想象要与科学有关,要用科学思维的方法生发出想象。这是科幻小说与其他类幻想文学的区别,脱离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幻想类小说,可以是奇幻、魔幻,但不能称之为科幻小说。
    中国科幻当然不需要依赖科普才能存活。但是,科幻在传播"五科"时是"赛先生"的战士,同科普一起是"赛先生"的两个方面军;科幻在体现文学功能时同主流文学一样,是"徳先生"的战士:把科幻当文学,但也不要把科幻和科普彼此分得那么开才好。
    可以这么说,科幻是一种类型文学,也是一种类型科普,它既是文学中的一种"类型",也是科普中的一种"类型",一种不可或缺的、其他类型科普无法代替的类型。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谁需要我们,我们都去,谁更爱我们就多去一点,两面吃糖没有什么不好。现在的现实就是这样,刘慈欣作为科幻类型文学的代表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王晋康、吴岩作为科幻类型科普的代表成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副理事长。
    范恩正:在科幻文学方面,中国科幻已经拥有比肩世界的作品。中国科幻的影视创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您对当下的中国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是怎么看待的,您是否看好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
    董仁威:中国当前的科幻文学,不仅已有获得雨果奖的《三体》和《北京折叠》,还有一批能比肩世界的科幻文学作品,比如韩松的《红色海洋》和《驱魔》、何夕的《天年》、王晋康的《蚁生》、陈楸帆的《深瞳》、江波的《银河之心》、张冉的《大饥之年》等。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从70后丶80后,到90后、95后、00后的成梯级的科幻作家队伍(还有少儿科幻作家),从中国当代科幻的七大领军人物: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吴岩、姚海军、何夕、杨鹏,到中国科幻更新代的十二新秀:陈楸帆、郝景芳、江波、宝树、夏笳、程婧波、赵海虹、迟卉、墨熊、梁清散、飞氘、尹超,再到中国科幻全新代的24颗新星:张冉、阿缺、王侃瑜、吴霜、马传思、周敬之、顾适、念语、灰狐、犬孺小姐、滕野、谢云宁、康乃馨、萧星寒、陆杨、王林柏、王元、谭钢、冯志刚、赵华、伍剑、小高鬼、彭绪洛、汪玥晗。虽然我们的科幻作家队伍仅有200多人,比较美国有较大差距,但一流科幻作家不少,优秀科幻作品不少,正在进入科幻文学的黃金时代,在世界上已位居前列,与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可以媲美。
    但是,我国的科幻电影却没有多大起色。虽然我们的科幻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故事,但是缺乏转化成产业的人才和工业基础。不过,中国科幻界和电影界在奋起直追。拍摄科幻大片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耐心。我对中国科幻大片的前景充满信心,我认为,中国科幻大片必将在三年之内,出现爆发期。只有中国科幻大片爆发了,整个中国科幻影视市场才能进入热潮。
    范恩正:自1818年科幻诞生以来,科幻在世界上将近有两百年的历史。而中国科幻从1904年荒江钓叟创作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开始,也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您觉得与其他国家相比,现如今我国的科幻发展存在哪些优势?
    董仁威: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科幻发展存在的优点主要是:我国科技发展正进入上升期,按科幻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越发达的国家,科幻也越发达。而美国科技也很发达,但已抵达顶峰。中国的科幻发展刚刚进入一个上升期,后劲十足,至于其他国家,也许科技也正在走上坡路,但是比中国落后很多,科幻也可能需要再追赶。
    其次,中国科幻有银河奖与星云奖两大奖项,成为发展华语科幻事业强大的激励机制,不断推出新星,使中国的科幻队伍才迅速壮大。
    此外,我国的科幻界重视人才培养,出现了像你们《科幻文汇》这样以培养科幻人才为目的民间组织。这样的民间组织也越来越多,比如深圳幻想基金会的晨星奖。
    范恩正:谢谢董老师的肯定。我们刚刚出版的《超新星》是完全由新人作品编纂而成。《超新星》的存在,也正是为培养新科幻作者而打造的新人成长平台。对于《超新星》的出版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您有什么看法。非常希望多听听您的意见和想法。
    董仁威:《超新星》我看了,很不错。这是完全由新人作品编纂而成的。虽然这其中的作者名不见经传,但是,假以时日,他们中一定会涌现出真正的超新星。《超新星》中的作者谢晓东、杨枫等,就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星,祝他们及书中其他作者,继续前进,逐渐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团队中的主力作家。
    你们的《超新星》为培养科幻作者打造新平台,对于中国科幻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科幻要赶上和超过美国,关键是人才。据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统计,中国发表过两篇以上科幻文学作品的作家只有200多人,而美国有上千人,我们与他们的差距还很大。
    希望《超新星》再接再厉,争取更多的企业赞助,把规模搞得更大一些,多开一些笔会,让老科幻作家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手把手地带出一批在中国和世界站得住脚,影响力大的“新星”出来。
    范恩正:感谢董老师的支持,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您最为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中国科普科幻圈的“拼命三郎”,出版过很多优秀的作品。您后续有什么创作计划吗?
    董仁威:现在我集中力量在忙出版《中国科幻史话》的工作。这部书中有中国百年科幻大事记,中国科幻原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百余位科幻作家、编辑、科幻活动家的小传,还有著名科幻作家的评传等。该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已进入终审阶段,争取在八届科幻星云奖嘉年华中送给大家。
    范恩正:前几天听说您受邀参加了常州科幻谷的论坛活动,做为国内第一个与新西兰合作开发的大型科幻基地,科幻谷将为科幻影视发展做出贡献。|您觉得常州科幻谷的建设会对中国科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董仁威:目前,计划建设科幻主题公园的城市不止常州一个,据我所知,成都、贵阳、江苏盐城等地已把建设科幻主题公园纳入城市规划。如果这一批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投入的科幻主题公园能够建成,对广大民众认识科幻,热爱科幻,形成中国的科幻热潮,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范恩正:关注科幻的人越来越多,请您对即将开始创作的科幻爱好者们说一句您的寄语吧。
    董仁威:想写就马上动笔吧,"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学写科幻的捷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