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红的土地,红的史诗——《湘南起义》系列水彩画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湖南日报 李熙斌 参加讨论


    
    李春祥 水彩画 红军长征过境汝城
    湘南的汝城县城,是中国革命史的特定坐标:1927年11月,朱德与湘南、粤北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在汝城县衡永会馆召开为期三天的联席会议。此次会议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1928年元月发动的湘南起义作了必要的准备。1928年1月11日,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李春祥,作为一个勇于担当有使命感的画家,以画笔为时代立传,在史实基础上,以视觉图像的方式,为红色革命发祥地展开宏大叙事,不但给人以艺术的熏陶,而且能从中学习中国革命史,传承红色文化。这是我反复阅读他创作的《湘南起义·汝城会议》等系列水彩画作品的所想。
    作为一个画家,李春祥的造型能力强。他遵循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满怀激情创作,创作领域不断拓宽,笔下面貌日趋丰富。他的《晌午》《湘南风情看戏》具有湘南地域风土人情,7幅画作陆续入选全国水彩·水粉作品展。近10年来他又对发生在汝城的红军长征经过的史实燃烧起热情。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急令粤军在湖南汝城至广东仁华城口设置了堵截红军的第二道封锁线并在汝城布下重防,汝城成为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主战场;中央红军在汝城人民的支援下,经过16天的浴血奋战,突破了国民党精心部署的第二道封锁线。1934年11月7日,红三军团主力占领文明,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纵队及各军团部队陆续抵达。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罗荣桓等都曾在此驻足,并在朱氏祠堂大坪进行集中休整。根据这个史实,李春祥今年创作的《红军过境》水彩画,荣获“湖南省文化(群众艺术)馆业务技能竞赛”的金奖。近年来,他陆续创作的《湘南风云》《湘南起义》《湘南起义之二》《湘南起义之三》《湘南起义之五》等多幅作品,连续七届入选中国美术大展和湖南百年美术工程。他创作水彩画表现湘南起义史实的巨幅画达17幅,表现红军长征的有16幅。
    在历史画创作中,李春祥处理繁冗复杂的史实表现时,不是完全采取“叙事”的手法,虽是画“史”,但在创作观念上偏向写“诗”,着重历史情感的抒发。他每创作一幅画,都要翻阅相关史料,遍访健在的老辈人,听他们诉说事件发生时的真实场景,尝试着再现那个历史瞬间。他认为,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不是画家个人的表现,而是画家用诚实之心忠于历史,感知历史,并用艺术手段把感知变成具体的普遍认同的形象。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技法技巧方面,他吸收西方油画写实的技术和美学观念基础,又融入了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精神,重视“神”的提炼和概括,使他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格。在作品中,对于朱德、陈毅、欧阳毅、张际春等起义时的重要人物的肖像塑造,不仅要像,而且要“惟妙惟肖”,这就要解决“形”和“神”的问题。他着眼于“神似”,抓住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以神写形,采用意象造型手段,大胆强化水彩干湿结合形式语言,把表现对象的个人气质放在第一位,给人以“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其艺术形象更具情感的力量,让这些革命先驱者、共和国缔造者的形象,能穿透人的心灵,给人以启发,为人所领悟。作品处理众多红军战士、赤卫队员和人民群众,人物众多,姿势不同,表情各异,他通过角度的穿插,疏密变化,背景设计,适当留白,真实反映了这些人物饱满的性格、神采和精神气度。
    通过《湘南起义》系列水彩画,李春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以一颗纯真、虔诚之心,融入了他所热爱的红色土地和人民之中,持之以恒地歌颂着红色土地上彪炳史册的革命宏伟史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