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竹琴版”《双枪老太婆》上演 以传统曲艺再现英雄本色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光明日报 张国圣尧华燕 参加讨论


    “华蓥山群情激奋如烈火,营救江姐出敌窝。
    滑竿上坐着人一个,她就是游击队的司令员双枪老太婆。
    老太婆强压悲痛愁眉锁,
    反复把营救方案仔细斟酌。
    倘若行动出差错,对不起党、对不起牺牲的老彭大哥!”
    …………
    舞台灯光在竹琴和说唱声中渐渐暗下来,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近日,参加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主办的“说唱中国梦喜迎十九大”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是四川竹琴这种重庆渝东地区特有的曲艺形式近年来首次登上全国的大舞台。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娴熟的演奏技巧和对剧中人物的细腻刻画,让“四川竹琴版”的《双枪老太婆》在短短10分钟内赢得了6次掌声和喝彩声。
    从古装才子佳人到现代人物故事
    竹琴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独特民族传统艺术,目前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琴表演的道具很简单,就是一根竹筒和两块竹片,但竹琴表演却很不简单。据重庆市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相关负责人庞德矛介绍,竹琴的主要表演形式为打、说、唱。打,能打出风声、雨声、水声、马蹄声、厮杀声;说,嘴巴利索,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唱,讲究字正腔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心唱情,声情并茂。
    四川竹琴历史悠久,底蕴浑厚,音韵和谐,唱词优美,是渝东地区民间说唱艺术的缩影。川渝两地历来茶馆兴盛,以前的竹琴艺人一般都在茶馆坐堂表演,很受茶客欢迎。现在茶馆似乎越来越兴盛,竹琴艺人的身影却早已难得一见。
    “过去的竹琴节目一般讲述古装才子佳人的故事,客观上导致了普通受众的流失。竹琴的传承和流行,还得靠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多挖掘现代题材。”庞德矛说,这是让观众见识见识“竹琴版”《双枪老太婆》的初衷。
    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是竹琴艺术最大的传承基地之一,万州又是长篇历史小说《红岩》中江姐等英雄人物当年的主要活动区域。竹琴与双枪老太婆,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擦出了艺术的火花。
    说一口“四川话”上国家大舞台
    “竹琴版”《双枪老太婆》改编自小说《红岩》。故事发生地在重庆,主要讲述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市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双枪老太婆化装改扮,和同志们一起下山营救江姐并铲除叛徒的故事。
    用本土的艺术形式演绎本土的传奇人物,竹琴版《双枪老太婆》天然就“接地气”。“过去我们都是在小说、电视剧和电影中看到双枪老太婆,那些双枪老太婆说的都是普通话。我们用四川话的竹琴唱腔把双枪老太婆‘唱’出来,没想到既好听又过瘾。”庞德矛说。
    在“竹琴版”中,双枪老太婆下山到石头桥碰到匪兵张班长,两人的对话中不时蹦出“重坨坨”“定有着”“站倒”“搁”“歇脚”“黄货”“麻脱”等地地道道的四川方言。双枪老太婆到幺店子喝茶歇脚时,热情的老板娘又冒出一句“来来来,上八位坐哈”,不着痕迹地点染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落座文化”。店里的荷包蛋、清水醪糟,还有蒜脑壳下绿豆稀饭,无一不散发出那一方泥土的味道。
    无论是对话、场景还是细节,四川竹琴版的《双枪老太婆》,都让双枪老太婆回到了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我们希望给观众更多的亲切感,也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竹琴的魅力。”庞德矛说。
    传承创新竹琴艺术
    作为一部传承竹琴艺术的曲目,多次获得全国和重庆市大奖的《双枪老太婆》是当之无愧的舞台精品。
    曲作者谭华波有着40多年的竹琴作曲经验。传统的四川竹琴唱腔委婉细致,韵味醇厚,但不足以表现《双枪老太婆》的英雄气概。谭华波反复查阅资料,斟酌曲牌,最终谱出了既有一字,也有三板、赶板,起头结尾有放腔,整体半说半唱的《双枪老太婆》。演唱起来,随着不同角色人物的变换,只听得腔调轮换,层出不穷,竹筒浑厚的低鸣和变幻无穷的竹片声响,丝丝入耳,气贯长虹,让人如身临其境。有观众赞叹:一根竹筒,两块竹片,转腔换调中,双枪老太婆的故事娓娓道出,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的独特之感,便这样透过舞台流溢下来。
    主演何菊芳称《双枪老太婆》是她演得最过瘾的一段曲目。“每一次表演都会收获很多掌声,自己也常常为剧中人物和情景感动。”何菊芳说,“这或许就是《双枪老太婆》的魅力所在。”
    何菊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演唱竹琴曲目,后又师从四川竹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华国秀、吴卡亚学习演唱技艺,熟练掌握了四川竹琴的“一打”“二讲”和“三唱”。何菊芳的表演道白精湛,韵味深厚,是渝东地区四川竹琴的代表性人物。近年来在重庆市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推出的众多竹琴曲艺节目中,她还担任了《妹妹花轿几时来》《华子良智勇出虎口》《赞三峡》《碎琴哭墓》《诗头子》等多个节目的主演。而在重庆市万州区,像何菊芳这样致力四川竹琴保护的传承人,还有30多位。
    重庆市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坚持不懈收集整理,已经让500多篇(回)面临失传的传统唱词(唱本)重获新生,一些行将消失的竹琴老艺术家的打法、唱词和唱腔也得到了抢救性采集,一批竹琴专著和竹琴唱本书籍得以陆续编撰和出版。四川竹琴艺术在新的时代正努力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