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 发表观点时加上「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来」是严谨还是不自信的表现? 答曰: 怎么可以这么死板呢?看场合,看效果嘛。 要表现自己的权威和独断,把“我觉得”、“我以为”一律删掉。 但前提是,你的观点一定得立得住脚,不仅观点立得住,你的语言也要有气势,嗓门亮堂,手势有力,眉头最好皱得跟李云龙似的——你想,李云龙要是一句一个我觉得、我以为,还能叫李云龙吗。 据说,HR面试时,见到一句话里边三个“我觉得”的人,一概刷掉,这种人太不客观了——别老说你觉得,直接说事实嘛。——但其实,“我觉得”正是客观严谨的表现,什么样的事实不是你觉得的事实?可有时候,为追求表达上的严谨,反倒显得累赘,丧失了气势。 不过,说“我觉得”有很大的好处,就是拉近和听话者的距离。 最好,后边还加个“吧”,前边再加个“那啥”: “我觉得”,还不够亲切。 “那啥,我脚着介事儿吧”,对方立刻就觉得你比他丈母娘还亲了。 之前是两米的距离,现在一下子就变成50公分了。 说话,有时候需要距离远一点,有时候需要距离近一点。 甚至,距离的远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距离的变化。在两米距离的情况下,突然来一句50公分距离的话,听众一下就觉得亲切得要死。 陈丹青有次在北大搞讲座,五百人的场合,他只是提到了“屌丝”、“苦逼”这两个词,台下立刻哄堂大笑。你如果什么时候在人民日报社论里看见“屌丝”、“苦逼”,它一定会立马出现在新闻头条上。 你要问表达这档子事儿,是深了好,还是浅了好。答曰:只深了也不好,只浅了也不好,要深深浅浅,浅浅深深,深了又浅,浅了又深,不深不浅,不浅不深…… 讲道理也是如此。讲得太深,人家一头雾水;讲得太浅,你又掏不出能让大伙儿眼睛一亮的家伙。有些事情,味道全在若即若离之间,蜻蜓点水不行,戳破了更不行。双关是修辞的至高境界,就在于它蕴藏着不同的可能性,用张国荣的歌说,“孕育着无限意义”。一旦说破,就索然寡味了。 唯有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离了又即,即了还离,才能得到生命中的大和谐大欢喜。 如果问“我觉得”这种表达到底好不好,就好比问:人和人之间,到底是裸裎相见好,还是相敬如宾好? 答曰:看场合。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固然好,但该裸裎相见的时候,还相敬如宾,那就让人上火了吧? “我以为”和“我觉得”是不一样的。 “我以为”侧重说具体的事儿:我以为你个孙子掉茅坑了呢。 而讲道理,发议论的时候,口头表达一般不用“我以为”,“我以为”显得书面一点,换言之,有点装: 我以为,这块披萨的味道很好。 ——以为你个头啊,你以为这是披萨?这是煎饼果子你晓得伐? 如果拿捏不准,宁可用“我觉得”,别用“我以为”。 更不能碰的是“私以为”。除非你想明确地表态:老娘就是要装逼,你怎么着吧! 为什么说“老娘”不说“老子”呢,因为女生用“私以为”还可以原谅。男人用就太作了。 女生可以“私”,男人不宜“私”:扈三娘私房菜、顾大嫂私房菜,都不错;李逵私房菜,鲁智深私房菜,像什么话? 女人把“私”暴露出来,充其量是走走光。还有点春光乍泄的美感。男人把“私”暴露出来,就猥琐下流,不可原谅了。 不仅说话这样,写文章也一样。举个例子: 例子就是,“举个例子”和“举个栗子”。 作者举个栗子,和读者距离立马就近了不少。——谁会苛责有个错别字呢,你会因为我“举个栗子”就怀疑我小学没上完?不可能的。 韩乔生、黄健翔,他们的解说为什么能让听众记住,就在于他们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 不要随时随地都整得跟语法老师似的,那样,一辈子就和文学、修辞无缘了。 再看例子: “这两个人正像猪一样地奔向地安门。” 这个表达还可以,但是,啰嗦了。 简洁的表达是: “这两头人正奔向地安门。” 头,是形容猪的,不能拿来形容人。小学生都知道。 但是,正是这种错误,才产生了修辞的效果。提到“两头人”,读者立马明白他们很像猪。这是自然而然的,不着刀斧的。你说什么什么像什么什么,就人为地施加了一层刀斧,不够浑然天成。 因此,看上去错误的表达,也有可能是精心修炼的结果。 我读过一个小说,讲到个千王,就是出老千的高手,他洗牌时,手法一点都不灵巧,甚至想故意装作灵巧,结果牌撒了一地,又一股脑儿把牌堆起来,笨拙得像个新手。这时,别人随便从中间抽一张,他能准确报出是什么——这就牛逼了。 再举例子: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性情中人的人。” “这是个性情中人。” 前边是个病句。但是,这个病句能体现出的感情色彩,后一句永远体现不出来。因为后一句太他妈的政治正确了。 语法,是表达的政治。 逻辑,也是表达的政治。 但感情色彩,绝对不是表达的政治。 如果你要坚持表达的政治正确,就势必丧失很多感情色彩。 在写作的时候,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效果差异极大。专有名词,加引号和不加引号,也有微妙的差别。你看到该加引号的地方没加引号,别固执地以为一定是作者忘了,也有可能是有意为之。——多读一个引号,大脑就要多分配4个字节的内存。 你要精确到去在乎一个字节的细微差别,才有可能提高修辞水平。 最后,一定要明确的是:虽然不严密的表达能衍生出各种出彩的手段,但切不可拿这些为自己辩护。在你为了修辞效果,故意使出拖刀计卖个破绽时,心里一定得很清楚:我这是在犯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