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谌卫军:公民教育与语文教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谌卫军 参加讨论

    一、引言: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是公民吗?
    每到三月,都是学习雷锋的特定日子。今年好像特别不同,官方大张旗鼓号召人们学雷锋,民间议论纷纷质疑学雷锋活动。官方我行我素,自上而下,“行政化”,“运动式”,改变不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命运。民间本来就非常反感,再加上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自我启蒙和相互启蒙,公民意识普遍觉醒。对雷锋本人,对学雷锋活动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和强烈的批判。有一些文章质疑“为何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却留下照片”,“雷锋冬天如何能一天捡数百公斤粪”,“真实的雷锋实际上一点都不艰苦奋斗”等等。从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解禁的雷锋照片和黄亚洲老师的长篇小说《雷锋》显示,真实的雷锋是一个人性的雷锋。爱美、爱照相、爱留分头、穿皮夹克、穿皮鞋、戴名表、骑摩托、开汽车、爱生活、谈恋爱、爱慈善、爱工作、爱品味、有情调,在过去就是一个追求时尚的小青年,按着今天的标准,也是时尚的弄潮儿,人所具有的雷锋也全都具有,人性美好在雷锋如同花一样绽放。从前不对社会公开宣传雷锋有这些衣物,正是当时政治情境下造神运动追求英雄人物“高大全”的结果。
    我们应该仔细地研究政治神话的来源、结构、方法和技巧。为了认识对手,战胜对手,我们必须面对面地考察对手。
    ——卡西尔《国家的神话》
    政治神话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它能够建构和维护统治秩序的合法性。政治神话可以是一套意识型态的话语体系,也可以是具象化为特殊个体的“榜样”,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担负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为政党的各种政治运动凝聚力量和民心。政治神话被制造出来之后,便成为一个政治符号,通过节日、仪式的形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形成关于这个符号的社会记忆。公众则通过对政治神话学习和模仿,将附着在政治神话之上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持久之后便会「改造旧自我」,形成「社会主义新人」的政治人格,维护着政党的统治秩序。
    所以雷锋存在两个形象:政治雷锋和道德雷锋,政治雷锋是要批判的,去魅的,因为他不是公民的榜样,而是臣民的榜样。“听话与服从”是其本质特征,在那个年代就是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当革命的螺丝钉。结果呢?雷锋对三年自然灾害视而不见,雷锋们的狂热崇拜导致文化大革命泛滥成灾。说明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是雷锋们把毛泽东惯成了“秦始皇+马克思”,“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他可以十多年不开人大政协会议,甚至取消公检法,国家大事就找几个人开个小会,而且什么都是他说了算。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专制的统治造成残酷的斗争。这是产生文化大革命的根源,也是中国至今还未走上民主国家的根源。这样的雷锋我们还要学吗?教训还不够吗?但雷锋确实是个好人!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一棒子打死,要学会鉴别。我们要学的是道德雷锋,这点就连美国人也不排斥,西点军校的汉语教室里确实曾悬挂过雷锋的照片,他们也崇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从这一点来讲,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应该不断地丰富和补充,比如“舍己为人”应该改为“利人利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应该改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有鉴于此,我们浙江省中小学文学社联合会今年策划了“当好公民,做活雷锋”——我们的微公益行动。这个活动将学习雷锋与公民教育结合起来具有现实意义,符合时代精神;我们的微公益行动注重平时,注重行动,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公序良俗的形成。同时举办摄影与征文大赛,鼓励大家参加微公益行动,书写新雷锋故事!活动详情见浙江潮网站http://zjc.onclub.cn
    二、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公民教育?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维基百科的释义,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承担义务和享有相应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自然人。在民主国家法律才会赋予的人民享有较完整公民权,而专制国家的人民无法享有公民标准的完整公民权。公民与臣民人民有很大区别,臣民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养成的是依赖人格;革命战争年代,人民与敌人相对,强调爱憎分明,你死我活,养成的是暴力人格;和平建设时期,强调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养成的是共和人格: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生活,又能参与集体生活,与他人平等沟通,有效协商,积极诉求,达成共识等。
    所以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普及公民知识(如公民、权利、义务、家庭、国家、社会、政府、社团、政党、宪法等基础知识);训练公民技能(如沟通、协商、演讲、谈判、开会、立约、结社、发明、创造等能力与方法);培养公民素养(如私人生活中的道德与自律,公共生活中的合作与妥协);张扬公民价值(如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权、和平、科学等)。总之,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公共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能力。
    三、为什么要进行公民教育?
    播放视频《祖国啊,你慢些走》,黄亚洲老师为此写了一篇随笔《想要流眼泪,马上播一遍》发表在《浙江工人日报》和《联谊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可惜没有学到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没有跟上,公民文化方兴未艾。这时全国上下掀起了“国学热”、抬出了“孔子像”,唱革命歌曲,看建党伟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希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现实却让人“悲催”交集:郭美美毁了红十字会,卢星宇损了希望工程,李天一高歌红星“罩”儿去战斗,汪佳晶上演机场疯狂杀母案,温州动车事故拷问发展模式,广东乌坎事件挑战基层治理,小悦悦事件引发道德大讨论,校车事故导致全国大检查……人们再也伤不起,这个世界会好吗?怎么办?再看我们教育,百年大计,树人为本,本固基牢,枝繁叶茂。可是现实恰恰相反,为了多快好省培养所谓“人才”,不惜拔苗助长,甚至杀鸡取卵,大量的初、高中简直成了“应试补习所”和“高考集中营”,学生在里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考试题,由此造就的应试人才能担当重任吗?能造福社会吗?
    已故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曾在《改革》杂志的座谈会上说过:“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中国现在要赶上先进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被专制主义所扭曲了的人性,发扬每一个人的本真人性。换言之,也就是要培养人的公民意识,成为一个一个独立的、自由的、能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的公民。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果皮纸屑到坐公交车要礼让老弱妇孺,都是公民课最起码的内容,一直到懂得什么是政党制度、文官制度,懂得什么是对权力的制约平衡,什么是司法独立,懂得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民主政治,什么是公民文化……懂得怎样以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和权益。中国政治之落后,社会之混乱,主要是没有开展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社会转型的基础性工程,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善事。公民社会三大构件:公民、民间组织、公共知识分子。其中公民是最重要的构件。只有大量的公民培养出来,中国社会才能成功转型。所以公民教育任重而道远!
    四、怎样开展公民教育?
    看一个民族的希望就看这个民族的教师,他们是受过训练,敢讲真话的人。——德国总理科尔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统治阶层的代言人、主流价值的传播者,一个仅仅从事非创造性劳动的教书匠、一个只是灌输既定意识形态的传声筒、一个贬损自身魂灵的思想附庸、一个维护现行秩序的文化保安。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极有可能不加反思地盲目地为既有传统颂扬、为现行秩序辩护、为当下社会效力,自由、平等及正义等人类社会基本价值将很难在他们心中扎根。
    所以开展公民教育首先让自己公民起来,并且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为什么说教师应该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立场之可能——如果想说教师属于哪一个利益集团,推究到最后,你会发现,教师并无所归,只能皈依于全社会利益。
    资源之可能——教师是人类中,唯一以研究文明及其条件为业的社会群体。对人类文明的历史、现状与可能及其支撑资源的探索,构成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同时,亦使教师具备全球范畴和历史纵深两个维度,并以此作为参照来审视社会发展的资格。
    技术之可能——教师是唯一受到系统的思考训练并通过职业行为不断强化思考能力的社会群体。优秀教师必将挣脱学科的苑囿,进而拓展延伸,一专多能。
    所以,成熟的教师必须要确立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不仅仅只是已有社会价值观念的维护者,还应是一个批判者,具有社会全体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应该能够为全社会代言,而不应惟社会强权和主流社会的意见是从,更不应为谋取权力而牺牲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最近的“迅雷看两会”评论写得非常好,他曾出过一本书叫做《为苍生说人话》很值得一读。
    其次公民教育意味着重建学校公共生活。学校公共生活从内容看,包括公益活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财政、公共秩序、公共选择、公共冲突解决、公共文体活动、公共舆论、典礼集会和学生社团活动,等等。学校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进行公共生活教育,同时,学校也要经常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公共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尽可能了解政府是如何处理这些公共问题的。学生公共生活的重点是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将认知、情意与行为目标统一起来,在公民生活中学做公民,使师生成为具有相当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够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具有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知识和技能的现代公民。
    五、怎样提升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国家标准》
    母语学习的特点应该是学以致用,寓教于乐。公民教育的优势在于,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了一个练习母语的广阔天地,使语言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之中。在公民教育中,学生作为学校公共生活的主体,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打通任督二脉(语文与生活,历史与现实),力求活学活用。
    例如我上的阅读课《行道树》首尾惨遭阉割,没有了叙事人,就没那么亲切,没那么真实,塑造高大全的行道树形象,跟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一样,简直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孰好孰坏。《浪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代表作,他的爱国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他被祖国抛弃,却依然苦恋着祖国,希望祖国民主富强。他的思想在北非和中东已经部分实现。网上有张照片疯传:一对新人在埃及人民广场坦克前面结婚,以这种方式捍卫人民的自由,庆祝祖国的新生。又如我上的写作课《我爸是李刚》,将新闻背景和网络歌曲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30分钟就完成了600字的作文,唤醒了沉睡的公民意识,引导了理性的公民表达。我还开过公民写作观摩课《象鳄大战》,在南非,一只小象不幸惨遭鳄鱼袭击。听到小象痛苦的叫声,象群们立刻赶来营救,一起吼叫加跺脚,终于吓走了鳄鱼。播放照片的同时,让学生当编剧,设计台词,并联想到现实生活,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打算怎么做?引导学生进行公民写作。
    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开书单,推荐他们读好书,其中有文学的书,也有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哲学等社科类书籍。参照德国歌德学院的做法,制作成阅读成长表。像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倪江老师,推荐学生读包括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在内的名著,中国教育报做了报道,学生在比较宽松,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得到茁壮成长。总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会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我强烈建议我们的语文试卷增加社科类文章阅读,积极倡导公民写作,韩军老师上次就展示过一下。现在中考高考作文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越来越呼唤公民精神,甚至把高考作文当作“成人礼”,检验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六、怎样开展社团活动?
    按照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给出的定义,所谓学生自治,就是结成社团,让“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风帆文学社自定章程,自我管理,自主活动,除了民主选举产生社委会,还专门设置了监事会,监督社委会的工作,只向社员大会负责,着重培养以公民素养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写作、演讲、采访、编辑、主持、表演以及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每次活动基本由文学社干部策划与组织,更多地开展自主性活动,让社员们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例如风帆文学社参与策划和组织下城区首届中小学生读书节开幕式,主持、倡议和表演都是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组织采风祭拜黄宗羲400周年诞辰和胡适120周年诞辰,感受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和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胡适的光辉思想和不朽功业。积极参加“一封发给2050年杭州城市管理者的信”第六届浙江省暨杭州市中学校园文学PK大赛,徐凡和徐唱同学分别写了《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真正的低碳生活》,为城市建设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戚可寒针对“我爸是李刚”事件写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荣获下城区一等奖,朱瑞元和陈蕾同学还进行了低碳生活的调查和行动。正是这种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让风帆文学社蒸蒸日上,硕果累累:荣膺了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十佳文学社”大满贯。
    七、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重点推荐四本书、四个网站: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蔡定剑)、《共和国教科书》(张立宪)、《不跪着教书》(吴非)、《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共识网、爱思想、炎黄春秋
    (注:此为“千课万人”全国初中语文文本细读课堂教学研讨会的演讲稿,作者简介:谌卫军,中央教科所教育生态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省中小学文学社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儒学学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为杭州市风帆教育集团教科室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风帆文学社导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