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哲学家列·托尔斯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我在莫斯科第一次搭车去红场,顺便问司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纪念馆在哪儿。他没有回答,却问我是否喜欢陀的作品。我说我最喜欢托尔斯泰的作品,他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说:“托的作品有九十几卷,你都读过吗?文学作品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不仅是位作家,而且是位哲学家。”这位司机是个普通的年轻人,他的看法在俄国人中应该具有代表性。
    九十三卷的《托尔斯泰全集》中国只有三套,一套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另外两套由私人收藏:戈宝权教授有一套,开始送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后来转送给南京大学图书馆;另一套是倪蕊琴教授的,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我曾借阅过几本。俄国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准备为他出版一百卷的全集,由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格洛玛娃,一位慈祥的老太太主编,其中有详细的注释。我国只翻译出版了他的文学作品,政论作品基本没有出过。我不敢想,有人愿意把一百卷集的《托尔斯泰文集》都译成中文,但是希望能翻译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政论和伦理说教作品。
    我去访问托尔斯泰在莫斯科的故居,买到一本他的《生活之路》[①] (上、下册),是他给老百姓写的小册子,通俗易懂,可以说是教义。里面没有耶和华、亚当和夏娃,只有对“信仰、心灵、上帝、爱、罪恶、阿谀奉承、嫉妒、愤怒、骄傲、不公平、暴力、惩罚、虚荣、恶、死亡、死后、生活与善”等等概念的理解和评论,从心理的角度分析行为丑恶的根源,教导人们如何自我拯救灵魂,如何正直地生活。托翁的教义随着参观者的络绎不绝,不断地被带往四面八方。
    “哲学家托尔斯泰”,读过《托尔斯泰全集》的俄国人,敢这样下断言,可是没有看过托尔斯泰全部著作的中国人,仅仅凭着列宁批判托的七篇短文就判定“托尔斯泰的宗教仍然没有离开东正教的范畴,在各种宗教中,他认为基督教是最理想的宗教。”[②]  这个结论,对于一个十六岁就停止做祷告,十八岁成为熟知哥白尼与达尔文学说的大学生,二十一岁起自称“虚无主义者”[③] 写出“世界第一流作品”的大文学家,一个激烈地反对农奴制的斗士,拥有一大批号称“托尔斯泰主义”追随者的大思想家来说,是不符合实际的。全面评价一个人,特别是一位作家,一位思想家,才可能辨别是非。尽量汲取正面的营养,才是“拿来”的目的。
    对于宗教问题,现在已经没有改革开放初期那么紧张了。一般的知识分子都能区分宗教与宗教意识的不同。罗曼·罗兰作过很公正的界定:“最伟大的艺术是表达了时代的宗教意识的作品,绝不要理解为这是一种教会的主张,每个社会都有一种关于生活意义的最高理解,这种理解决定着这个社会所向往的最大幸福 …… 这种宗教意识常常被社会上某些先进人士表达出来,而所有的人也是或多或少地感觉到的。”[④] 只是不研究托尔斯泰的人,怕是不会知道,托尔斯泰的宗教情结属于宗教意识,不少人把它视为伦理观念[⑤]。托尔斯泰自己这样解释宗教意识:“现代的宗教意识从极普通的实际意义来讲,就是人类物质的、精神的、个别的、一般的、暂时的、永恒的幸福,她在人类友爱生活及爱的统一体之中。”[⑥]  有些研究者对托氏宗教观的批判,忽视了他对人生终极关怀、对伦理学的贡献。
    人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自由人”应该如何生活?托尔斯泰离开他已经习惯了的花天酒地的生活,到炮火硝烟中(《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斗故事》)去寻找过答案;到茅屋陋室中(《一个地主的早晨》)去寻找过;到蛮山荒野中(《哥萨克》)去寻找过。他看到同样的人,却有着不同价值的生命(《三死》),当他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个人是人类整体中的一个原子,是链条中的一环,是阶梯中的一级(《战争与和平》),他便通过小宇宙看到了大宇宙,同时从大宇宙看到了小宇宙的价值——他在感到个人的自身价值的同时,看到了人“超时空的未来的生命”,他顿悟,既然整体可以永生,那么每一个原子都应该维护这个整体,团结成一个整体。于是,在当时已经开始强调个性,强调自由意志的时代,他却把群体意识看作高于个体意识,于是,他下结论说,天下人皆兄弟,他要用爱把人们联结为一个整体。
    驱使托尔斯泰不断探索的是他称之为“迷误的动力(энергия заблуждения)”[⑦]  的一种非本人所能支配的魔力,按什克洛夫斯基的解释是一种“研究人的动力”[⑧],他想要“寻找一种信仰和生活的力量,”[⑨] 寻找人生的真谛,寻找失落的自我,他就在这种探求中度过了一生。有人认为,托尔斯泰在创作《战争与和平》的时期,曾经一度“放弃过宗教探索,而沉浸在尘世的幸福之中。”[⑩] 而作家的女儿认为:“在他没有找到生存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生活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和……那么我们怎么办?)的答案之前,他是写不出第二部《战争与和平》的。”[11] 我们赞同作家女儿的观点。彼尔和安德烈都对自己提出过同样的问题。
    托尔斯泰对宗教的说法是:“你们的信仰是咱们教堂的信仰,我知道它是什么,但并不同意。”[12]       托尔斯泰的宗教意识与宗教(这里主要指基督教)的相同之处在于:1.两者都是以死生问题、起源与归宿问题作为思考人生意义的起点的;2.认为人生的矛盾是灵与肉的冲突,都要克制肉欲的诱惑,去追求精神的升华(晚年的托尔斯泰还承认性欲的合理性及不可抗拒性,即承认性欲属人性。见《谢尔盖神父》)。3.托尔斯泰吸收了基督教的合理内核——仁爱精神(区别是一个为了确保现时的生命的价值,一个为了天堂的幸福)。4.两者都尊重痛苦(只是一个为了解脱罪恶,一个为了认识自我)。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1.基督教由于原罪说,认为人本恶;托尔斯泰认为人性是流动的,时善,时恶,可善,可恶,所谓“心灵辩证法”。2.基督让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灵魂得救上;托尔斯泰鼓励人们通过履行社会义务,使个体的生命与人类整体生命联系起来,而使生命永存。3.教徒们轻视现世,重视死后的“将来”;托尔斯泰把“现在时”理解为绝对自由时,在现时的每一瞬间人都可以选择,他规劝人们珍惜现世的生活,珍视自身生命,珍视现时自由,使生命更有意义。他还通过纳塔莎对轮回论作了荒唐的解释的情节,否定了古埃及的轮回论。4.基督教徒相信撒旦、神灵的存在,其他教还相信鬼怪的存在;在托翁所有的作品中都没有《哈姆莱特》中那种鬼魂出现:无论是桑妮亚,还是纳塔莎都没有在镜子里看到幻象的预言;纳塔莎虔诚的祈祷也无法使白雪变成白糖;“神亲”绘声绘色的描述也无法使彼尔相信圣象显灵的奇迹。5.基督徒笃信上帝,认为全知全能的上帝是救世主,相信“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托尔斯泰则认为这种说法荒唐可笑:“如果他们断定上帝有三个,那么我就可以同样有权断定,上帝有十七又二分之一个。”[13] 托尔斯泰以归谬方式对上帝(基督)的否定,比尼采的大声疾呼:“上帝死了,被我们打死了! ”在逻辑上更为可靠。
    托尔斯泰的上帝不是耶和华,不是宙斯,而是生命生活 (Жизнъ[14] ),是仁爱。“生活就是一切,生活就是上帝。一切都在变换,在运动,这运动就是上帝。有生活在,就有感知圣灵的愉悦,应该热爱生活,热爱上帝。最困难又是最有益的就是在自己的痛苦中、在无辜的痛苦中热爱生活。”(彼尔语)“爱是什么?……爱是上帝。”(安德烈语)彼尔梦中想到的与托尔斯泰《忏悔录》中的自白基本相同:“没有它,则不能生活。要知道上帝和生活是一回事,上帝就是生活。”[15]
    “上帝”内涵的区别是托尔斯泰宗教意识与基督教教义最根本的区别。托尔斯泰只是沿用了“上帝”在个名称。“人们宁愿放弃迄今为止上帝一词所代表的观念,也不愿放弃‘上帝’这个词。”[16]  而“肯定上帝的存在和否定上帝的存在,同样都是无神论的上帝是存在本身而不是一个存在。”[17]  这就是对“上帝是运动,上帝是生活-生命,是爱”的心理的和哲学的解释。黑格尔讲得更清楚:“由于需要将绝对想象为主体,人们就使用这样的命题:上帝是永恒,上帝是世界的道德秩序,或上帝是爱等等。在这样的命题里,真理只直接被当做主体,而不是被表述为自身反映运动。在这样的命题里,人们从上帝这个词开始,但这个词就其本身来说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声音,一个空洞的名称,只有宾词说出究竟上帝是什么之后,这个声音或名称才有内容和意义;空虚的开端只在达到这个终点时,才是一个现实的知识。”[18]  当代俄国作家舒克申的主人公也有类似的话:“现在我要说,确有上帝,他就是生活!”俄国学者坚决反对西方学者由此作出“舒克申等苏联作家受到宗教思想影响”的结论,[19]  那为什么一定要说托尔斯泰是个信奉宗教的教徒呢?这一点,连当年的教会都不承认,托尔斯泰被开除教籍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帝,实际上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必须遵从的必然的意志,“生活就是上帝”概括了托尔斯泰的哲学思想。这包括对生活的正视——生活中既有死,也有痛苦;还包括打碎的救世主——天上没有耶和华,地上也没有英雄人物;既包括大胆地行动——生活要你怎么做,你就该怎么做;也包括对生活的尊崇——生活是美好的,要赶紧生活。
    托尔斯泰的“和平主义”的思想在革命暴力的非常时期显然不合时宜,十月革命的时候,托翁已经过世,如果他在世,我相信他会站在人民一边,因为他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中,那样热情地歌颂过革命者。而且在和平时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读一读托尔斯泰的主张,“爱你的敌人”(竞争对手),有时是会净化心灵,化干戈为玉帛的。“爱敌人说”与郑板桥的“糊涂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责怪他在《战争与和平》中已经说教太多,写那些说教的政论文更是浪费了文学天才。可惜有些中国的文学家们,缺少的正是说教的责任心,这个从古代有禁忌开始就赋予文学的使命,缺少的正是哲学的蕴涵。先做一个哲学家,才能成为一个不朽的作家。
                                                                                                                                    
    Главноето,чтовашеисповеданиеверы
    естьисповеданиеверынашей церквы,я его
    знаю и не разделяю.[20]        (重要的是,你们的信仰是咱们教堂的信仰,我知道它是什么,但并不同意。)
    Что такое 《Война и мир》? Это не роман,еще менее поэма,еще менее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хроника. 《Война и мир》 есть то,что хотел и мог выразить автор в той форме,в коророй оно выразилось.[21] (《战争与和平》是什么?这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史诗,更不是编年史。《战争与和平》是作者在所表现的形式中想要表达和能够表达的东西。)
    “我们得到永恒,既不是靠祈祷,也不是靠圣礼,也不是靠典礼,而仅仅靠爱。”[22]
    而且他不赞成为了永恒的生命而失去现在的生活。也就说现实生活,他认为现实生活就是永恒的,不能拒绝现实生活,而仅仅为了永恒而生活,为了来世活着。否则这就是一种伪信仰。他引用的是布兰的话。(Л.Толстой 《Путь жизн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фас"1995.c18)
    他说:“不要相信,一个人能够从棺材里复活,然后飞到天上去,从那里让你相信2x2=5,反正我不会相信这个人。”[23] 实际上这说的是耶稣,但他又常常说,耶稣是最好的教师,他来教人们什么是善,他只是把宗教当作一种善和爱是生活的宗旨,而且不断地在思考,究竟我是谁,他认为,人分为灵与肉,人的灵魂是在肉体上生活的,但是比任何东西都坚硬的是人的灵魂。如果人是人类生存链条中的一环,在人身前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人身后也会有千千万万的人,那么这个人就什么都不是“ничто”[24]。能够看得见心灵的就是良心,良知,就像一个声音一样,生活在任何人的身上。他不承认上帝是三位一体的,认为上帝只有一个。“灵魂就像一块玻璃,而上帝就像透过玻璃的一束光线。”[25] “没有了灵魂,也就不会有上帝,没有上帝,也不会有灵魂。”[26] 他引用Магомет穆罕默德的话,“上帝就是我,我就是上帝。”[27] 这个观点也近似于佛学,佛学就认为,佛主就在我心中。我觉得托很想去改革宗教,他不大相信耶和华创造了一个亚当和一个夏娃,然后创造了人的创世神话,但是他却从哲学的高度,来谈灵与肉的问题,谈良心良知的问题,他认为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上帝就是爱。如果说这是宗教的话,那么也是另一种宗教。所以他与教会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会才会把他视为一种邪教,异端邪说,而开除出去。
    --------------------------------------------------------------------------------
    [①] Л.Толстой 《Путь жизн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фас"1995.
    [②] 鲁效阳 “试论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 载《托尔斯泰研究论文集》 上海,1983年,第165页。
    [③] Л.Толстой СС.т16.   Исповедь М.  1964г. 97c.
    [④] 罗曼·罗兰 《托尔斯泰传》 北京,1986年,第74页。
    [⑤] См.О религии Льва Толстого Париж 1978г.
    [⑥] Л.Толстой СС.в 20тт.т15.  М.  1962г.186c.
    [⑦] В.Шкловский Энергия заблуждения М.  1983г.  42c.
    [⑧] 同上。
    [⑨] Л.Толстой СС.т16.   Исповедь М.  1964г.155c.
    [⑩] 周敏显 “二十世纪的一位殉道者” 载《托尔斯泰研究论文集》 上海,1983年,第137页。
    [11] 托尔斯泰娅 《父亲》(上)上海, 1983年,第434页。
    [12] Письмо Л.Толстого А.А.Толстой 2-3.Фев.1880г.  Ясная Поляна
    [13] Л.Толстой СС.в 20тт. т16. “Так что же нам делать?”  М. 1964г. 339c.
    [14] Жизнь兼有生命和生活之意,不象汉语区分那么严格。董秋斯译为“生命”。
    [15] Л.Толстой СС.т16.   Исповедь М.  1964г.144c.
    [16] 罗素 《宗教与科学》 北京,1984年,第114页。
    [17] 宾克莱 《理想的冲突》 北京,1986年, 第299页。
    [18]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上卷) 北京,1981年,第13-14页。
    [19] 施马钦科 “幻觉和臆想的俘虏” 苏《语文科学》,1985. 5 7-13.载《中国社科快报》86.10。
    [20] Письмо Л.Толстого А.А.Толстой 2-3.Фев.1880г.  Ясная Поляна
    [21] Несколько слов по поводу книги 《Война и мир》
    [22] Л.Толстой 《Путь жизн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фас"1995.c17
    [23] Л.Толстой 《Путь жизн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фас”1995.  c27
    [24] Л.Толстой 《Путь жизн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фас"1995.c36
    [25] Л.Толстой 《Путь жизн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фас"1995.c42
    [26] Л.Толстой 《Путь жизн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фас"1995.c17
    [27] Л.Толстой 《Путь жизн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фас"1995.c4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