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与“熊图腾”——谈叶舒宪《熊图腾》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吴中胜 参加讨论
《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 叶舒宪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现代人的日常语境中,“猪”、“熊”之类动物是笨重、愚蠢的代名词,是骂人常用的口语。但在几千年前,它们却是一个族群的崇拜物,是一个民族的图腾。今天的百家姓中有许多姓名都标示着各自祖先的图腾崇拜物,敏泽先生在其《中国美学思想史》中谈到:“在我国早期的典籍中,关于图腾崇拜的记载是相当广泛的。”“即使在中国今日的姓氏(如马、龙、牛、羊、猪、鸟、蛇、风及山、水、云、沙等等)中,也仍然保存着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其中“熊”姓也是如此,熊姓出了许多名人,要说他们的远祖图腾,都可以追溯到这种胖嘟嘟的生猛动物。当代的日常贬词和远古的尊崇仰拜之间的鲜明对照。
     在阐述熊的文化意蕴,特别是这种来自大自然的生灵在何时进入到中国文化传统之中,被先民们赋予的信仰意义、宗教价值和神话想象时,作者秉持了他一贯的文化人类学开阔视野,出示的是他一贯的“第四层证据”。用叶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本书可以说是对四重证据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尝试:在汉语书写文本的非常有限的记录之外去寻求新的直观材料,试图重构出一个失落已久的熊神崇拜传统的线索。”如果把人类历史比作一天,那么现代文明人的历史仅仅相当于早晨的几个小时。而从类猿人到现代文明人,人类处于漫漫长夜中,这段时间人类是怎么过来的?当然是没有文字记载的。这就要从文字以外去探寻。叶先生正是这么做的,如在分析“秦人崇拜熊吗?”这一有趣问题时,融合历史与考古的宏观视野,从秦人图腾的溯源问题,讲到史前期北方游猎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联系与互动。又以新材料和新视野修正和补充当年傅斯年先生考察中国文明发生所提出的著名假说“夷夏东西说”。甚至说到,熊图腾信仰及其神话叙事,乃是联结黄帝-华夏民族与朝鲜-韩民族远古文化记忆的共同纽带。文献记载加之人种学推论,新的考古发现辅之以大胆的人类文化学想象,使得读者始终在新意纷呈、引人入胜中畅游。
     许多读者可能跟我一样感兴趣的是,为什么秦人选取择熊而不是其他动物作为图腾?郑元者指出,“图腾具有神圣的神话意义,它象征地表示着图腾祖先和关于他们的故事的个别情节。”我认为,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不断的部族战争,形成秦人习武善战的性格和对阳刚之气的崇拜。《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等诗句,就有秦国人性格的流露,而熊的生猛恰恰与这种崇尚阳刚的性格相乎。由此一崇拜出发,自然也更重视男子的力量和刚强。具体反映在生育观上,则更重视生男性。《诗经·小雅·斯干》说:“吉梦维何……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后以“熊罴入梦”为生子之吉兆,就是这种崇尚阳刚的审美风尚与熊的生猛特征相关联的最好例证。
     秦人靠着对熊的精神崇拜,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又还是这幅“熊样”去治理天下,结果秦朝不过三世而灭亡。看来熊也是有不足的,这也许是熊图腾给后人历史智慧的生动启示。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7-11-3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