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前篇说到,张孝祥在赴广西途中曾有过“此行休问几时还”的感慨,流露出不知何时才能东归的忧虑。后来,他又被调离广西,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任职,过了不久,又被调到荆州(今湖北江陵),这首《水调歌头》便是他在旅途中的作品。但他一直都未能东归。 词的开篇就自称“湖海倦游客”,是说他在很多地方做官而奔波得疲倦了。第二句是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东归的机会。“江汉有归舟”是说他正乘船沿着汉水、长江而来。三、四两句说:一路上西风吹送着他所乘的船,在夜色将临的时候,来到了洞庭湖畔的岳阳。这两句的调子十分明快,可以看出这时作者愉快兴奋的心情。 岳阳楼是岳阳城的西城门楼,面对浩渺无际的洞庭湖。洞庭湖汇集了湘江、沅[yuán]江等大河的流水,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大淡水湖,著名的君山(相传因舜的妃子湘君曾游此地而得名)座落在湖中,更增添了它的秀美。“日落君山云气”以下三句是说:太阳下山了,君山笼罩在渐渐浓重起来的云雾之中;春风吹拂着,整个沅湘流域的草木该都在苏醒之中吧。面对这样的风景,词人思想的奔马跑得很远很远,简直收束不住了。“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是说作者在城楼上靠着栏杆留连了很久,直到弯弯的月亮升到头顶,夜深了还不肯离去。“徙倚”,犹低徊,有留连不舍的意思。“帘钩”门窗上挂帘子所用的钩子,月光直射帘钩,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上片主要是记事和描述登楼所见的景色。下片主要是抒发感慨。 “雄三楚”以下三句赞美洞庭湖的雄伟气魄。这是作者感慨的第一层意思。“三楚”,指西楚、东楚、南楚,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雄三楚”是说洞庭湖的气魄可以在广大地区称雄。“七泽”,古来相传楚地有七泽(七个大湖泊)。“吞七泽”是说洞庭湖气势浩瀚,仿佛可以吞掉那七个大泽。“九州”,指整个中国。“隘[ài],狭小。杜甫《登岳阳楼》称洞庭湖是“乾坤日夜浮”,整个天地在其中浮动,洞庭湖既可以气吞天地,那么同天地相比,中国自然显得狭小了。 洞庭景色如此雄奇,作者为之胸襟大开、激动不已。这是他登岳阳楼的最大收获。所以作者在赞美了洞庭之后,紧接着便写道:“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在世界上哪里还有比岳阳楼更好的登临之处呢?充分表达了他的兴奋心情。这是作者感慨的第二层意思。 作者在观赏风景的同时,想起了古代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有拘负有才能的政治家,受到楚王和朝廷里坏人的迫害,写过著名的长诗《离骚》,后来自沉于汨罗江而死。这里的“沉累[léi]就是指屈原。(累,意思是受冤而死的人。因为屈原是自沉而死,所以称他为沉累。)“欲吊沉累无所”以下三句,是说自己想吊念一下屈原,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恰巧有渔人樵夫在这里悼念屈原,对他在《离骚》中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表示同情。“哀此写离忧”,即指《离骚》中表达的爱国思想。这几句含义很丰富,通过怀念屈原,表现了作者积郁于心中的爱国情绪和对当时朝政的不满;通过人民的哀思,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心。这可以说是作者抒发感慨的第三层意思。 结尾两句是说作者思绪万千,不禁仰天呼唤“虞舜”,那是上古的一位帝王,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杜甫的叫虞舜,想苍梧,是指想念唐太宗,望唐太宗的昭陵,即怀念唐代的兴盛时代。作者在这里借用杜甫的话,同样表达他怀念北宋的兴盛时代,感叹南宋小朝廷在走下坡路。这种想望不免落空,看到的只是“杜若满芳洲”,只有长满叫做杜若的香草的芳洲罢了。“芳洲”意思是长满香草的土地。最后这一笔的妙处在于又从感慨回到了写景,这就避免了一味感慨的单调性,又把读者的目光和思绪引向更深更远的境界。 原载:《唐宋词选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