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选》,《万叶集》是日本公元8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和歌总集,是日本民族诗歌从不定型的古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的标志。这部集子收和歌4500余首,其中由31个音节组成的短歌。《万叶集》主要由大伴家持总其成,又经其后数人的加工,形成今传的版本。书中的和歌以雄浑真率见长,保存着日本古代民歌的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的风格。 推荐版本:李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源氏物语》,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约978-1015)所作,作品出现于11世纪初,作者是宫廷女官,出身于中层贵族,对平安宫廷贵族的生活有切身体会。作品生动逼真地反映了平安宫廷贵族五光十色的生活,揭示了贵族妇女普遍遭受的痛苦与不幸。作者的创作方法、作品的批判精神以及艺术技巧都远远超出同时期其他作品,成为日本平安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巨著。 推荐版本: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今昔物语》,日本12世纪中叶出现的著名"世俗说话"集,收集了一千多篇短篇故事,标志着古代文学已脱离了反映贵族生活的樊篱,开辟了新的描写领域,并且摒弃了描写贵族生活的"王朝物语"式的那种缠绵婉约的文体,创造出一种粗犷刚劲的"和汉混淆"文体,为日本文学语言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平家物语》,日本12世纪出现的一种所谓的"军记物语"中的一种。这部作品抒情与叙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篇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作品中塑造的英雄群像,长期成为日本人民喜爱的典型。这部作品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艺如戏剧、小说、曲艺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的韵文散文兼用、和汉混淆的文体,对以后的文学语言产生极大的影响。 推荐版本:周作人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芭蕉七部集》,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的诗歌总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芭蕉俳谐风格的变化和发展。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的作品被日本近代文学家推崇为俳谐的典范。近代杰出作家芥川龙之介盛赞芭蕉是《万叶集》以后的"最大诗人"。至今,他依然被日本人民奉为"俳圣"。 《舞女》,日本作家森鸥外(1862~1922)的作品,发表于1890年。森留学德国,对西方文学有很深的修养。这篇作品以感伤的情调,写明治时期的青年太田丰太郎,在功名利禄的影响下,抛弃的国情人,从柏林回日本效力天皇的故事。这是一首与现实妥协的青春哀歌,反映了"自由民权运动"失败后处于天皇制沉重压迫下一部分人的心理,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中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品。 推荐版本:宋再新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浮云》,日本小说家、翻译家二叶亭四迷(1864~1909)的长篇小说,写一个正直的青年内海文三被录用为政府的下级官吏,本想克己奉公,奉养老母,和意中人结合,保住个人幸福,现实却非常无情,官场的尔虞我诈,是他无法容身,美丽的恋人也随他人而去。小说揭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也触及明治社会单纯模仿西方的种种浮浅的所谓"文明开化"的现象。小说被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推荐版本: 出版社,19 年版 《我是猫》,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的早期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对日本近代社会给予有力抨击。后期的作品转入以现代人的伦理道德问题为主题,利用细致的心理剖析,揭示出个性解放与社会习俗的冲突。夏目的作品对以后的"白桦派"与"新思潮派"均有很深的影响。 推荐版本:刘振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独步吟》,日本作家国木田独步(1871~1908) 早期诗集。主要作品表明了他对日本现实的失望,寄情于不受现实玷污的大自然的心情。中期作品大多是对"山野水滨小民"的不幸表示同情之作,带有浓郁的感伤情调。晚期写出了若干现实主义的佳篇。 《破戒》,日本诗人、小说家岛崎藤村(1872~1943) 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出身于农村贫穷的家庭教师家,他的父亲告诫他,要终身隐瞒自己贱民的出身,否则就要被社会唾弃。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不能继续任教。作品揭露野蛮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种恶势力,博得广泛赞扬。 推荐版本:柯毅文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雪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1899~1972)的重要作品,小说描写一个舞蹈家追求一个艺妓,当艺妓深深爱上他时,他却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认为这是一种"徒劳的美"。另外两篇著名小说,《千只鹤》和《古都》常常与《雪国》合集出版,前者写主人公同亡父的情人及其女儿之间的恋爱故事。后者主要描写一对贫寒的孪生姐妹的不同生活境遇和曲折的爱情故事。 推荐版本:叶渭渠译,《雪国·古都》,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 《古都》,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一对贫寒的孪生姐妹,分别在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中长大成人。姐姐原先为一个年轻织匠所爱慕。这个织匠因门第悬殊,后转念于她的妹妹。 推荐版本:叶渭渠译,《雪国·古都》,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 《天平之甍》,日本小说家井上靖(1907~ )的长篇小说,写唐代高僧鉴真于十一年内历尽千辛万苦,克服航海困难和社会上各种阻力,五次东渡均告失败,至第 六次终于成功地抵达日本的故事,反映了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业绩。 推荐版本:郑民钦等译《井上靖文集》(3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敦煌》,日本小说家作者井上靖,描写一个落第的书生赵行德在奔赴西域途中,搭救了一位汉族和维吾尔族混血的王女,并对她产生爱恋之情;后来王女被人抢占,跳楼殉情,赵生落户边疆,在战乱中将大批经卷藏入千佛洞,成为敦煌石窟文化的一部分。 推荐版本:唐月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山民》,日本小说家江马修(1889~1975)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通过明治维新在飞□山区所引起的动荡和变化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各个阶级、阶层的动向,特别着力于描写农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他们悲壮激烈的斗争,指出农民斗争是明治维新的根本推动力。它是江马修的代表作,是他20余年心血的结晶。 推荐版本:卞立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玄鹤山房》,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小说,通过老画家之死,揭露家庭内部的纠葛,反映了人生的惨淡和绝望心情,暗示旧事物的衰亡和新时代的来临。写这篇作品时,芥川已萌自杀的念头,使以后的作品如《海市蜃楼》等充满了阴郁气氛。 《没有太阳的街》,日本小说家德永直(1899~1958)的长篇小说,作品广泛反映了日本战前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塑造了工人、罢工领导人、资本家、议员、警察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描写了工人有组织的斗争和先进工人的形象,显示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成就。 推荐版本:李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我们的时代》,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1935~ )的长篇小说。作品写一个迷惘的大学生想自杀又没有勇气,他所代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垮掉的一代"。小说在创作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影响,写作方法又受现代主义影响,作品中夹杂一些荒诞不经的描写。 推荐版本:郑民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梨俱吠陀》,印度古代《吠陀》文献中的一部。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印度现存的一部最古的诗集。现在只有一派的传本,收诗1,028首,其中有11首历来认为是附录。"梨俱"是书中诗节的名称。它的编订年代可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比 4部《吠陀》中的其余三部都早。诗的创作年代又有先后。它所用的语言也比印度其他上古文献更为古老。 《罗摩衍那》,印度著名史诗,相传为蚁蛭所作。《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传》。全书写的是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通篇约有两万颂,即四万行。篇幅之所以这样大,有两个原因:第一,同印度其他古籍一样,插入了不少的小故事;第二,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的笔墨。 推荐版本: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推荐版本:《季羡林文集》(17-24),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摩诃婆罗多》,印度古代史诗。内容复杂,包罗万象,印度古代史诗和往世书中重要的传说故事几乎都出现或被提到;关于印度教的教规和法典,有整章整节的叙述;古代各种重要哲学思想或多或少也有反映。近代流行的一部印度教圣典《薄伽梵歌》,就是这部史诗中自成系统。 推荐版本:金克木译(《初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推荐版本:黄宝生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牺牲》,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泰戈尔(1861~1941)的剧本,是由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圣哲国王》改编而成,描写国王废除以众生的鲜血向女神献祭这一陋俗所遇到的种种阻力,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的习俗。19世纪80年代,新印度教派企图利用宗教谋求民族复兴,主张复古和严格遵守印度教一切传统教规,在加尔各答甚至恢复了向毁灭女神迦梨供献牺牲的祭典。 《戈拉》,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作品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战士戈拉的形象。他歌颂新印度教派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派主义、崇洋媚外也进行了鞭笞。 推荐版本:刘寿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吉檀迦利》,作者泰戈尔,这是作者最优秀的一部宗教抒情诗集。泰戈尔热爱人生,从不逃避现实,因此他的神仍然是在流离失所的最贫贱的人群中间,是在"锄着瘠地的农民那里、在敲石的筑路工人那里",通过"劳动和流汗"才能走近它。1913年这部诗集以英文出版后,在西方引起了轰动,并因此成了东方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推荐版本:冰心、郑振铎译,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鸠摩罗出世》,印度古代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330?-432?)的长篇叙事诗。取材于印度古代神话传说。鸠摩罗就是战神室犍陀。他是大神湿婆的儿子,应众神之请,托生下凡,充当众神的统帅。史诗《罗摩衍那》里也有这个故事。 《云使》,印度古代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夜叉,在流放时思念妻子,托云彩带口信给自己的妻子的故事。他对云彩详尽地描绘了走向北方的路程,描写沿途的自然风光,并叙述自己思妻的哀愁,对诗人的故乡优禅尼和夜叉城阿罗迦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诗化描写。 推荐版本:金克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沙恭达罗》,国王豆扇陀到林中行猎,与净修林仙人的义女沙恭达罗一见倾心,私自同她结了婚。临别时国王递给她一个戒指作为信物。不久沙恭达罗生下了王子,后来沙恭达罗携子进城寻夫,因为丢失了信物,国王拒绝相认。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国王见到了信物,回忆起沙恭达罗,终于在净修林里找到了失散的妻子和儿子。 推荐版本:季羡林等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 《优哩婆湿》(全译应是《通过勇力获得优哩婆湿记》), 印度古代戏剧家迦梨陀娑的诗剧。取材于一个印度最古的童话。讲的是国王补卢罗婆娑从一个恶魔手中救出了天宫歌妓优哩婆湿,二人一见倾心。国王回宫以后,朝思暮想。优哩婆湿回到天上,也是念念不忘。历经种种波折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推荐版本: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博爱新村》,印度印地语小说家普列姆昌德(1880~1936)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写一个地主与官警勾结,横行乡里,鱼肉农民,为了争夺财产,甚至陷害亲属。小说提供了农村中阶级斗争的广阔画面,但结局却违反现实,出现了一个理想的"博爱新村",农民的处境得到改善,皆大欢喜。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里写了一个青年农民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向往俄国的工农政权。 《戈丹》,印度印地语小说家普列姆昌德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何利原是一个自耕农,有几亩祖传的土地,他和妻子、儿女终年劳动、勉强可以温饱。何利有一个理想,就是买一头奶牛。由于他赊购的奶牛被毒死,宗教祭司、"长老会"的头人、警察以及其他管事的人乘机对何利多方敲诈勒索。他拚命作苦工,终于在刮热浪的一天昏倒,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而身后留下的20个安那也被婆罗门当作"献牛"(戈丹)的礼金搜刮而去。这部小说揭示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推荐版本:严少瑞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译《天方夜谭》。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和形形色色的故事,从天仙精怪和国王大臣到富商巨贾和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其中流传最广的有《渔夫和魔鬼》、《阿拉丁和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伯达航海旅行记》等。这些故事色彩绚丽,奇幻曲折,环环相扣,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奚若的四卷文言文译本,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1957、1958年版,纳训选译的三卷本。 推荐版本:李唯中、康曼敏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总统先生》,危地马拉小说家、诗人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的长篇小说,以独裁者卡夫雷拉为原型,对拉丁美洲普遍存在的寡头政治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揭露。阿斯图里亚斯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小说方面。他接受了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学两种传统的影响,并吸收欧洲流行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推荐版本:董燕生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玉米人》,危地马拉小说家、诗人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作品以神话传说的虚幻意境写山区农民的现实生活,以印第安人和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之间在种植玉米问题上发生的冲突为线索,揭示了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之间的矛盾。 推荐版本:刘习良等译,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 《牧鹅少年马季》,匈牙利诗人法泽考什(1766~1828)的叙事长诗,写马季三次惩罚贵族地主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勇敢,嘲笑了地主阶级的愚蠢,反映出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思想情绪。这部作品吸收了民间故事的特点,情节生动,富于幽默感,语言简洁,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在匈牙利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底层的人们》,墨西哥作家阿苏埃拉,M。(1873~1952)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受压迫的贫苦农民为土地和自由而斗争的故事,再现了墨西哥的民主革命,但作者把革命进程写得非常痛苦,使作品蒙上一层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色彩。他的小说大多描写1910年民主革命,成为墨西哥民主革命的一面镜子。 推荐版本:吴广孝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金云翘传》,越南作家阮攸(1765~1820)的长诗,取材于中国明末流传于民间的王翠翘与徐海的故事,作品生动地再现了黎王朝社会现实的重重矛盾。全诗3254行,结构严密,语言精练。在艺术性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尽管作品在情节安排方面有宿命论观点,人物塑造也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它一直是越南人民极为喜爱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推荐版本:青心才人编次,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真境花园》,萨迪用韵文写成诗文集。全书分 8章:记帝王言行、记僧侣美德、论知足长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年老衰败、论教育之功效、论交往之道。包括正义、行善、爱情、谦逊、知足、礼拜、教养、感恩、忏悔等篇章。诗人通过对帝王、僧侣以及商人、市民各类人物生活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虚伪与黑暗,歌颂了人类的善与美。作品中引用了大量的民间格言、警句。它的语言几百年来一直是波斯文学的典范。 推荐版本:杨万宝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安塔拉传奇》,阿拉伯古代长篇故事。系根据民间流传的古代骑士、七首悬诗作者之一安塔拉(525~615)的事迹加工整理而成。安塔拉是阿拉伯半岛一个部落头人的儿子,为黑人女奴所生。父亲不承认与他的亲缘关系,婚姻遭拒绝。安塔拉愤然出走,决心用勇敢和武力为自己赢得幸福和荣誉。他仗义行侠,转战南北,终意中人结成良缘。这个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古代的社会生活、道德风尚,有"阿拉伯的《伊利昂纪》"之称。 《九云梦》,朝鲜李朝小说家金万重(1637~1692)的长篇小说。写五台山莲花峰六观大师的弟子性真和八仙女因思凡遭贬,投胎人世,先后结成夫妇,在享尽人间欢乐之后大彻大悟,同皈佛门"极乐世界"。它的中心内容是要表明人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春梦"。有评论家认为《九云梦》是朝鲜出现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的标志。 推荐版本:韦旭升译,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春香传》,朝鲜古典小说。春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久,大约在18世纪被整理、加工成书。小说写南原府使李翰林之子李梦龙和艺妓月梅之女春香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小说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如书中"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一诗,就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在朝鲜人民心目中,春香已经成了一个纯洁、善良少女的代名词。虽然她历尽磨难,最终因国王的帮助而使自己美梦成真。 推荐版本: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葡萄牙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埃萨·德·克罗兹(1845~1900)的长篇小说。讽刺和揭露了宗教教育的恶果和盲目迷信的危险。小说写青年教士阿马罗被派到莱里亚的大教堂充当神父,他的老师迪亚斯神父介绍他与寡妇桑胡亚内拉一家来往。这个家庭经常有许多迷信的妇女聚会。阿马罗诱惑了寡妇的女儿阿梅利塔,却发现寡妇是迪亚斯神父的情妇。师徒两人互相包庇。阿梅利塔怀孕后为阿马罗遗弃,后在分娩时死去。 《堂兄巴济利奥》,葡萄牙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埃萨·德·克罗兹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暴露了从海外殖民地暴发归来的资本家的罪恶,笔锋冷峭,讽刺辛辣。主人公路易莎是里斯本中产阶级社会的一个年轻妇女,她的丈夫的堂兄巴济利奥刚从巴西发财归来,趁她丈夫外出经商之际勾引了她。他们有一封情书落到了女仆胡利亚娜手里,女仆以此要挟路易莎。巴济利奥又弃她而去巴黎。最后她在恐惧、悔恨、绝望中死去。 《纪伯伦诗文选》,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纪伯伦(1883~1931)诗歌、散文和小说选集。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短篇小说《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等和散文《音乐短章》和诗集《行列圣歌》以及《珍闻与趣谈》和《与灵魂私语》等都是阿拉伯文作品。在第一本英语散文集《疯人》后,他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先知》、《沙与沫》、《流浪者》等都有较大影响。《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推荐版本:冰心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陈定家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