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开拓创新 精益求精 ——评郭杰的《屈原新论》(增订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黄震云 参加讨论


     郭杰教授的《屈原新论》(增订本),最近由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了。该书自1993年初版以后,赵敏俐、姚小鸥、杨树增、周建忠、张庆利等教授都曾撰有书评进行介绍,作出了充分肯定。如姚小鸥以类比的方法,美之为从历史、文化、艺术三维视野中“追风入丽,沿波得奇”,是“这种为学术界所欢迎的严肃而富有学术价值和开拓精神的著作”(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十五年后,如其预言,出版社和作者重新增订出版。我在2002年第2期的《文学评论》发表百年楚辞研究总结文章的时候,也曾经多次提到郭杰的楚辞研究和《屈原新论》,认为是高水平的学术著作。郭杰教授《屈原新论》的增订出版,说明这部著作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体现了作者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也反映了学术规律,非常值得称道。
    该书一共26万字,分为导论和上下两篇,计十一章。还有三个附录:一个是探讨《生民》和《离骚》关系的文章,还有一个是海外楚辞著作提要7篇,以及出版评论5篇。郭杰教授的硕士论文关于《离骚》,从现存的下篇中关于《离骚》的文章看,也显示了他对楚辞研究的宏观的视野和深厚的学养。而上篇集中讨论了先秦政治思想与屈原的社会理想、先秦道德观念和屈原的人格情操、先秦国家观念和屈原的宗国意识、先秦神话诗歌与屈原的艺术形象、先秦美学思想和屈原的诗学观点等。这大概是其博士论文的核心或者说基础。下篇主要是分论,大概是陆续研究的成果。记得几年前我在写作屈原的文学思想一文以后,搜索同类文章,见到了郭杰教授的关于屈原的文学思想一文,其写成楚辞文学思想学术专门论文之进程明显最早,所以很佩服他的学术眼光和研究水平。那么这一观点显然充实到了先秦美学思想和屈原诗学观点当中。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应该是作者和本书最重要的特点。
    郭杰教授师承杨公骥先生、张松如(公木)先生等前辈学者。姚小鸥教授曾经赠给我一部《杨公骥文集》(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80万字。书后有李炳海教授关于杨公骥先生学术贡献的概述),全书我认真拜读过,杨公骥先生是一代宗师,著述激扬文字,引人入胜,有的还反复看过,像《西藏古史考》等。其中就有楚辞和屈原研究的内容,包括楚人的神话与历史,屈原所处的时代与屈原的生平等。从郭杰的著作和杨先生的著作对照起来看,其风格和视野显然都是对杨老师的学风成就的传承和发扬。郭杰教授受业名家,就学上庠,薪火相传,在学术研究中,高度重视资料的准确性的全面性、理论的深刻性和超越性,其著作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对于《屈原新论》,学术界本有定论;而本次增订的文字内容,也已经得到学术界很好的肯定。如《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原载《文学遗产》2001年4期),结合具体作品的例证,深入探析了从《诗经》到楚辞的发展演变的轨迹,并揭示了屈原在继承基础上的巨大突破,指出《生民》主要采取客观的、外在的视点,是保持着时空距离的呈现;《离骚》则采取主观的、内在视点,是浸润着主体情感、取消了物我界限的回忆。《离骚》真正从哲学意义上弘扬起诗人深邃的自我意识,上升到审美的高度,是强烈的个性化的内心情感化为生动永恒性的艺术形象。这些见解,一方面建立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上,一方面又经过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沉思,因而形成了突破前人的学术创新,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该文先后获得《文学遗产》2001—2002年度优秀论文奖,广东省第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深圳市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说明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同和赞誉,所谓“两美必合”,其斯之谓乎!由此可见,该书经过精心修订,进一步加深了学术厚度,实现了公木先生的期望“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些,更扎实些”了。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是本书开拓创新,立论公允,资料翔实,细致深入,因此决定了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学术著作。如屈原的诗学观点,作者经深入分析,肯定“美善统一”是其理论基础,而“发愤抒情”是思想核心。确实,楚辞被称为悲歌,而称为悲歌的原因是屈原的有意为之,并不是像抬木头那样吭育吭吆的呼唤,出自自然,这一点从《诗经》已经开始,并且从押韵看,也有调整音韵的例子,但是作为悲歌,作为诉说的屈原,确实是以发愤抒情为思想核心的。虽然大家也能感受到这一特征,但是归纳成理论及其位置,并不常见,这体现了郭杰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郭杰还对其艺术实践的个性鲜明和影响的深邃久远进行了论证。又如,关于《九歌》的音乐特性的研究。一般来说,楚辞的研究历史弥久,名家很多,一般很难深入,或者出彩。郭杰教授几十年研究楚辞,因此实学方面成绩也很突出。在本节中,郭杰首先对过去关于《九歌》音乐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兮”字在先秦时期的一般用法,特别是它在楚辞中的特殊用法,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展开研究,揭示出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所提出的五个结论,都能够推陈出新,卓然成一家之言。
    近年来,在夏传才、禇斌杰先生的关心指导下,本人研究《诗经》、楚辞,感慨很多。深刻地感觉到中华文明一体化的思想对文学研究的重要,《诗经》、楚辞本是诗的两个标志性阶段,又成为两个源头,从韵文到礼乐歌诗,声诗与徒歌,之间关系复杂,年代久远,需要我们踏实严谨的态度和很高的学术素养以及理论方法的配合,不适宜用《诗经》、楚辞来拿工资吃饭。从郭杰的著作来看,研究还是可以深入的,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像“兮”字的研究,闻一多先生从诗的世界进行过深入考察,廖序东先生从语法视野进行过详细研究。2007杭州楚辞国际会议上看到王德华教授对“兮”字的文化考察。郭杰教授的音乐考察,其拓展成就让人欣慰,相信他还会有更全面、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出现,后出理应转精,我们期待着。
    原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