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无巧不成书 戏言成巧祸—— 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肖旭 参加讨论

     著名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话本写到一个为人做妾而又无辜被处死的陈二姐。陈二姐是陈卖糕的女儿,出身城市贫民。丈夫刘贵住在南宋都城临安,话本说他 “祖上源是有根基的人家”, 大 约属于官僚地主阶级。刘贵早先还读书做文章,求取功名,后来家道中落,就改行学做生意。但这个富家子弟读书不长进,做生意也是外行,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 妻子王氏,娘家还算富有。陈二姐是他没有穷困时娶的小娘子。他与妻子王氏,去给丈人王员外拜寿,王员外留他住了一个晚上,送他十五贯钱,去开个柴米店,以 便维持生活。刘贵拿了钱回家,进城遇到个相识的朋友,留下喝了一会儿酒,到了家门口,已是点灯时分。陈二姐一人在家守到天黑,闭了门,在灯下打瞌睡。那刘 贵敲门,敲了半天才把她惊醒。刘贵抱怨她开门开迟了,又带着几分酒意,就故意吓唬陈二姐,说是把她典给了一个客人,典了十五贯钱,待以后有了钱时,再把她 赎回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妇女可以被人随意买卖,自己丝毫做不得主。作品这样描写陈二姐: “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陈二姐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回娘家去告诉父母,又怕有人来把她带走,当晚就轻轻出门,与邻居朱三妈借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上路,遇上一个卖丝的小伙计崔宁。这崔宁与《碾玉观音》里的崔宁同名同姓,不是一个人。他从城里讨账,收了十五贯钱往回赶,顺路伴送陈二姐一 程。谁因陈二姐离家后,小偷摸入房中,杀死刘贵,拿走了刘贵的十五贯钱。邻居追上陈二姐,连同崔宁送去临安府衙门。崔宁身上正有讨账的十五贯钱,临安府尹 就认定他是奸夫,伙同陈二姐谋死亲夫。崔宁与陈二姐,有口难辩,被打得死去活来,二人受刑不过,只得屈招。临安府尹把崔宁判“斩”,把陈二姐判“剐”。话 本作者说: “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清楚之下,何求不得!”
     话本通过陈二姐的冤死,着重揭露封建官吏的昏庸无能,草营人命。全篇在“错”字上设计情节,先写造成冤案,后写昭雪冤案。而从冤案当中,使读者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妇女,尤其是平民百姓的妇女,命运是十分可悲的。
     这篇小说既有主导的积极的一方面,又有次要的消极的一方面。
     从 积极的主导的方面 看,小说通过善良无辜的陈二姐和崔宁被冤屈处死以及最后得到昭雪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吏滥施刑罚、胡乱判案、草菅人命的罪行。出于强烈的义愤,作者不禁在小说里直接出面发表议论,他 还 对 昏官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作了揭露和批判,而期望有“公平明允”的清官出来为人民主持正义,这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广大被压迫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者鲜明的爱憎 倾向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作者没有认识到冤案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败,而过分地着眼于问官个人的贤明与昏庸,因而后文 便写由于“换了一个新任府尹”,陈二姐和崔宁的冤案便得到了昭雪,矛盾的解决是多少带有一些偶然性的。
     从 次要的消极的方面 看,作者将这个社会悲剧的产生归结为“戏言成巧祸” ,奉劝世人不可随便乱开玩笑。这种认识反映了生活视野不够开阔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在“世路窄狭,人心叵测”的 黑暗社会里,生活在下层的市民群众,靠着自己的勤劳奋斗“持家养生”,希望平平安安地生活,却随时有可能遭到从天而降的不测之灾。他们从自己狭隘的生活经 验出发,往往将社会灾祸解释为个人的命运不好,或者是由某种偶然性的因素所造成。说话人便反映了市民听众的这种狭隘落后的思想和心理,通过这个故事来帮助 人 们总结经验教训,以避祸得福。但是这种认识削弱了小说揭露昏官草菅人命的批判的社会主题,其实际的社会效果也是消极的。
     俗话讲,“无巧不成书”。巧则奇,奇则巧,奇巧即偶然。偶然是必然中的偶然;意料之外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偶然必经得住必然的检验,意料之外必合乎情理。“奇”要不悖情理,“巧”应事所必然。 作为宋元时代走向成熟的小说话本的代表作,《错斩崔宁》的叙事艺术(也就是说话人讲故事的艺术)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周详细密的艺术构思。小 说从一开始介绍人物的身世和人物关系,就跟全篇的思想倾向和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故事怎样发生,又将怎样发展、结局,说话人在开 讲以前就已作了通盘的考虑设计。因为全局在胸,讲述时便闲闲叙来,从容不追,讲前面时眼光直射到终篇,讲后面时又处处照应前面,设伏布置,呼应映照,使得 前因后果,脉络分明,井井有条,顺理成章。如 十五贯钱 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矛盾的产生、误会的造成,都由此而来。(大家想过没有,十五贯铜钱有多重?中国的铜钱,自宋元以后,单枚的重量有个大致规范,约在 3 — 4 克之间。按3克算,一贯钱一千文,就是3000克,3公斤。十五贯铜钱重45公斤,折合今制为90市斤,比两袋面粉还重。俗话说:“远 路无轻载”,崔宁是个收账的小伙计,要驮着90斤的重物长途跋涉,还要一路照顾萍水相逢的小娘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得不到解释,这个故事也就失 去了起码的逻辑依据。但我相信,我们的祖先是聪明的,决不至于让一个明显违背生活逻辑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而且竟然没有一位说者、听者提出质疑来。因此不能 不考虑,在这个故事中的十五贯钱 ,真的是体积大、分量沉的铜钱吗?有无可能是另类货币?其实你如果熟悉中国货币史,就会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 的国家。从西周时就有类似纸币的货币,是皮革制成的。唐朝的纸币叫“ 飞钱 ”, 宋代的纸币叫“交子”、“会子”。到了元朝,就几乎完全使用纸钞了。元代的纸钞号称“宝钞”,用一种特殊的纸印刷的,单位和铜钱一样,有“贯”有“文”, 面值分十等,有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也有一贯、二贯等等。朝廷硬性规定:民间不准金银、铜钱流通,纸钞是当时唯一的法定货币。后来又发行一种 “银 钞”,单位和白银一样,也按“两”、“钱”、“分”、“毫”、“厘”等标志面额,由二厘至二两,共分十三等。所以我们读元代文献,说到多少贯,多少文,或 是几锭、几两、几钱,指的其实都是纸钞。这样一来,十五贯钱 的问题就解决了。导致三个人死于非命的这十五贯钱,其实应当是纸币。这个故事应当发生于宋元 时期,在元代“说话”时做了修改补充,因为元代社会上全部使用纸钞,说故事的人直接说多少贯,不着解释“ 这是纸钞,不是铜钱 ”。可是到了明代,纸钞不流通了,“三言”作者在整理小说时,把十五贯描绘成铜钱,于是出现上面所说的纰漏。)陈 二姐被出卖的戏言,刘贵的遭窃被杀,崔宁的被牵累蒙冤,都因为有十五贯钱。为了后面情节的发展,作者在开头介绍刘贵时就作了伏笔。特别写他家道中落,时乖 命蹇,半路出家不会做生意,以致消折了本钱等等,便是为了后文写他丈人资助他十五贯钱开设米店,以及刘贵回家跟陈二姐开玩笑说是将她出卖得了十五贯钱等等 情节,提供生活的依据。交代陈二姐小妾的身分,也为了后文写她听了刘贵的戏言后信以为真,以至连夜出逃的情节。因为小妾地位低贱,可以买来,也可以卖出。 这样就使得情节的演进合情合理,真实可信。同时作者又特意交代刘贵跟妻妾三人和睦相处,这样在小说一开始,就从人物关系上将陈二姐不会杀死丈夫而系无辜蒙 冤暗示给读者。这样精细周到的构思,标志着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成熟。还特别注重故事结构的完整性,讲究开头,注重结局,严谨完整,以适应市民群众的心 理要求与欣赏趣味。正如《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条里所说的那样:“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收拾,指故事结局。话头,指故事开 头。意思是说要注重并研究故事的开头结局,不使落入陈规俗套,做到多种多样别开生面。
    第二,在情节结构上,采用双线发展组织全篇故事,分合有致,转接自然。 旧 小说中常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套语,是说话艺人转换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段。这篇小说运用这种手段极为娴熟。全篇故事情节,以刘贵的被杀分为前后两大部 分,前后两部分都是双线发展,但又略有不同。前面部分,一条线是刘贵的活动,一条线是陈二姐的活动,交错发展,时合时分。后一部分,一条线写王员外、大娘 子,众邻里,一条线写陈二姐和崔宁,也是交错发展,时合时分。篇中多处以“放下一头”、“不题”、“闲话休题”等,轻巧裕如地完成了情节的转换衔接和穿插 分合。因此,情节虽然曲折,却显得繁而不乱,井井有条。
     第三,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巧妙地组织和发展情节,这就是俗话说的“无巧不成书”。 这 是作家通过虚构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和集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偶然揭示了生活的必然。例如,刘贵戏言将陈二姐出卖,以至造成她的出走并蒙冤被杀的悲剧,这一偶 然性情节是建立在封建社会里夫权统治下妇女悲惨命运这一必然性的基础之上的。又如,陈二姐与崔宁同行,是引起邻里误会和昏官误判的偶然因素,但也是建立在 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认为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必然基础之上的。这样,不仅使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而且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内容。
     第四,作者在对情节进行提炼的基础上,做到了精心剪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小 说的主旨在揭露和批判问官的糊涂,但审案过程却写得十分简略,而对刘贵的被杀以及陈二姐借宿邻居、夜里出走在路上遇到崔宁等种种情形,不仅详加叙写,而且 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多次重复,不断加以强调。这样的艺术处理是十分高明的,因为把死者善良无辜的事实写得越充分,她蒙冤被杀的真情在读者的心中就越清楚, 就越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因而问官的昏庸可恨就毋须多说便意在不言中了。
    第五,运用生动的白话口语叙事状物, 成功地做到了用白话来描写社会日常生活,叙述骇人听闻的奇闻逸事,并用以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它第一次用白话文来描写叙述社会日常生活,把当时社会上的人情世态,做出生动的描绘。
    第六,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并善于通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言行等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具有个性的人物,如崔宁、陈二姐等。这些人物都是个性化很强的形象,读后在人们心中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尚有粗糙之处,但它却是可贵的开始,对以后的小说、戏曲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