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任是无情也动人——关于新版《西滢闲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张彦林 参加讨论

    读蔡晓妮女士新编的《西滢闲话》,顿觉大开眼界。
    该书正文前有《梁序》即梁实秋作的序言,后有《我的父亲陈西滢》,即陈小滢的文章。既无编者前言,也无编者后记,可谓干净利落,不染点尘。梁实秋的这篇序言当写于1963年9月9日,因为从这本《西滢闲话》目录看,少录了四篇文章,即《共产》、《流会》、《“首都革命”与言论自由》、《表功》,这恰与1969年11月台湾大林书店出版的“大林文库(45)”一样。所以,可以认定该书延用版本应为台湾“大林文库”版。新版《西滢闲话》除收有原1928年新月版《西滢闲话》里七十四篇短文外,另辑有《西滢后话》十四篇,共八十八篇。而“后话”里应有六篇是陈西滢的翻译之作,即《少年歌德之创造》、《神话里的王子》、《元旦日的晚餐》、《时间同人开的玩笑》、《这个故事可不成》及《心理学与政治》。
    弄清了以上这些,再把这本《西滢闲话》拿来和中国大陆过去多家出版社出版的《西滢闲话》相比照,就不难看出它的可贵之处,其可贵处就在于它辑录了陈西滢的翻译作品。在以前的文献里,人们只知道陈西滢是翻译圣手,且多次指出别人翻译的谬误,别人也无一应。但是,现在读过陈西滢翻译作品的人却少之又少,至于陈西滢关于翻译的一些观点知道的则更少。郭沫若在《创造十年续篇》中说:“西滢和我相识是从他在《太平洋》上指摘我和郑君胥所译的《茵梦湖》开始。”这即是指陈西滢1923年10月发表在《太平洋》上的《译本的比较》一文。1924年3月,陈西滢又在《太平洋》上刊文《显尼志劳的剧本》,指出郭绍虞翻译的错误及校对者郑振铎的错误,并说:“谬误百出,意又不接,非但不能达到介绍的宗旨,并且恐怕得到极坏的反响。”因为他问题找得准,虽然一针见血,也没有人去反驳。除此之外,陈西滢关于翻译的见解独到,其翻译的水平也很高,章依萍在《古庙集》(1945年5月版)中说:“陈通伯的英文比英国人还好。”这样的夸奖并不过誉,陈西滢在英国及欧洲游学十年,对于欧洲各地的风俗人情、历史典故了如指掌,大凡你翻译过来的作品经他一看便知可否,这是肯定的了。加之其修炼之深之精,谁人能比呢。
    讲了这些的目的,只是想告诉读者,在重视陈西滢先生“闲话”的同时,更应该一读他的翻译作品,他的翻译作品除了《少年歌德之创造》、《梅立克小说集》,另有《父与子》(屠格涅夫著)及少量的曼殊斐尔的小说。关于如何做好翻译,他写过一篇专论《论翻译》刊发在1929年6月的《新月》月刊上。他对翻译好一部作品的见解是要形似、意似、神似,“只有译者与原文化而为一才能产生良好的译文”。这是他关于翻译的经典之论。
    陈西滢的译作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并不太多,但就是这极少的作品却代表了他的水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标。他的翻译作品1949年以前也是一版再版,备受读者喜爱。蔡晓妮女士第一次这样大量的把陈西滢的翻译之作附于“闲话”之后,其用意可见一斑。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0月0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