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 ——《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成果简介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暨南大学程国赋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4BZW027),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2008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课题组成员有:王进驹、杨林夕、吕贤平、鲁茜。
    这项成果涉及到明代小说刊刻者、刊刻原因、刊刻地域、刊刻文本、接受群体等多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作如下创新:
    这项成果认为,明代坊刊小说的稿源主要有四种,即:购刻小说、征稿、组织编写、书坊主自编等。在稿件形成过程中,书坊主体现很强的参与意识,多方拓展稿源渠道。以邓志谟为代表的明代下层文人受雇于书坊主或围绕在书坊周围,从事小说编创工作,标志着中国小说创作史上最早的专业作家队伍的形成。
    从明代小说流派角度来看,明代书坊与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含情色小说)、公案小说、时事小说、话本小说诸流派之间关系紧密。在小说流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明代书坊主亲自创作并组织策划,坊刻小说产生典范意义与“后续效应”,由此推动不同小说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以明代历史小说流派的创作、刊刻为例,形成相对比较集中的几大历史题材,如列国系列小说、说唐系列小说、说岳系列小说、杨家将系列小说、明代开国系列小说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明代书坊及书坊主有意识组织、策划的结果。
    从坊刻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来看,明刊小说插图的刊刻形态存在着从全相(像)到绣像的变化、从普遍采取上图下文到形式多样、灵活创新。这项成果探讨坊刻小说插图的功用,认为小说插图具有直观性、实用性的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小说作品文字与情节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的言行与性格、展示小说所描写的社会背景,具备“导读”的功用。同时,它还具有审美的意义,呈现广告效应,插图的标题对通俗小说回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迪。
    从小说选本角度考察,明代书坊编印选本的原因是丰富多样的,因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刊刻《国色天香》、《绣谷春容》、《万锦情林》等类书型小说选本;编刊《今古奇观》等话本小说选本以满足明末市民阶层读者的需要;为适应传播的需要而精选小说。这项成果认为,明代中篇文言小说选本存在重复选文的现象,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书坊模拟、跟风的特点密切相关。
    这项成果认为,读者阶层的喜好、需求直接影响到明代小说的创作与刊刻。明代不同时期小说读者阶层的构成主体不尽相同,总的来看,万历中期以前,小说刊本的读者主要由中上层商人、士子群体构成;万历中期以后,由于刻书成本降低,书价下降,大量下层读者才参与到通俗小说的阅读与传播领域。
    随着下层市民群体逐渐成为小说读者的主体构成,书坊及书坊主推动语言通俗的演义体小说的编刊,着意表现小商人、不得意的书生等市民群体的文学形象,在小说的题材选择、文体形式、叙事艺术诸方面,注重适应下层读者的精神需求和阅读水平。在小说刊刻形态上采取分栏刊刻、合刊诸形式,以满足读者阅读需要;注重适应读者怀才不遇、追求团圆、娱乐等心理,由此推动不同流派的小说创作,导致不同的小说结局。
    这项成果一方面强调明代书坊对小说创作、刊刻所起到的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明代书坊因为过于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而随意翻刻、删改、作伪等缺陷也予以揭示,试图客观、全面地探讨明代书坊与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专家点评:
    作者治学追求扎实,不作炫夸,在平实的论述中时出新见,时有创获,如关于明代坊刻小说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见解,对明代公案小说的总体评价等。成果比起同类著作,资料更完备,论述更充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