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成人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中,《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也很有名。这是范成人晚年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退 居石湖时,在对农村生活经过较长时期的观察体会的基础上写成的。诗前小序:“淳熙丙午,沉疴少舒,复至石湖归隐,野外即事,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 兴》。”组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洋溢着浓烈的乡土气息。诗人把对农村 自然景色的描写、对农村劳动以及农民淳朴品质的歌颂,同揭露封建剥削结合起来,使这组诗歌有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他融合了《诗经·七月》农事诗、陶渊明田园诗和中唐以来关于农家生活的讽谕诗三种农村题材诗歌的传统,在田园诗中同时表现了三方面的内容:描述四季农事和乡村习俗;歌咏农村的自然风景和淳朴民风;反映农民疾苦,抨击封建苛政。 第—,诗人描写了农村的自然景色和一般生活场景。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是写春末夏初的景象,水果树上,梅子黄熟了,杏子肥大了,庄稼地里,白色的荞麦花开得正旺盛,黄色的油菜花已不多了。这些都是农民的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农民都下地劳动,不得空闲,家里反倒显得很安静,只有蜻蜓蝴蝶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籍,知是儿孙斗草来。”社, 是农村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地方。农民在这里祈祷丰年,点燃蜡烛、焚烧纸钱,还聚集在一起歌舞欢乐,鼓声如雷。大家喝酒宴会,直到太阳落山时,老年人才醉 醺醺地由人扶回家去。沿路看到地上乱七八遭的花草,知道是小孙子们在这里斗草玩过。这些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农村自然风景和淳朴民风的喜爱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田园诗对这类题材描写得不多,而在范成大诗中却是一个颇有份量的主题。它不仅在范诗中而且在范词中也有所表现(如《蝶恋花》“春涨一篙”一词)。 第二,诗人比较全面地歌咏农村的四季劳动,写了劳动的艰辛,也写劳动的欢乐,同时赞美了农村劳动者。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耞响到明。”诗中写出了劳动的紧张热烈场面,也写出了丰收时节农民的喜悦和劳动的欢快,可以看出诗人对劳动有亲切的体会。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写了农民为生活所迫,男耕女织,日夜劳作,小孙子虽然不懂得承担耕田织布的任务,可也仿照大人劳动,在桑树底下刨坑种瓜。诗人在这里歌颂了农民的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 在范成大以前,除了《诗经》的《七月》较系统地描写四季农事劳动、陶渊明一些田园诗人写自己参加农业生产的活动之外,很少有诗人以这么多篇幅来描写农村劳动情景。范成大的这些诗是对《七月》这样的反映农事题材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诗人揭露封建剥削,抨击各种苛政弊端,反映农民的疾苦。 “采菱辛苦废犁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流丹,即流血。鬼质,即鬼的样子。质就是形状。农民受不了地租的压迫,丢下犁以采菱为生,格外辛苦,十个指头流着鲜血,形容枯槁,不像个人样子,谁知近来湖面也要收租,仍然逃不出封建剥削的罗网。真是没有活路了。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垂 成,指即将完成。穑事,指收获庄稼。笺诉天公,是向老天爷请求的意思。剩,这里当尽量、过分讲。这首诗人写庄稼快收割了,可有很多的艰难,种的粮食正在结 籽,又怕风、又怕雨,还怕气温太低。农民祷告,希望老天爷别尽是坏天气,把眼看到手的粮食却夺去了那么多,须知收获的粮食有一半要抵偿私债,有一半要交纳 官租,农民本来一无所得。这里,诗人的揭露是很深刻的。这类诗是他早年《催租行》等诗主题的继续和发展,反映出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精神是一贯的。 以上是就单篇的分析,大率不过如此。 但是,如果我们不把它们从六十首组诗中孤立出来,而是从整个组诗出发并联系古代田园诗的发展过程来加以考察的话,我们将会对这些意境极为浅显、语言极为通俗的小诗之所以为人们瞩目有进一步的认识。 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范成大田园诗的“集大成”意义。《四 时田园杂兴》组诗使范成大在文学史上赢得“田园诗人”的称号。但应看到,它们与传统的以描写恬淡闲适的田园风光为主的田园诗有很大的区别,如揭露剥削,反 映农民痛苦,便是传统田园诗很少写到的,再如描写农业劳动和农村劳动者的生活习俗,传统田园诗也描写得不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体裁形式上,《四时田园杂 兴》都是别开生面的,是范成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范成大为什么写了这么多关于农村、农事题材的诗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范成大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两 宋尤其是南宋由于人口的剧增、密集,刺激了农业的高度发展。农事活动独特的丰富性和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激起了广大诗人艺术表现的兴趣,苏轼、秦 观、孔平仲、贺铸等都有一些描写农业劳动的诗。范成大的家乡——苏州,历来是财富之地,农桑之事尤其繁忙,范成大本人又关心农民,通晓农事,自然会大量涉 笔这一题材。 另 一方面,范成大“好纪事”、喜谈述,常常把风土笔记的作风带到诗中。他著有《吴郡志》、《骖鸾录》、《吴船录》、《桂海虞衡志》等多部方志、笔记,而“凡 经历之地,山川风土,多记以诗”。志、诗互相发明,并有详于诗者略于志的现象。这样,他的诗歌也就具有了风土笔记那样的志趣意味。后来人们常常称述范成大 田园诗能“曲尽吴中农事”的特点,并认为“纤悉毕登,鄙俚尽录,曲尽田家况味”是范成大“于陶、柳、王、储之外别设樊篱”(《柳亭诗话》)之处。可见,关于农事乡俗的志述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主要发明。我们所谈的这几首小诗,在六十首田园组诗中正是承担了记录农事的任务。明了范成大这类题材的价值,我们就不致于因诗的短小浅俗而轻视它。 范 成大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形象鲜明,情调活泼,意境清新,语言明快朴实,风格清新。《四时田园杂兴》还吸收了民间《竹枝词》的艺术营养,形成了平易亲切的 特点。杨万里的《石湖诗序》评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妩丽”、“奔逸隽伟”。范成大诗的缺点也较明显,有一些无聊的应酬诗和受佛、道家思想影响的消积颓废之 作。有的诗受江西诗风影响,排比生僻典故,好用释典禅语,难以卒读。又有的写得粗率浅露,缺乏诗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