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静下心才有文艺佳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原 参加讨论

    浮躁,是近些年文艺界的通病。
    浮躁的病源在于利益的诱惑。一位舞台导演可以同时在几部舞剧中出现,一个作曲家可以为几部影视剧和舞台剧穿梭配乐,一名舞美师可以在同一时间承担几台晚会的设计,多部作品居然可以由同一个编剧同时执笔。他们不辞辛劳地兼着几份差事,无非就是想多赚钱。而被多家同时聘请的往往是名流,因为有名、有号召力,所以人人争抢,还会竞相提高酬劳,利益诱惑因此更大,想抵御也难。一天换一个城市,不断赶场,曾经是一些文艺家的常态。
    浮躁病的后果就是平庸、模仿、抄袭、拼接,既自我复制,又复制别人。尽管这些导演、作曲家、舞美设计和编剧可能是高手,但也经不住如此快节奏的付出,再怎么有才,也会被迅速挤扁榨干,江郎才尽是必然结局。于是,晚会风格的雷同、电视剧题材的高度重复、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舞台剧的似曾相识,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胡编乱造、跟风转,就成为一些文艺作品的特征。
    在浮躁的风气中,文艺评论也不能幸免。这个某某研讨会需要捧,那个某某演出需要吹,每写一篇还有丰厚的红包,在盛情之下,在利益面前,文艺评论丧失了独立的品格,失去了批评的意义。
    在浮躁风气下,数量是可以保证的,有利益驱动就有数量的增加,只要金钱招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质量却是无法实现的,为了争速度,在紧赶慢赶中根本无暇思考,自然会走捷径,走捷径的最快方式就是东拼西凑,这样的作品,哪来的质量?
    创作是文艺家的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而古往今来,文艺佳作无不是静下心来创作的。静下心来,远离尘嚣,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甚至是“十年磨一剑”。如果只图多接几个活儿,天天惦记着一夜暴富,或者老想上镜头、拉粉丝,就不可能静心、潜心;如果忙于争名逐利、游走官场,用文艺去当权钱的敲门砖,就不会创作出有境界有格调有品位的佳作。
    文艺佳作的诞生,还需要作者和表演者不断汲取生活养分,大量阅读、欣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在中外文化中积淀底蕴,也需要精心思考、反复淬炼,这些无不需要静心潜心,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文艺佳作不是盲目追随市场的平庸货,这就需要制作公司、文化团体不能只盯住眼前的效应,抓住少数几个当红名人大做文章,或是一部作品走红后,就竞相模仿。事实证明,名人并非神仙,急而多则滥,败笔也不少见,模仿、效仿必然粗制滥造。
    想当官就别想发财,与此同理,从事文艺创作也是有得有失,为了静心潜心创作出精品,只能舍弃许多利益诱惑,而为了社会效果舍弃经济利益,则是文艺工作者的文化担当,不想担当的人,恐怕也不配文艺工作者的称号。
    原载:《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