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集电视剧《彭雪枫》是为了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由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与上海中船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9月7日至15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全国60多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网络点击率超过10万人次,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好评如潮。中央电视台的收视排行结果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达5.50个百分点,创下了同时段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收视率之最,在近年同类题材电视剧中名列前茅。电视剧《彭雪枫》以史诗般的品格展现了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魅力,是人物传记类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又一次突破和新收获,给革命历史人物影视画廊增添了新的艺术形象,也是献给建军80周年和新四军组建70周年的一部精品力作。为了总结这部电视剧的成功经验,中国电视艺委会、总政宣传部艺术局、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第二炮兵政治部宣传部日前联合为该剧举行了研讨会,本版摘发部分领导专家的发言。 ——编 者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独特作用 □杨新贵 电视剧《彭雪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广大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大家认为,电视剧《彭雪枫》思想深刻、风格朴实,塑造了我军高级将领彭雪枫同志的英雄形象,将一位有激情、有胆识、有魅力的英雄人物展现于荧屏之上,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歌颂了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是一部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一位观众看完《彭雪枫》动情地说,“只有把人民当作自己父母来敬畏的人,人民才会把他当作自己真正的亲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是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又一次重要收获,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彭雪枫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他投身革命20余年,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电视剧《彭雪枫》运用生动丰富的艺术语言和众多感人的细节,描绘了彭雪枫从1936年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到1944年在抗日前线牺牲的这段光荣历史,着力展示了他文韬武略的政治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该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不仅着力表现了彭雪枫的政治军事才能,还表现了他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批评,心地善良、胸怀坦荡的思想境界,并通过对父子情、夫妻情的生动刻画,体现出一位军事将领的质朴品格和高尚情操,使广大观众在审美中获得了教益。 电视剧《彭雪枫》再次证明,我们的影视创作,完全能够从我党80多年的革命历史和几代革命人物的人生历程中,不断挖掘出与时代主旋律相呼应的题材资源,打造出艺术魅力独特的文艺精品。电视剧《彭雪枫》为文艺创作如何进一步高扬革命精神、讴歌理想追求提供了成功经验,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带来了有益启示。 一、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说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文艺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革命历史题材,比起一般历史题材的创作,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先进思想的照耀和崇高精神的弘扬,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历史规律与艺术规律的有机统一,使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真正成为历史和艺术共同浇铸起来的精神大厦。二是在史实材料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语言的使用上,与一般的历史题材相比也有更高的要求。《日出东方》《长征》《延安颂》《开国领袖毛泽东》《恰同学少年》等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优秀电视剧,都是把历史真实放在首位,同时,按照艺术规律进行了必要的虚构和想像,较好地实现了历史和美学的有机结合。这些文艺作品产生的热烈反响充分说明,广大群众对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领袖人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反映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文艺作品有着特殊的喜爱。这就要求我们的创作者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历史本质,努力实现历史与艺术的辩证统一。 二、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说明,弘扬主旋律的文艺创作,一定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为标准,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坚持严把艺术质量关。实践证明,缺少思想的艺术是没有震撼力的,缺少艺术的思想也很难有感染力。只有思想、艺术俱佳的作品,才可称之为弘扬主旋律的作品。越是革命历史题材,越是要珍惜创作资源,越是要深入开掘、反复磨砺,越是要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任何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都要有新颖的构思、生动的细节、鲜活的人物,都必须在艺术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才能真正靠作品自身的艺术魅力吸引观众、赢得市场。 三、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说明,进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如果没有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就不能激发创作的极大热情,也难以迸发出巨大的艺术创造力。该剧主创人员正是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深入了解,被彭雪枫同志的人生经历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才激发出大家旺盛的创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电视剧的创作当中。一部成功的作品离不开创作者的感情投入,创作者只有饱含对革命历史的真情、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才能充满艺术创作的激情。这种深厚感情是在研读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真正了解和感悟革命历史人物才得出来的;是在深入到创作对象的精神世界,准确地把握创作对象的思想历程和情感变化,并深深地感动了自己才得出来的。 四、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说明,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创造精神。一部优秀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产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成功背后凝结着许多无名英雄的心血和汗水,也少不了党史、军史、文献、影视管理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倾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我们在总结这部作品的成功经验时,还深切体会到,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与第二炮兵政治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这样的支持和帮助,是电视剧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今后,我们在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时,要继续遵循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生产规律,调动各方面力量,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不懈地探索和努力,进一步发挥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方面的独特作用。 创造生命的最高价值 □张 东 彭雪枫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经历独特的人物,他的一生既辉煌又坎坷。他出身贫寒,早年投身革命,20多岁时已是声名显赫的红军名将。抗战时期,他在八路军、新四军中都担任过重要职位,参加或指挥过众多著名战役、战斗,被公认为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人才。然而正值风华正茂的他却被一颗流弹击中,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7岁的年轮上。 生命的价值,并不能完全按照时间长短来考量。彭雪枫短暂的一生,只经历了37个春秋,但他却用这短短的30几年,创造出了一个灿烂非凡的人生。18集电视剧《彭雪枫》撷取将军灿烂人生中的一段精彩乐章——表现了从1937年到1944年彭雪枫在山西、河南、淮北一带的斗争历史,向世人展现了彭雪枫伟大的人格和情感。 这也是将军人生的最后八个年头,是他人生经历最丰富、最具魅力的时期,也是最能显示彭雪枫才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他面对的是极险恶的社会环境、残酷的战争和复杂的统一战线工作,他收获了甜美的爱情,也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涩。所以说,选择这一段历史,对于全面展现彭雪枫的人格品德,他的精神世界和美好情操是非常合适的。 近年来,荧屏上的将帅形象不少,这些剧中的主人公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人生,但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又是不同的,彭雪枫的人生经历可以用“才华横溢”和“英年早逝”这八个字来概括。而电视剧《彭雪枫》着力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将军的才华和情操,例如全剧开篇,他受毛泽东钦点到山西争取阎锡山,为红军东进抗日开辟通道。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工作,阎锡山为人谨慎、多疑,八面玲珑,他与国、共、日三方都有交往,同时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对红军的东进有种种顾虑,彭雪枫细心分析了阎锡山的心理,刚柔并济,成功地争取到了阎锡山的合作,为红军东进抗日打开了通道。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情节非常有意思,就是彭雪枫处理毛泽东与阎锡山的意见分歧,在红军从哪里过黄河的问题上,毛泽东与阎锡山的方案不同,这两个人都是不容易轻易让步的人,但此时如果双方的意见不能统一,就会延误战机,迟滞红军的整体部署,彭雪枫处在矛盾的焦点上,他反复权衡利弊,给毛泽东发电报直陈了自己的意见,最终毛泽东部分同意了阎锡山的红军乘火车入山西的方案,同时在原则问题上,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实际上是双方各让了一小步,达到了红军东进抗日的目的。彭雪枫的政治斗争能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彭雪枫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是共产党将领中少数撰写过军事论著的将领之一,他对人民军队建设的远见卓识和突出贡献,在这部电视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熟悉彭雪枫的人都知道彭将军有三宝:《拂晓报》、拂晓剧团与骑兵团。这前两宝秉承的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建立骑兵团的设想,充分体现了彭雪枫作为军事家的胆识和见识。在那个年代,骑兵就是“快速反应部队”,彭雪枫在与日军几次交手中深受对方骑兵的伤害,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速度”对于战斗成败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不遗余力地为建立自己的骑兵部队努力,他明明知道当时我军的经济条件非常困难,而一个骑兵团的经费可以养6个至7个步兵团,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立起新四军惟一一支骑兵团。这支“快速反应”部队,在后来的战斗中屡建功勋,发挥了非常强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高级将领,彭雪枫是成功的,作为一个男人,彭雪枫的魅力同样出众。这部电视剧用较大篇幅表现了彭雪枫浪漫而火热的爱情,由于环境所限,那个年代的军人爱情生活都比较特殊,彭雪枫非常幸运地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电视剧中细致描绘了他对林颖的一见钟情,求婚遇阻后,不放弃,不强求,他深信凭自己的品格能够征服姑娘的心,用鸿雁传书来表达自己的爱意,终于打动了林颖。彭雪枫的不同表现在他对两人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上,按照当时的惯例,首长夫人一般会留在首长身边,照顾好首长就是她们最好的工作,但是林颖却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她出来参加革命就是为了逃避封建婚姻,现在让她当首长夫人,她不愿意,而彭雪枫理解爱人的选择,婚后第三天,他就送林颖回到她工作的地方,愈加彰显了彭与林的心心相映和他们爱情的甜美,彭雪枫最后牺牲的悲剧感也由此更加突出,更打动了观众。 电视剧《彭雪枫》最打动我的还不是爱情,而是他在逆境中的坚强,在豫皖苏边根据地与国民党顽军的斗争中,彭雪枫领导的四师遭遇到了很大损失,彭雪枫被迫放弃了一手开创的根据地,撤到津浦路东。这是彭雪枫军事生涯中的一次败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甚至有过低迷和彷徨,但是最多的是深深的自省,剖析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弱点,终于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找回了自信,重新领导四师越战越勇。直到实现了打回路西、收复失地的梦想。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哪怕他是伟人,但是对错误和挫折的态度却能决定一个人后面的人生。《彭雪枫》给了观众思考的空间,这使得该剧与当代观众的距离更加接近。 然而正当彭雪枫踌躇满志踏上回师西征的征程,正当他满心欢喜期待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时,却被一颗流弹击中,生命戛然中止在了37岁的年轮上。对于这个现实,很多人都难以接受,按照常理,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便是举枪瞄准,也很难一枪致命,可那罪恶的子弹,却不知为什么恰恰击中了将军的心脏。这悲剧令人唏嘘、扼腕。直到今天,老战友们提起他们的彭师长仍然止不住流下热泪。 ——这也是剧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哭了。他们为将军高尚的情操、动人的故事所感动,也为他的过早离去惋惜。今年是彭雪枫将军百年诞辰,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和上海中船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拍摄了18集电视剧《彭雪枫》,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彭雪枫。我想这也是对将军最好的纪念了。 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经验 □胡 恩 在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18集电视连续剧《彭雪枫》作为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的一份厚礼,9月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该剧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平均收视率达5.50%,单集最高收视率达6.75%。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片,在彭雪枫将军并不为广大电视观众所熟悉所了解的情况下,能达到这样的收视效果并不是偶然的,我认为: 一、时代呼唤英雄,时代需要奉献 电视剧《彭雪枫》塑造了一位功勋卓著、文韬武略、德才兼备、深受爱戴的抗日名将的艺术形象,热情歌颂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革命英雄形象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当代。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新中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怀念!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同样需要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遵循艺术规律,大胆进行创作 首先,这部戏巧妙编织人物关系,精心设计矛盾冲突,包括写出彭雪枫给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提意见,彭雪枫部队与兄弟部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彭雪枫犯错误后罗峡等人对彭雪枫的尖锐批评等等,既真实可信又起伏生动。 其次,没有把彭雪枫作为完人来写,该剧既正面描写了彭雪枫同志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大胆写了他扩大抗日队伍时的急于求成以及西进失败的情节,分寸把握得当,人物丰满可信。 第三,突出了彭雪枫身上儒雅的个性特征。他的热情、决断、开拓精神、自律以及他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均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军高级将领的风采。一位老延安人专门打电话称赞《彭雪枫》这部电视剧。她说,彭雪枫儒雅的军人形象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军人、干部的风采、风貌。一些观众希望多推出这样的主旋律作品,认为这样的优秀电视剧对今天的人们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三、创作队伍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电视剧《彭雪枫》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上有相当难度。电视剧《彭雪枫》的创作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创作,剧本阶段反复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几易其稿。在拍摄过程中,导演边拍边完善、边提高,完成片也同样是根据各级审看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前后由21集压缩为20集,20集剪至18集。二炮电视艺术中心的创作者和领导一直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尽最大努力确保艺术质量,这是电视剧《彭雪枫》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视剧《彭雪枫》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这部戏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功创作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我们要向二炮电视艺术中心的领导和创作者表示感谢并祝贺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 对红色财富的一次挖掘 □范咏戈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精神和文化的支撑,除了经过挑选的传统文化、经过扬弃的外来文化,还有不可忽视的红色文化。红色财富也就是国家财富。敬佩二炮的领导、艺术家们在彭雪枫诞辰100周年前后,通过电视剧、长诗、书信等,形成一种“彭雪枫热”。过去知道彭雪枫将军,但确实没有像这次深入地了解,我自己也感觉受了一次洗礼。时代虽然不一样了,但之所以能有今天,离不开彭雪枫将军等一批革命前辈的打天下和浴血奋战,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最近有机会去了一趟美国,有一点特别的感触。在一篇《美国的三种符号》的小文中,我归纳汽车、警察、国旗是美国的三种符号。汽车确实很多,与汽车相连的是高速路、石油等,代表他们国家的经济实力。警察代表法制。我们代表团一位同志在纽约的酒店把包丢了,打电话警察一会儿就来了。我数了一下警察腰上别了11样东西,有谈话的、有手枪、有催泪弹、手铐等,在美国是一个警察的国家。我还发现,美国是一个国旗的国家。不仅政府大楼都挂着,甚至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超市、加油站、糖纸、T恤等都有,这是它的软实力。它很重视这个东西。华盛顿的广场上,有越战和韩战的战士雕塑,尽管这两个战争都失败了,但是雕塑都把他们的士兵塑造成英雄。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时候,精神的东西不敢有一点放松。《彭雪枫》的意义正在此。 这是一部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和严肃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彭雪枫》只写了将军生命的最后八年,这八年是国共合作、民族灾难深重的八年,《彭雪枫》的意义超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中国共产党的英雄,已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彭雪枫》的这个定位,突出了彭雪枫是一个抗日名将,把彭雪枫的精神更加强烈集中地展现出来了。将军只活到37岁,生命虽然短促,每一个观众都感到非常遗憾,同时也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确实不在长短。电视剧处理那一颗流弹,用好几个镜头,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使彭雪枫的精神更加强烈地传达出来。 该剧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尊重了基本史实和基本的历史评价,同时又有很多很好的艺术想像和虚构,给观众一个历史的彭雪枫和一个活的彭雪枫。尽管今天与前辈们所处的时代完全不一样,但忠于信仰、服从大局、百折不挠、胸襟坦荡的品格,能够超越时代,和当代人发生共鸣。 历史精神与民族复兴 □路海波 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进程中。现在及之后的年轻一代注定要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责任。但是,毋庸讳言,现在不少年轻人却不关心历史,不关心有关新中国成长的历史。这种冷漠甚至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例如,在时下火爆的艺术院校招生的面试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提问,让我们发现有高中生竟然不知道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甚至不知道新中国诞生日子的高中生也大有人在。后来发现,这竟然还不是个别的现象。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对所有的民族都是适用的。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被切断,年轻一代的精神血脉应该富含过去英雄的基因,否则,这个民族的未来殊堪忧虑。看了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电视剧《彭雪枫》,更加令人产生上述联想。 在我党我军历史上,从较早的红军时期起,彭雪枫就显示出其是最年轻最有才华的军事家、政治家之一,曾为中国革命建立过不朽的功勋。但他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37岁时血洒疆场,英年早逝。毛泽东曾为其亲撰挽词,对其革命功绩给予高度评价。《彭雪枫》一剧让观众看到了这位风采超群的年轻儒将文武双全、身先士卒、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以及既天性浪漫,又富于理性的鲜明个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年轻英雄。他的死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遗憾和惋惜。但是,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视剧,今天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少有人知道彭雪枫。 这真是一个悖论。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过去和现在,何谈未来?当我们今天在享受着和平与幸福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彭雪枫们当年为了信仰,为了后代的幸福,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壮举。而假如彭雪枫活在当代,他会是怎样一个人?以他的智慧和才华,他照样是人之骄子、人中豪杰、社会精英、国家栋梁。但是,他却舍却了一切物质的东西,成就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好一位骠骑大将军 □李兴叶 我们这一代人对彭雪枫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很小就知道他与左权将军一样,牺牲在抗日前线。但对这位抗日名将的经历与功绩却了解不多。电视剧《彭雪枫》终于给我们补上了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一段史实,感受到了将军的业绩与风采。 《彭雪枫》展现了将军人生最后八年的生命历程,大致是四段: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受命赴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在河南竹沟开拓抗日基地扩大抗日武装;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建立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在敌伪顽夹击下撤出豫皖苏,越过津浦路,在洪泽湖周围建立淮北抗日根据地。这四段加上一个令人心疼的尾巴(将军西征殉国),构成了全剧的内容。这八年的经历是中国共产党人抗日的缩影,它又充满了个性色彩,展示了彭雪枫将军的特殊功勋与人格魅力。 全剧展现的彭将军形象最为鲜明之处有两点:一是对党的无比忠诚,有极强的党性与责任感。这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的共性。二是文韬武略兼备,是位英气勃勃、才华过人的儒将。这又是他区别于其他将领的特色。这两者和谐地统一在他身上,使其形象越发地鲜明。在太原做统战工作时,他以才华与诚恳赢得了阎锡山的信任,为八路军出陕打开了通道。但阎锡山为了防止八路军沿途搞赤化,要八路军从韩城登火车开赴抗日前线,而毛主席不同意这个方案,要彭再去交涉。交涉没有成果,阎锡山不再让步。对于这个结果是否马上如实上报,部下提醒彭要慎重,因为毛是不会满意这个结果的。他也了解毛的脾气和可能会有的结果。但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让他坚毅地命令即刻发报。在创建豫皖苏边根据地时,部队困难到吃野菜、 树皮,他坚持不向百姓筹款筹粮,而决定卖掉所有指挥员的坐骑以解危难并率先垂范,也因此赢得了民心。退出豫皖苏边区后,他不找借口不强调客观原因,而是深深反省得失、编草鞋(以静心思考)、读书、写文章总结经验教训,并一次次要求军部派政委来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还设计留下了来帮助工作的邓子恢。这一个个故事都显示了彭将军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光明磊落的襟怀。 彭将军与林颖的恋爱也特别有情趣,他不以地位权力迫使对方就范,而是极为自信地以才华、以一种平等的情感交流、以真挚坦率的感情表白来征服对方。他面对林颖在座的讲课生动而朴实,他的书信感情丰富又细腻,让林颖这位冲出封建家庭寻求自由幸福的进步青年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快投进了他的怀抱。 该剧另一个特点是没有为尊者讳,彭工作中的失误,根据地内出现的叛变,某些违反群众纪律现象的出现都涉及到了,这些都更真实地显现了当时斗争的复杂与艰苦,也说明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在深化。 人民的记忆 □尹 鸿 革命历史题材一直是中国电视剧最重要的创作资源。这20年来,我们可以将这些电视剧划分为领袖系列、元帅系列、将军系列、大事件系列、大时间段系列等等,众多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共成立以来所经历过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和所出现的所有重大历史人物。该类题材本身所包含的历史进程的戏剧性,从这种戏剧性进程中被“叙述”出来的传奇性,以及这种正剧历史所承载的那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一方面传达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一方面也满足了观众对犬儒主义、功利主义的批判、不满和对崇高生活的一种景仰与倾羡。而《彭雪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又一个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的典型作品。 彭雪枫的英年早逝,使他似乎并不像其他中共高级将领那样广为人知,但也正好增加了他的“故事”的陌生性和传奇性。电视剧正是利用了这一题材特点,使革命历史题材类型剧观念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一方面,电视剧《彭雪枫》用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继续演绎着中国的军事家首先必须是政治家,党指挥枪的原则,彭雪枫无论是赴山西与阎锡山周旋,还是撤出路西坚持抗战,都始终是革命的一员马前卒;而他对自己宠爱的骑兵团破坏群众纪律行为的严厉批评,则继续演绎了人民军队是“人民子弟兵”的根本宗旨。 而另一方面,对于这部电视剧来说,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被关注和喜爱,还是在于他将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现实主义”与建立在“虚构”基础上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利用历史素材和艺术想像,塑造了彭雪枫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一种鲜明的“艺术”个性。彭雪枫的儒将气质,他在战争中思考,在思考中战争,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事智慧的领悟,甚至他在失败中学习战争的那种自觉性,都增加了他身上独特的青年文气,加上他与林颖那段特殊的文武相间的爱情,使这个人物获得了一种丰满性和差异性。在过去我们熟知的革命家的勇气、智慧、大度以外,又多了一些浪漫和倜傥的气质,与彭雪枫英年早逝的传奇性结合在一起,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宏大叙事类型中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性。故事细节的缜密和演员表演的张弛有致,也保证了这一历史人物的“在场”的逼真性。 过去100多年的中国历史,腥风血雨、物换星移,为今天的电视艺术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创作资源与财富,历史的叙述具有丰富的意义空间。一方面,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希望电视观众从这些革命历史的叙述中温故而知新,坚定一种信念和信赖;另一方面,广大观众也从这些历史的理想主义中寻求对现实的一种反省和启迪。归根结底,彭雪枫被人们所记忆,被人们所接受,除了电视剧对艺术规律的尊重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如毛泽东为他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电视剧提供给人民一个历史的记忆,而人民的记忆永远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发言摘编· 朱 虹: 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首先该剧展现了一个开拓型将领。彭雪枫每到一个新地方,面对新的情况,都能提出新的办法和方针,继而打开新的局面。现在我们特别需要更多这样的干部。 其次,彭雪枫是一个研究型的干部,他带着中央的指示,能联系实际地研究当地的情况,提出具体的方针。每到一个地方就研究新情况,而且提出自己一系列的见解、方针,敢于写研究报告,敢于写出来发表,并且写给领导看。敢于说、敢于写,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彭雪枫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他首先是文武兼备,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和基础,不可能写文章、讲课。联系现实,我们特别要培养出一批能写、会说、敢于奉献的、适应国际新格局变化的领导干部。 第三,彭雪枫是一个非常善于分析自己、揭示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干部。彭雪枫的这些作风非常难能可贵。 陶 克: 电视剧第一集就迅速地抓住人,该剧首先是传奇。第二,对革命历史文化是一次普及。电视剧带动了有关彭雪枫的书籍的热卖,这是人们的需要。二炮很有眼光,电视台及时播出,这个抓对了,而且做出了一个尝试,一个不太为人熟悉的英雄人物打响了。希望有更多的革命历史人物能在屏幕上活灵活现出来。第三是深入的挖掘,尊重历史。 马维干: 这几年二炮电视艺术中心的电视剧创作势头非常好,二炮在电视剧创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气候。从《导弹旅长》开始接连不断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批优秀电视剧,像《石破天惊》《罗荣桓元帅》《狼毒花》等等,这些作品都是这几年创作出来的,而且每一部作品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在电视台播出的收视率都非常高,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他们在全军走在了前面。 二炮电视艺术中心成立18年来,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特色,他们始终把镜头对准二炮的导弹部队、二炮的基层官兵。《导弹旅长》《石破天惊》,还有即将播出的《天啸》,都体现了二炮的官兵风貌,体现了二炮的特点。值得一提的《罗荣桓元帅》《生死之恋》拍得非常美,还得了“飞天奖”,二炮有自己的追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尤其是近几年,二炮电视剧创作在总政领导、二炮首长的关心下,非常鲜明地弘扬主旋律,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的使然,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唱响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理直气壮地扛起这杆大旗,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李 准: 《彭雪枫》在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可喜的新探索。一是在叙事内容的选取上,创作者毅然舍弃了那种按时间顺序写主人公一生经历的编年体式写法,甚至忍痛割舍了彭雪枫在红军时期首登长沙城、挽救红二师、血战八角亭、抢夺娄山关、歼敌直罗镇等赫赫战功的直接描写,仅仅选取了从1936年秋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去太原争取阎锡山联合抗日到1944年秋作为新四军四师师长英勇牺牲——彭雪枫独挡一面的这八年加以表现,使叙事内容更加集中,也更有利于多花笔墨来刻画人物。二是在主人公形象塑造上,在注意把握彭雪枫热情、自信、优雅并富有同情心的性格基调的基础上,努力展现他那独特的文化追求、坦荡的襟怀,以增强这个形象的人格魅力。 仲呈祥: 看完电视剧《彭雪枫》后,有一个突出的感受:该剧启示我们要充分地珍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资源,其中包括思想资源、文化资源和文艺创作资源,这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不断深化、不断创新的关键一环。彭雪枫仅仅37年的生命岁月中能够给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只有珍视这种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在当代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创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在人类的文化史上,在中国大地出现了一种奇观,这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也只有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如此地厚爱和珍视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 ·观众反响· 崇高与壮美的深情演绎 □孙少华 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首要的是以使命感强化了历史人物的崇高与壮美,塑造了具有深厚民族情感的英雄形象。 该剧开篇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入手,对民族情感的认同进行了着力刻画。为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战略方针,彭雪枫奉命赴太原与阎锡山秘密谈判,争取阎锡山投身抗日。他不辱使命,使阎锡山的态度由反对到中立,由中立转变到基本合作的立场上来。在剧中,编导对这些隐蔽斗争情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收到了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逼真,与老奸巨滑、利益至上的阎锡山呈鲜明对照。彭雪枫的机智果敢、足智多谋的典型形象,以民族利益至上的工作方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方法,高度克制、顽强忍耐的工作意志和不屈不挠、于无声处闻惊雷的革命胆识被表现、刻画得栩栩如生。 该剧在情感美学处理上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对阶级友爱之情的描写,使崇高壮美的意蕴得以朴素化、亲切化,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剧中多次对军民鱼水情、官兵友爱情进行了深情的叙述。我们知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军民一致”、“民兵一致”是我党我军长期以来坚持的群众工作方针和政治工作原则。在剧中,编导采用纪实手法,多次描写新四军艰难度日的情景。部队捉襟见肘,靠红薯、野菜度日。不管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官兵,都没有特殊对待。几千号人中,没有出现一次违反群众纪律的扰民现象。官兵友爱、同甘共苦、尊重群众、爱护群众的主题在点点滴滴的纪实叙事中得到了鲜明的呈现。 该剧在对彭雪枫个人情感世界的描写方面下了功夫,实现了英雄人物的人性回归,于崇高之中凸现出人性的真实美。该剧抓住了两个“点”对彭雪枫的个人情感世界进行描写。一是对父亲“孝”的描写,打破了军事题材作品在“忠孝不两全”教条下的孤立情感描写框架。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彭雪枫转战南北,母亲离世也不能送终。这里,编导没有采用口号式的宣扬和刻画,而是从人性的角度表现了将军的遗憾和忏悔。二是对“爱情”的描写。剧中通过周恩来夫妇的关怀、战友之间的“玩笑”埋下伏笔,预示了彭雪枫在个人择偶方面的“高标准”。编导采取以彭雪枫的三次“走神”为线索,由远而近、由外而里、由声而影、由影而像、由像而情,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手法,以顺理成章的逻辑关系来处理“爱情戏”的各个细节,可谓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通过这一孝一情的两个“点”的采撷,彭雪枫这个人物的性格立刻实现了人性的回归,形象自然就丰满了起来。这种把个人的孝道和爱情融入革命战争火热生活之中的描述,使得真实丰满的个人情感在崇高的革命事业中显得更加珍贵,其美学意义也就具有了真实可信、酣畅淋漓的现实基础。 彭雪枫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编导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从勤于学习和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严于律己的精神品格和政治家、军事家远见卓识的人格魅力设计等方面塑造人物,使角色在对真理的追求中,崇高与壮美的审美内涵得到了质的升华。在该剧中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彭雪枫坚持学习、追求真理的场景。他到山西谈判带着书;战火纷飞处,偶得闲暇,也不忘于破庙读书。剧中还多次出现了书名特写,有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等。正因如此,彭雪枫才能实事求是地总结军事斗争的成败得失,根据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组建闻名军内外的骑兵团。这正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有效地发展游击战理论的有力证明。 今天的时代需要一种精神,这就是胸怀祖国和民族,为理想和真理而奋斗的执著精神。观看电视剧《彭雪枫》,给我们留下的正是这份精神所折射出的崇高而壮美的深情回味。 以史育人的强大力量 □梁晓婧 电视剧《彭雪枫》播出后,在我们基层部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官兵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真实、深刻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把彭雪枫将军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政治风范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以及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生动、精美、细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引领着官兵走近历史、追忆历史。人物形象的逼真塑造,使官兵们真切感受到彭雪枫将军的可敬可信和可亲可爱,大家都被彭雪枫将军动人的精神情怀深深打动,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共鸣,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同时,不断萌发出对先辈英雄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官兵在接受一次直观的优良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震撼。我们在部队广泛开展了“学习将军高尚情操,弘扬军队优良传统”、“学伟人爱军精武,立本职听党指挥”等教育活动,采取写剧评、谈感受、讲故事、剧情竞猜、演讲比赛等形式,在官兵思想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精神上注入了无限的激情。官兵们纷纷表示要将收看《彭雪枫》电视剧所焕发出来的满腔热忱自觉转化到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任务中去,用实际行动学习将军的高贵品格和高尚情怀,用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七大献礼。 我作为团队的政治主官,不仅深深感受到了电视剧《彭雪枫》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所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体会到了以人带史、以史育人的强大力量,教育在无形中渗透到了官兵的灵魂深处,就我本人而言,每次观看都有着冲击心灵的强烈震撼,都有着新的认识和收获,最突出的有三点感受。 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不变的军魂。剧中彭将军很长时间都是军政重担一肩挑,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率领部队数战数捷,但他仍然一直呼吁党中央为部队配齐领导班子,一次是向毛主席发电请求让黄克诚同志担任部队政委,一次是他设计“扣押”了到部队进行思想调查的邓子恢,向陈毅、刘少奇等领导请求让邓子恢担任新四军第四师政委,一同实现毛主席“经略中原”的大计。同时,从剧中我们还看到,彭雪枫将军始终模范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决策,为党的事业一次又一次打开了新的局面。他与阎锡山密谈,争取了红军东进;他学习江湖行规,赢得了红枪会首领罗老汉的钦佩,争取到所有红枪会的抗日支持;他设计说服了被俘虏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不再与我军为敌等。这些都是彭将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例证,他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人永远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彭雪枫将军之所以屡建战功,带领部队以弱胜强,以小击大,善于打硬仗、打巧仗,创造了智取娄山关、板桥集击落日寇飞机等成功战例,不仅源于他拥有高超的政治智慧,更来自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剧中的彭将军,跃马横刀,千里驰骋,是“儒将”和“战将”的完美结合。同时,他眼光独具,敢于创新,在收复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时能以“龙”“虎”之势所向披靡,关键在于他深刻认识到骑兵部队在平原作战强于步兵的绝对优势,自己创建了骑兵部队并迅速形成作战能力。剧中我们还看到,彭将军不仅自己军政兼通,还把得力爱将孙猛子等人从“怕读书”的草莽英雄熏陶成了“就怕没书读”的文武全才,在以后的战斗中屡建功绩。 三、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彭将军最大的喜好莫过于读书,他转战千里,但无论走到哪儿身边都带着一只书箱,一有空闲就挑灯夜读。即便在“走麦城”之时,也不忘通过学习汲取力量,总结经验教训。剧中彭将军在破庙认真通读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并举办学习班,为回师路西重新整理了思路,调整状态、蓄势再发。彭将军还是一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家,他不仅把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军事思想在战斗中运用得淋漓尽致,还总结出了一整套平原游击战术理论,受到了毛主席的褒奖。在剧中,彭将军与邓子恢、张震等领导,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取得了著名的33天反“扫荡”胜利。 原载:《文艺报》2007年10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