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回望与重新出发的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邓广 参加讨论

    戴锦华教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名作《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是一部重要的电影学著作,对中国当代电影理论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也是每个学习电影的人必读的著作。从书名可以看到,戴锦华教授是以《电影手册》的编者和作者们为榜样的。十多年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电影理论与批评》是戴锦华教授最新修订的著作,脉络上完全延续了《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论述的主题是电影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而选择的电影完全是新的。面对这部新作,我更多的是想起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追随戴老师学习电影和当代理论的经历。
    回忆一段学习的旅程
    我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有机会认识戴锦华教授的。那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理科,有一天晚上北京美学研究会组织一些当年风头正劲的青年学者到我们学校作学术报告,记得还有讲现代舞欣赏的欧建平。戴老师的那次讲座,不仅我去了,我们班去了四个人,完全被她的演讲吸引住了,回去后以我们理性而挑剔的眼光还做了热烈的讨论。戴老师的讲座以王一川教授的介绍开场,王一川教授是北师大非常有才华的学者,演讲睿智,普通话中带着些四川乡音,亲切而深邃。而戴老师的出场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她言词咄咄逼人,可以说锐利清晰。她给我们放映了四个电影片段,有《美国往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等,这些电影中令人荡气回肠的段落在她的电影理论与批评方法手术刀的操作下,显示出影像显与隐的特别意义。当时我感到,王一川就以文本细读而出名,而戴锦华似乎更胜一筹。
    后来,我找到了北大的课表,就到北大旁听戴老师的课程。那个时候的时代氛围与今天不同,人们的心境也与今天不同。那时候,北大聚集了很多外面的学生都是像我一样仅仅为了兴趣而来听课,没有什么考试的目的。在后面的几年时间里,我一边读《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等著作学习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一边听了戴老师的很多门课程,包括新时期电影研究,解放前的中国电影史、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以及文化理论方面的课程。
    l戴老师的论文写作与她的讲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是说出来的书。戴老师的言说有着特有的洞察力,使如我一样的听者有着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戴老师无疑传承着最古老的口耳相传的教学传统。在研究生讨论班的课堂上,看完电影后,先是学生讲,记得中央戏剧学院的徐枫、北大中文系的贺桂梅、北大出版社的贺雷等等都在课堂上作过有趣的发言,戴老师最后讲出自己让大家看这部电影的用心,也是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对比这些青年才俊的言说和戴老师的发言,我经常感到,我们还需要更多操练,更多地阅读,更深刻地去理解现实与影像或理论。
    从《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到《电影理论与批评》
    I有许多传统的学者对当代电影理论和当代批评方法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与电影无关的痴人说梦或者胡言乱语。戴锦华教授的《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和《电影理论与批评》等著作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澄清了这样的认识。当代电影理论和当代批评方法不仅是理解电影的意义和了解电影对我们影响的重要手段,还对电影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好莱坞就是一个例子。当代电影理论和当代批评方法虽然有它枯燥繁琐的一面,也有它新鲜活泼的一面。观众一旦掌握门径,就好像获得一副笛卡尔的眼镜,进入另外一番天地。戴锦华教授是国内不多见的把武器与对象融会贯通的学者,颇为难得。戴锦华教授从来不会把电影仅仅看作是艺术作品,而忽视它的社会与政治经济涵义,但她也从来不会忽视电影的艺术性,这是最难得的地方。
    经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洗礼,当代电影理论和当代批评方法实际上对于人文科学出身的学生来说已经了然于心了,他们有时候也会在各种场合使用一把。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会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全球化和货币意识形态对电影也好,对文化也好,对女性和男性都造成了更大的冲击,资本的逻辑已经无所不在。做一个清醒的智者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奢侈,革命者格瓦拉的形象成为商业赚钱的工具,而拉美国家的阶级矛盾在扩大。电影理论和批评方法当然不能停止在观影,不能停止在报纸杂志的专栏,还要走出象牙塔,走向原野。戴锦华教授是坚定的女性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她很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戴老师的学生中也有不少身体力行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我相信在未来,她的文本策略与批评实践将会更加深刻、更加充满活力、更加政治化。因此,《电影理论与批评》绝不是在简单地讨论镜与世俗神话,或者教给读者一些分析方法之类的涉渡之舟,而是通过隐形书写指向数条曲折交叉的通向更加幽秘空间的小径。当然,对于像我这样“资深”的读者来说,对戴老师还是有些不满的,那就是希望戴老师生产出更多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影和电影之外的世界。
    原载:《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10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