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一个士兵成长进步的心路历程 ——长篇电视剧《士兵突击》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明振江 等 参加讨论

    明振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士兵突击》是一部真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它体现了一种思想行为和正确导向,做到了三个“真”,这就是真正地深入部队生活,真诚地了解部队生活,真心地热爱部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实地反映部队生活。
    在这部片子中,我们做到了抛弃一切虚假的、媚俗的、浮躁的东西,而大力弘扬的正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勇气,不放弃的是亲情、友情。在这个片子中,我们力求做到镜头是向上的,就是要仰拍士兵的形象。
    仲呈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院长):
    《士兵突击》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深度和时代精神的深度,都赋予给了这一人物形象。文艺作品重要的还是要写人,包括写人的奋斗史、写人的心路历程。而这既是《士兵突击》的成功之处,也较好地满足了观众对时代精神的热切渴望。何为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种集体意识。在这部片子中,正是体现了集体意识的前进方向,从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这是艺术的魅力。
    这个戏是一部大智慧的戏,很适合我们的美学观。我认为,艺术作品要紧的是在艺术哲学的层面把握住审美价值的宏观趋向,要给人以大智慧,不要停留在一些形式层面,在细枝末节上玩小聪明,误导人走邪路。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出来后,应该确实能实现不仅反映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这个戏通过叙述的方式,加以审美的把握,引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找到自己人生路标,体会人生的感悟,明确人生的方向。
    李准(著名评论家):
    《士兵突击》的成功是一个奇迹,它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作品讲的故事简单而纯粹。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子弟、一个善良的青年学生,坚守“好好活着就是美好”的人生信念,执著而不放弃,以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努力,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该剧播出后,关于它的议论越来越热,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很显然,这个剧不刻意考虑什么时尚元素,没有离奇情节,没有欢歌热舞,不靠另类和反叛吸引人,不搞人性扭曲,也不颠覆真善美,就是写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获得这样的成功,主要是靠对现实生活的发掘,靠对当代普通劳动者生存方式转变的独特把握,靠对他们平凡、崇高、善良及其种种坎坷的发现,能够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吸引力,才能给予作品精神力度。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有理想、有理性,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最强大的动力。古今中外,一切最优秀的和伟大的作品,都是以美好理想作为导引。正因为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正因为给广大青年树立了通过不懈努力来实现自己理想的成功范例,《士兵突击》就在更深层次上拨动了观众的心弦。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真正的理想不在现实之外,不在现实之上,也不在现实之后,就在现实之中。《士兵突击》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尤其值得重视,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范咏戈(《文艺报》总编辑):
    我感觉到《士兵突击》的出现,是对当前观众的审美疲劳的一次解救,或者说是一次成功的“突围”。现在有一些影视作品包括一些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故事形态基本上是俊男靓女,还有就是剧情简单、人物无活力和张力,显得很枯燥。《士兵突击》是一部刚性十足的戏,刚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军人特有的刚性代替了俊男靓女的柔情,二是以坚忍不拔军人精神解体了当前精神的失落,三是在看似枯燥的军人生活当中注重人生经验的传达。
    从这个意义来说,主创人员在艺术的掌握和审美的把握时代精神方面,确实达到一个高度。我觉得在当前电视剧艺术上,必须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部电视剧确实值得探讨,也应该载入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史册。
    郭运德(《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我觉得《士兵突击》是本色的回归,其实也是一种历史的回归。我们这些年,包括电视界在内的整个文化艺术界,存在着两种非常不好的倾向。一是太多的浮躁、太多的戏说、太多的滥情等东西充斥文化市场,一些人开始的本意是追求市场价值,其实最后的结果却会远离了真正的市场;另一个就是我们创作提倡主流意识形态时,又有太多的教条化、口号化和太多脱离实际的东西。
    《士兵突击》回归了艺术的本质,里面没有曲折的故事,也没有什么传奇的人物,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写的所有事情都是和平时期平淡无实的军营生活。这些生活告诉我们从一个最不起眼的士兵怎么样成为真正合格的战士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没有让人看到任何的口号式的东西。许三多的成长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怎么样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这个意义来说,我觉得它成功了,回到了最基本的生活,回到艺术的原点。但艺术毕竟不是生活,不能完全地照搬现实,艺术也需要距离,需要进行审美的观照。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
    《士兵突击》不仅是一个电视剧现象,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这个现象说明,《士兵突击》是社会共振和共鸣的表现。这个共振共鸣,不仅提供了娱乐的样式,还给我们带来一些价值观的讨论。
    这个作品值得让我们总结的是军人性格的处理。实际上,许三多这个人物很执著,他那种憨直,吃亏也罢上当也罢,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理念,是推动他的性格极致性的重要原因。如果仅仅是这样做,这个许三多不会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因为《亮剑》等剧也是这么做的。在《士兵突击》当中,这个人之所以引起广泛反响,是由于他不但承担性格的极致性,同时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我觉得这找到了戏剧功能和文化符号的关系,这对我们中国的主流作品认识有重大影响。反过来讲,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许多人为了某些利益越来越失去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出现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而且他更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不计报酬,坚信总有一天会干出名堂来。在我们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一形象确实提供了人生选择的一个参照系。
    许三多这个人物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价值系统。他的生活当中遇到很多挫折、很多失败,甚至很多在别人看来是绝望的境界。但是,他能够得到尊严,获得尊重,最后也使自己的价值得以呈现和实现。
    张德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
    《士兵突击》的成功之处很多,我认为主要的因素是它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人的品德和价值观。许三多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是诚实和憨厚。正是因为这种诚实和憨厚,以及他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造成了他与他周围环境的冲突。他在集体里面像一个另类,有的人瞧不起他,有的人嘲笑他。这种冲突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黑色幽默”。我们讲“黑色幽默”,是因为他的这种诚实和憨厚导致这个集体的共同期待常常遭遇一种尴尬,扫了大家的兴。这一来自性格与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冲突,产生出一定的喜剧效果。
     《士兵突击》写了人物的成长过程。许三多这个人物的成长过程是由被别人轻视嘲笑到受人尊重。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性格、他的行为方式、他的价值观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倒是周围人对他的看法,说明他是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了他周边的环境,同时也折射出一个集体的成长过程。这种以人物性格的冲突而塑造一个集体形象的表现手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部作品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叙事,也是表达不完美的。这个戏的叙事是个性化的叙事,第一人称及个人内心独白式的叙事的方式,与镜头的叙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质感,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给人的感觉是在交流,而不是站在很远的地方看你在演戏。这种叙事角度的变化,给观众以亲近感。
    刘晔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大家之所以喜欢《士兵突击》,是由于它表现了最大的利他精神,弘扬了一种职业道德。尤其是对青年来说,面对未来,你应该永不言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准则和行为准则。坚持了不一定会成功,可是不坚持一定不会成功。这就是该剧所要传达给人们的,这个道理也十分朴实,各行各业以及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会在剧中得到启示。
    我们常常会想到,一部有思想高度的戏也应有相对完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才会使观众得到感染,从而发挥出艺术的力量。
    张东(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策划部研究室主任):
    许多人都在说《士兵突击》塑造了一个草根英雄,这其实意味着是说这部片子塑造了非常鲜活的艺术形象。其实,在许三多身上还有不少人文的东西,有时候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并不十分完美。这部片子告诉我们:创作最终还是要回到本色上来。
    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在以前军事题材的艺术作品中,也有过类似许三多的形象,但是许三多还是显示出了他的独特性。做到这一点,需要踏踏实实的创作态度,以及扎扎实实的生活积累,再有就是艺术家独特的智慧。这三点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没有踏踏实实的创作态度,而是作为一种挣钱的手段,那也是不行的。再有就是必须表现出创作者的才华。否则,这个人物就塑造得不完整,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许三多的成功,其实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有人说《士兵突击》塑造了一个理想化人物,是一部成人的童话,我也非常赞同,而且觉得这一点非常需要。在现在这个过分强调物质生活的社会中,《士兵突击》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并对青年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强调用积极的正面的东西引导观众,这个童话般的境界有时是非常可贵的,实际上许三多是一个穿军装的“丑小鸭变成美天鹅”的故事。虽然我们看到的人物穿得都不是那么漂亮,不是那么时尚,但是他这种心灵的温馨感、心灵的美感可以渗透到每个人心中。军事题材如果都变成表面是冷冰冰的、外在也是冷冰冰的,就不能吸引观众。为什么每个当过兵的人会永远对当年的从军经历有一种记忆,多年后回忆起部队生活的时候仍然充满热爱?答案也在这里。
    说这个片子是童话世界,还有一个原因是剧中几乎没有什么对立面。我们写军事题材的时候老是觉得很困难,我们不是说谁谁不好,就是矛盾总是有一个好与不好的观念,然后包括什么之争等等;有时很无奈,没法说谁谁谁不对,大家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这部片子没有对立面,但是仍然好看,仍然吸引人,最重要他是写了一种理想。许三多的整个成长过程实际上在不断地展示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从精神上有一个站起来的感觉。这部戏的成功,不仅仅是塑造主要人物上,包括整体的创作,其他演员表演也都是非常到位,很多的配角使人物关系的搭配十分合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虽然我们说的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但特别有真实感,而且能让我们观后思考到某些东西,还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丁临一(武警部队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
    我觉得《士兵突击》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们军队的电视剧创作到现在走过了20多年,《士兵突击》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这20多年我们电视剧创作似乎都是在为这部电视剧做铺垫,包括人物塑造等方方面面。
    《士兵突击》可以说是2007年一个重大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虽然是一部纯粹表现军人的戏,但是它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社会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辐射,影响了我们的社会。
    在今天这个时代里,社会对许多东西表现出一定冷漠的时候,是剧中的士兵给我们带来了感动,当很多人只强调个人的智慧、个人的发展、个人的目标的时候,剧中那些士兵身上体现出的团队精神以及责任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我们的许多电视剧一般常常是比新、比大,而《士兵突击》完全走出了这种外在的浮躁的创作趋势,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一种思想上的寄托,恰恰这一点,给观众尤其对当代的青少年观众以极大的影响。
    《士兵突击》写的是士兵的成长史。军队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的,除了战争时期,就是准备战争时期,所以军队的信念只有一条,就是胜利。在军人的思想里,荣誉是至高无上的,在军人的身上,就是要体现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我还想说,关于军事题材电视剧的视野,到底有多开阔?我们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有多大发挥多大空间?《士兵突击》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坚定不移地去开掘军人独特的能力和独特的价值观,像剧中表现出来的军人的吃苦精神和团队精神,为了军队的荣誉,个人的一切都显得不重要,这就成为创作的主旨。
    边国立(解放军艺术学院文管系教授):
    我们如果把《士兵突击》视作为一部战争作品,有一个问题需要研究。八一厂以前拍过一部抗战大片《太行山上》,不仅把它作为一部历史来看待,而且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来看待,讲求艺术规律。我想《士兵突击》也是主旋律艺术作品的一个成功例子。
    从创作观念来看,编导要善于深入生活,发现生活,创作有普遍意义的作品。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条件下反映部队的生活,要考虑以怎样的方式来做。我觉得《士兵突击》成功地完成了士兵许三多的性格塑造,给我们的创作很大的启示。许三多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人活着要脚踏实地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成为了他的方向。许三多做所有的事情都是认认真真,他的成长为我们提供的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轨迹,这正是剧中蕴含着价值所在,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必然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共鸣。
    《士兵突击》是丰富的军人情感与更广泛的情感结合,这部剧表现的生活更具理想化,同时又体现出军人生活的本质。
    《士兵突击》还注重饱满的观赏元素,因此它才能够持久地抓住观众,尤其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比如有展现阳刚之气的高强度训练,有成长历程,有军官与士兵之间、士兵与士兵之间、军官与军官之间的情感戏,人物特色个性鲜明,还有各种叙事方式,包括情节悬念,因此能够吸引很多的观众。
    兰小龙(《士兵突击》编剧):
    我从地方院校到军队文艺单位工作后,扎扎实实地在部队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兵,和普普通通的士兵们一起生活一起训练。许三多是我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许三多。我在许多人身上,都能看到许三多拥有的东西。这个人没有原型,是群体的化身。我们也曾经一样很羞涩,一样很自卑,甚至可怜巴巴的。我创造了许三多这个人物,同时我也挺佩服这个人物。许三多身上有股永不言败的精神。有一则西西弗斯的希腊神话,说明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西西弗斯转过身子的那个瞬间。西西弗斯永远不可能把石头推到山顶,但是他还在那里推。你能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后,仍然有勇气去重复做那件事情。对于一个个体的成长,需要有这样的锤炼;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有这样的铺垫。许三多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就是他的卑微。卑微不是一个贬义词,许三多看上去没有什么远大理想,没有那么多计划,不像许多人那样好高骛远,他就是每天做自己该做的事。这算不算聪明呢?许三多几乎没有花费时间去茫然。即使在他茫然的时候,他也在做事情,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他让自己在非常平静的世界中生活,在非常有限的事情中寻找意义,然后开拓更大的意义和境界。能够塑造出许三多这样一个人物,我感到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康洪雷(《士兵突击》导演):
    我非常庆幸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剧本。《士兵突击》是我8年来拍的第二部军事题材作品,这个剧本让我重新点燃了我的激情,让我热血沸腾。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爱得太深。军人这个职业,在我眼里是非常神圣的。他们总是说的很少而做的很多,而我们现在许多人却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我认为,好多历史上优秀的东西,我们不能丢掉。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一些过去的优秀片子依然觉得那么舒服?虽然那时的创作方法、表演方式等有点简单,但还是能发现里面渗透着的美学和人文的理念。到了现在,在高科技、现代化的条件下,也是同样需要的。
    面对中国的有些文化现象,我们是有责任的。我们应该回首望望自己,自己在现阶段做了什么,而什么又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及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我就是要坚决、彻底地做与众不同的东西。
    原载:《文艺报》2008-1-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