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解读:看《乡村爱情2》为啥成了“必须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寅奎 等 参加讨论
电视剧《乡村爱情2》播出后,收视率一路走高,一度超过了《新闻联播》;更出人意料的是,该剧不仅受到了北方观众的喜爱,在南方观众群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广受好评。这一现象引起了多方关注,近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等单位在京联合召开研讨会,与会者各抒己见,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一“出人意料”的现象。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丹彦主持。
    赵本山:我是来当学生的
    我今天来是准备听意见和建议的。我是一个农民,这部电视剧就是一个农民代表一批农民拍的一部反映自己生活的电视剧。它能够引起城市人的关注,我挺高兴。没有想到收视率这么高。电视剧播出时我在美国,几乎所有遇到的华人都看了,见面都跟我们说“必须的”。后来,我到珠海,到南方去,看到那也有不少人在看,这真让我没想到,因为过去我的戏在南方收视率不是很高。一部戏拍完了,我就开始认认真真准备下一部戏,对这部已播出的戏自己没有评价,我感谢各位专家能在百忙当中为我们这部戏做指导。
    李寅奎:这一现象值得琢磨
    祝贺《乡村爱情2》取得如此骄人的收视成绩。在东三省和山东省,已经播了不下十数个回合了。播了这么多次,收视率仍然居高不下。在央视播的时候,黑龙江最高的市场份额是惊人的74%,真是很难想像。到现在播了两轮以后,平均收视率还在5%以上,最多的时候达到12%,这已经超过了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何以能吸引这么多观众,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去咀嚼、琢磨。
    敬一丹:我太爱看这部电视剧了
    白岩松让我参加《乡村爱情2》的研讨会,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太爱看这部电视剧了。之前,我把要来参加研讨会的事告诉了我弟弟,他给我发来短信:参加《乡村爱情2》研讨会,必须的;在研讨会上发言,必须的;祝贺本山再次荣获小品王,必须的;告诉本山,他的戏感动了东北人,必须的。
    我女儿在英国读书,她居然在网上观看了《乡村爱情1》和《乡村爱情2》。女儿给我写信是这样说的:“作为对自己的奖励,我看了《乡村爱情》,而且不是我一个人在看,我们这里的留学生都在看。”这说明,真实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乡村爱情2》的火爆就在于它的真实。
    白岩松: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
    对于这部电视剧,我有三点看法:第一,最高端的作品就是面对老百姓的作品;第二,我呼吁作家多创作有关民生的作品;第三,我呼吁保护本山。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本山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他是赵本山,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始终知道自己是谁,他不是在装。赵本山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在于他一直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他坚守的阵地是什么。在他的这部戏里面有了跟情感相对应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再提出过多的要求。
    崔 凯:生动展现农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怎样看待《乡村爱情2》引起的轰动,白岩松的三点意见都很深刻,我们作为赵本山的合作者,从1982年到现在已合作了20多年了,我感到应对赵本山的创作进行认真的总结。
    《乡村爱情2》的热播造成了全国城乡一起“谈情说爱”,到处都在谈论《乡村爱情2》,这一现象值得研究。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前中国农村没有爱情。那个时候青年能谈爱情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娶个媳妇是传宗接代的。改革开放30年之后,赵本山选了这样一个题目,并且奉献了三步曲《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使我们看到了今天中国农民的情感世界,丰富而且生动。
    张会军:真实来自于真诚、真爱、 真心
    如何开拓农村的电视剧市场,是我们应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赵本山已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他的创作说明并且也探明了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状态和拓展的一些思路。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去拍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去拍,不断地用作品去展现农村生活,引领农民的生活。
    这部作品倾注了创作者的真诚、真爱和真心,所以老百姓愿意看。剧中的台词非常开放,开放就是话里有话,话外有话,人物关系和人物的命运、性格处理得非常好。
    这个创作集体对这个主题的把握非常清楚,对导演意图的理解非常清楚。
    李 准:不能一说喜剧就认为是低层次的
    
  《乡村爱情2》不但是写农村的,而且是写农民的爱情的,它的胜出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荧屏上充斥着那么多现代都市青春偶像剧,充斥着那么多珠光宝气、纸醉金迷的爱情戏之时,《乡村爱情2》的胜出确是很好。谁都知道,中国最富的是南方,经济发展最快的是长江三角洲,还有苏南模式、珠江模式,甚至还有山东的胶东模式,为什么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东北拍出的《乡村爱情2》这么火爆?这确实值得思考。
    这部电视剧真诚、真实,对农民的处境,对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和理想多有表现,对他们身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文化条件限制而长期存在的某些弱点给予理解,是微笑地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无奈。
    一直以来,我们的喜剧创作发展不快,出现这样具有幽默滑稽风格的、反映当代生活的电视剧,尤其难能可贵。不能一说喜剧就认为是低层次的,电视剧从艺术和审美的结合点的范畴来讲,第一是崇高,第二是优美,第三是滑稽。
    仲呈祥:面对批评要大度
    赵本山守土坚定,这个土就是最底层的农村群众生活,他拥有一支好的创作队伍,沿着一条“土路”走向艺术的康庄大道。这条路究竟怎样走,需要赵本山率领团队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实践。其实,在《乡村爱情2》中,赵本山、范伟再加上刘大脑袋,三个人的戏,从整体表演风格上、从美学上讲,还有不够和谐、不够统一的地方。面对批评意见要大度,一部作品出来如果鸦雀无声,不是好事。真理是出自于人民的,喜剧乃智慧的艺术,智者的艺术,不是智慧者就写不出来。我希望这个创作集体能够相对稳定,不断发展壮大。
    范咏戈:“劝善”也需“娱心”
    在当前的文化态势下,能够有一群人静下来,不浮不躁,把东北文化、农村文化张扬开来,非常不易。真实在文艺理论中不易说清,但它有自己的声音,往往被遮蔽了,有各种原因,主观的,客观的。就赵本山的《乡村爱情》而言,是真实在这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部剧没有刻意地表现宏大主题,朴实如农村生活本身。我特别敬佩主创人员的文化立场。现在写农村题材的作品很多,有一些因为不熟悉,往往是以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观察、描写,实际很不地道。如鲁迅所说,那种对农民命运、农村现实的同情,不过是“楼上的青眼和空洞的布施”,并不是农民想看、该看的。这么高的收视,使我感到这个创作群体不是我们过去意义上说的做农村生活的代言人或者是怎么样,代言人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有些连代言人也不屑于做。《乡村爱情》不是代言人,直接就是发言人。赵本山是有追求的,他实际在追求文化创作要以实现文化公平和文化共享为目的,也的确取得了成功。对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另外,在守住“底线”的同时,赵本山在喜剧艺术上的贡献功不可没。鲁迅讲过,“劝善”一定要“娱心”。劝善是向老百姓讲大道理,老百姓不是很愿意接受,那么你必须“娱心”去做。赵本山走的这条路子是值得去肯定,应该有充分信心的。
    彭吉象:《乡村爱情2》较《乡村爱情1》有了很大进步
    为什么《乡村爱情2》比《乡村爱情1》有很大的进步,因为《乡村爱情2》已经定位在精神层面了,现在大多数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农村人已经开始有更高的追求了,我们的电视剧、电影应该反映新的变化。《乡村爱情》已经做成一个品牌了,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乡村爱情》的1、2、 3、 4来记录中国改革开放中农民的心路历程呢?
    这个电视剧好看,我觉得一个是故事非常吸引人,再一个是用轻喜剧的风格表现出新时期东北农村和农民的变化,以及东北特有的语境所展示的东北人的幽默。如果继续打造第三部,要随时根据农村发生的变化来拍。比如农民进城算不算新情况?还有很多进了城市再回乡去的。我们要根据农村不断发生的变化随时增加喜剧因素。
    李兴叶:值得称道的喜剧风格
    喜剧比悲剧难写,喜剧是智力的较量,本山的小品,包括他的一些电视剧等,就很有智慧。赵本山是难得的一个出身于民间的喜剧天才。
    这部电视剧特点鲜明,一是展现了各色农村人的平常生活,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却突显着人之常情和道德批判。二是幽默风趣,以光明、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创作,尽管里面也有爱憎、褒贬,总的来说,都是对未来非常乐观的,非常光明的,希望在以后的创作中继续发扬下去。
    当然,我也听到一些不同的意见,有些根本不用听,但有些是可以考虑的,比如怎样使戏更紧凑,现在来回的过场显得多了些。
    孟繁树:从精神层面展现农村的深刻变化
    这部作品引起了我很多思考,第一是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很好总结和发掘。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前一阶段更多地看到的是农民如何脱贫,如何进城,能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展现的是物质层面的变化。《乡村爱情2》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切入,在精神层面又集中到更敏感的爱情问题、感情问题。爱情和感情是文化当中最敏感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乡村爱情2》,觉得很吃惊,中国农村的变化实在是太深刻了。我认为,谢大脚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创造,对于别的戏我没有给出这样的评价。谢大脚是什么人?媒婆。以往,一提媒婆就是坑蒙拐骗、人见人恶。但谢大脚不是一般地给别人介绍对象,而是她也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谢大脚对爱情的挑剔程度说明她自我意识的觉醒。 谢大脚们在爱情领域的追求,彰显着价值观的变化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聪明智慧。
    赵本山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走出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是很了不起的。这部戏,是农民艺术家笔下的农村,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问题,就是赵本山和他的团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他们的根基都在这部电视剧里体现出来了,中国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非常真实的、集中的体现,这条路是赵本山创造出来的。赵本山要思考的是怎样使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风格、样式更加鲜明、更加集中地突显出来,使这条路走得更宽、更远。
    原载:《文艺报》2008-3-2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